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統計
你是否充滿好奇?
別著急
你想知道的
“統統告訴你”
本期我們來聊一聊
熱門話題
勞動者報酬vs工資總額
你申報個人所得稅2024年度匯算了嗎?
申報啦,但是我申報時發現我的月收入比財務說的公司用人成本要少,這中間的差距是怎么回事啊?
這就要說到GDP核算的“勞動者報酬”和勞動工資統計中“工資總額”的區別啦!就像我們外賣點奶茶,奶茶的標價是15元,實際支付時還要加上包裝費、配送費等附加成本。
快展開說說!難道我的“身價”比我的工資要高?
沒錯!簡單來說
工資總額=你工資單上的稅前工資(含個人繳納的社保、公積金等),不包括公司為你支付的五險一金、員工福利等其他費用。
勞動者報酬=公司為你支付的全部成本(含各種隱形成本)。主要包括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還有為員工交納的五險一金、雇員股票期權等,行政事業單位職工的離退休金等也是算在內的。
還是有點沒懂。。。
舉個例子,假如小明每月稅前工資1萬(含個人繳納社保、公積金等2000),則這一年小明稅前工資12萬,屬于“工資總額”。
公司一年實際支出=(稅前月工資1萬+公司繳納的社保2000元)×12個月 + 年終獎2萬元 + 節日福利卡500元=16.45萬,才是GDP核算中的“勞動者報酬”。
哇!原來兩者這么不一樣,那具體有哪些區別呢?
我國勞動工資統計中的工資總額是勞動者報酬的一部分。它們的區別主要有三個方面,分別是統計對象、涵蓋內容、統計方法。一起來看↓
一、統計對象不同
工資統計:僅限城鎮地區法人單位的就業人員,不包括城鎮地區法人單位中的離休、退休、退職人員,也不包括個體經濟活動中的從業人員等。
勞動者報酬:涵蓋范圍更廣,除了工資統計范圍內就業人員,還包括個體經濟所有者及從業人員,以及農村住戶生產農產品(出售或自用)所形成的勞動者報酬等。
二、涵蓋內容不同
工資總額=工資+獎金+補貼(你拿到手的和代扣的)
勞動者報酬=工資+公司社保+員工福利+各種補貼(如福利費、出差補助等)
三、統計方法不同
工資統計:根據公司人事、財務資料加工即可得到。
勞動者報酬:除了根據法人單位財務統計資料進行核算外,還要利用其他統計和調查資料補充計算個體經濟所有者及從業人員所獲得的勞動報酬,以及農村住戶生產農產品所形成的勞動報酬等。
明白了!GDP核算中的勞動者報酬范圍更加寬泛,不僅包含了工資統計的部分,還要算上所有“隱形成本”對吧?
對的,勞動者報酬就像公司的“用人成本賬單”,而工資總額只是你收到的“工資單”。
那如果一個人不受雇于公司,從事個體經營,他的勞動者報酬該如何納入核算中呢?
在實際核算中,會將其混合收入的一定比例作為勞動者報酬,其余作為營業盈余。
你有問題
我來回答
關于統計
你還有哪些疑問??
歡迎通過評論、私信等方式進行留言
熱門問題將有機會
在后續欄目中得到解答哦
來源:統計微訊與浙江省統計局聯合制作
點個在看統統告訴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