前不久,省政府核定公布了第九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74處,其中新增64處(古遺址13處,古墓葬4處,古建筑19處,石窟寺及石刻1處,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26處,其他1處),擴展項目3處,調整公布7處。它們是江蘇璀璨歷史文化的實物見證,也是構筑中華文明精神家園的基礎。
鎮江一等郵政局舊址
此次鎮江有5處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入選,在全省占有不小的比重。其中,鎮江潮位站于1936年在北固山觀音洞前江中建造?!俺蔽徽局黧w為島式自記水位計臺,是江蘇乃至全國最早的水文觀測站之一?!辨偨形膹V旅局文物處處長張宇華告訴江南時報記者,這也是長江江蘇段唯一保存完整并仍在使用的民國水文站,是江蘇長江水文發展史的重要實物見證。
鎮江近代郵政則始于清同治五年(1866年)鎮江海關設立的郵務辦事處。光緒十五年(1889年),清政府正式開辦國家郵政,鎮江于同年成立大清郵局,成為全國最早的24個總局之一。1914年,鎮江郵政局被定為一等郵局,1924年遷入京畿路新址,一直使用到上世紀80年代,成為中國郵政事業發展變遷的歷史見證。
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登記數據顯示,鎮江市不可移動文物共有1426處,全市現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323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含大運河)13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54處。“2023年以來,我們創新打造‘何以鎮江’文物活化利用品牌,先后編制了《鎮江地域文明探源工程實施方案》《‘何以鎮江’文物活化利用項目實施方案》,為各項目落地實施提供有力指導。”張宇華介紹,該局近年已評選發布21條文物旅游研學線路、20個網紅文物打卡點、20個文物活化利用優秀案例、20位青少年文物守護人,推動文旅融合不斷深化。
旌忠巷位于揚州仁豐里歷史文化街區西側,是一條四百多米長的東西向巷道,因巷內的旌忠寺而得名,為19處入選的古建筑之一。旌忠巷現存清構大殿一座,為六柱抬梁式木構架,共有楠木金柱16根,明間梁枋有光緒二十六年重修題記。揚州市廣陵區汶河街道文化站站長龐建東介紹:“大殿的柱基是木材,整個大橫梁都是宋代遺存下來的材質。因為大殿經過很多次修繕,從隋唐到民國,不斷在修繕、擴建,所以有的材質已經損毀,但是這類大的梁柱還保留了宋代的材質,很難得。”
旌忠寺原名“寂照院”,是一座千年古剎。據明《嘉靖惟揚志》記載:“旌忠教寺在府治東南,即梁昭明太子文選樓遺址。”旌忠寺大雄寶殿后方是一座藏經樓,相傳這里就是南朝梁昭明太子所建的文選樓故址。隋代時,隋太子楊廣在揚州做總管時,于此地建了集昭院,請當時江南負有盛名的天臺僧智顗大師來此弘揚佛法。南宋時期,岳飛與金人作戰負傷,住持將他隱匿在此,療傷一年多。后來的人們為了紀念岳飛,在南宋隆興年間把集昭院改為功德院。咸淳年間,又改名為“文選旌忠”,南宋末期改名為旌忠寺。如今,多種文化在旌忠寺里相互襯托,完美交融,賦予了這座寺廟獨特的氣質。
江南時報記者 張梓揚 錢月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