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這個曾經徘徊在二線陣營的品牌,如今以月均超過4.8萬輛的成績,將鴻蒙智行、理想等強勁對手甩在身后。零跑在今年上半年穩居新勢力車企銷量榜首,這是如何做到的?】
撰文|蔡家倫、編輯|禾 子
2025年上半年,零跑累計交付22.16萬輛,同比增長155.7%。其中,今年6月,零跑交付4.8萬輛,同比增長超過138%,不僅實現了連續3個月單月銷量超4萬臺,同時在今年“期中考”中位居新勢力銷量第一。
零跑從車市小透明變成新勢力銷冠,這一路妥妥的爽文劇本。
怪不得,零跑董事長朱江明在零跑新C11發布會上感慨:“致每一個不被看好的,致每一個越來越好的你。”事實確實如此,在新勢力品牌的十年沉浮里,一直不被看好的零跑,切切實實的給市場上演了一出丑小鴨變白天鵝的故事。
我們都很樂意看逆襲爽文,然而市場注定是一場永不停歇的生死大逃殺,零跑現階段領跑只是序章,江山代有才人出,作為上一位新勢力銷冠的理想目前在純電市場苦尋出路,零跑能否在殘酷的淘汰賽中守住王座?
如何提升盈利能力?
零跑確實是新勢力中最能走量的品牌,然而對于零跑的現實情況,我們可能需要打碎“走量=賺錢”的傳統認知。
零跑汽車在2025年第一季度營收、毛利率等核心指標都創歷史新高,營收達到100.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87.1%,毛利率為14.9%。
由于零跑從創立之初,便將全棧自研和技術作為品牌發展的核心。因此,零跑難免需要通過快速放量來攤薄研發費用和制造成本。然而,零跑在今年第一季度同樣保持走量優勢,但并未能降低成本,在2024年第四季度實現正盈利后,今年第一季度又出現了1.5億元的虧損,盡管虧損幅度同比收窄了86%,可持續盈利確實是零跑要面臨的挑戰之一。
尤其是2025下半年,隨著傳統品牌在價格戰中的優勢不斷放大,市面上增程產品越來越豐富,零跑這種長期以價換量的行為,能不能支持品牌長期健康的發展,確實是未知數。
當然,零跑第一季度的虧損,同樣對品牌摸索盈虧臨界點提供了巨大的參考價值。第一季度零跑共交付了8.75萬輛,而從4月~6月零跑累計交付13.4萬輛的成績來看,多出的4.65萬輛成為了零跑是否能在Q2實現盈利的關鍵。
另外,由于朱江明在創立零跑汽車時還有一個戰略選擇,成為Tier1,因此零跑也是具備Tier1基因的OEM公司,零跑的另外一部分營收,同樣可以在自研核心零部件、電氣架構中獲取。
對于現階段的零跑而言,銷量的領先,不等于盈利模式已經閉環。零跑想要突出重圍,保持市場競爭優勢,仍然需要進一步提升毛利率、營收渠道以及抗風險能力等。
如何提升品牌力?
對于零跑汽車現階段存在的問題,零跑汽車董事長朱江明已清晰意識到,并明確未來會從“提升品牌價值、技術創新降本、保值保量打造爆品、加速國際化”四個維度發力。
尤其是零跑長期依賴走量的市場策略,已經在目標群體中烙下了“高配低價”性價比標簽,在市場搶占期,使用低價策略確實無可厚非。但是,這種走量策略也對品牌價值也造成了明顯的約束。尤其是隨著產品價格的上漲,產品配置的邊際效應會越來越明顯。要知道高端品牌或者高端車型,之所以稱之為“高端”,并不在于配置的簡單堆砌,更多是品牌溢價、服務、情緒價值以及儀式感的體現。
通俗點說,我們可以將零跑理解成“車企版拼多多”,零跑有技術,有戰術,通過精準滿足縣城中產的“白牌”需求,快速走量。可是品牌不是“白牌”,品牌更注重的是長期發展,因此未來零跑在品牌價值上的提升,更應該注重類似“技術男”的“成本狂魔”的標簽打造,而不是當消費者談及零跑時,第一個反應就是便宜。
品牌標簽是目標用戶,通過持續體驗沉淀出來的認知,對于零跑這種已經構建起產品能力、研發能力和穩定交付能力的車企而言,該如何從“可以選擇”變成“值得信賴”,必定是一場長期的斗爭。朱江明曾說過,“想要成為中國的豐田”,他更加看重的是豐田長期以來的信賴感。
如何加快“出海”?
零跑想要守住新勢力銷冠的寶座,除了要處理好國內市場盈利和品牌上升問題外,出海銷量同樣是必經之路。
2023年10月,零跑汽車與Stellantis集團達成全球戰略伙伴關系,2024年5月零跑與Stellantis集團共同成立零跑國際合資公司。零跑通過輕資產出海的模式,在今年1-5月以1.72萬輛的成績,成為中國新勢力品牌出口銷量冠軍。值得一提的是,零跑同樣是英國、德國、西班牙等10國的新勢力銷冠。
從數據來看,零跑與Stellantis集團合作確實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然而,業內對于這種合資出海模式的穩定性存疑,就連零跑汽車聯席總裁武強都承認“海外市場雖然得到了Stellantis集團的助力,但是更應該看到挑戰,而不是滿地黃金。”
自主權力是零跑出海面臨的第一大挑戰。Stellantis集團占零跑國際51%的市場股份,這意味著產品定位、定價等話語權方面零跑都要做出讓步。如此以來,零跑汽車在海外市場,能不能繼續走性價比路線、海外特供車型研發費用能不能通過足夠厚的利潤攤薄,就是零跑面臨的最為現實的問題。
借力上岸之后如何實現本土化作為零跑第二個挑戰。零跑與Stellantis集團能夠合資出海,究其原因在于零跑看上了Stellantis集團的本土化銷售體系,畢竟如果是中國車企獨資出海,想要解決銷售渠道、售后服務、汽車金融以及物流問題,是相當費時費力的過程。至于Stellantis集團選擇零跑,莫過于極具性價比的三電技術和平臺架構。
在現階段“大集團、小零跑”的形式下,零跑想要在海外市場擁有更多的自主權和本土化特色,最好的狀態就是“干中學,留一手”。畢竟,誰都不清楚,未來零跑和Stellantis集團會不會一直和睦相處,要知道Stellantis集團和中國車企合資的公司,無論是廣汽菲克還是長安標志雪鐵龍都是命運多舛的一檔。
點評
在新勢力品牌成長起來的十年間,零跑確實顯示出極具韌性的周期穿越能力,前十年零跑用極致的性價比,為品牌在市場謀得一席之地,但未來十年甚至更遠,零跑會一直留在新勢力陣營的頭部嗎?
(本文系《禾顏閱車》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