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1日,蘭州城市學院經濟管理學院 “百合產業調研實踐隊” 5 名隊員在指導老師楊柳帶領下,頂著盛夏的烈日奔赴蘭州市蘭州百合良種繁育基地,開啟了一場深度探尋蘭州百合產業發展的實踐之旅。從鱗莖觀察到數據分析,隊員們用沾滿泥土的雙手、詳盡的田野筆記和嚴謹的調研態度,將課堂理論與田間實踐緊密結合,在百合田壟間書寫著屬于青年學子的擔當。
一、田間課堂里的 “求真”:在泥土中讀懂產業根基
上午 10 時,當實踐隊抵達基地時,連片的百合田雖已過盛花期,零星綻放的白色花朵仍在風中搖曳。隊員們跟隨從事蘭州百合研究 20 余年的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郭志鴻老師走進種植大棚。“全國可食用的甜百合僅蘭州百合一種,它的鱗片肥厚、糖分積累高,全賴蘭州市獨特的海拔、土壤和氣候?!?郭老師手持百合鱗莖講解時,隊員們或蹲身細察,或在筆記本上快速勾勒鱗莖結構,連細微的鱗片層數都不放過。
“優質百合需經 6 年培育周期,從籽球到商品球,每一步都得精細把控?!?郭老師的話讓隊員們深有感觸。為了記錄不同生長階段的鱗莖特征,隊員們頂著 30℃的高溫穿梭在實驗田,撥開土壤測量鱗莖直徑,手指被泥土染成褐色也渾然不覺?!斑@片田里的百合葉片顏色略深!” 隊員田盼同學的發現引起了大家注意,郭老師隨即介紹:“這是 2024 年獲得國家植物新品種權的‘中百1號’,產量比傳統品種高2倍以上!” 圍繞這一發現,隊員們當即分工,有的測量株高,有的統計葉片數量,有的拍攝根系細節,直到筆記本上記滿了整整 3 頁數據才肯作罷。
二、實驗室里的 “求實”:用數據解碼產業升級
在組培苗繁育車間,隊員們看到恒溫培養箱里整齊排列的玻璃瓶,瓶中嫩綠的百合幼苗正舒展葉片。郭老師介紹,這是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蘭州生態農業試驗研究站(簡稱“蘭州農業站”)研發的百合高效脫毒組培技術成果,能有效解決傳統種植中出現的病毒病問題。“過去畝產優質百合不超過1500斤,采用組培苗后能提高到4300斤以上?!惫蠋煹慕榻B讓隊員們眼前一亮。為了弄清組培苗與傳統種苗的差異,隊員們認真觀察幼苗的生長狀態,甚至用手機微距鏡頭拍攝葉片紋理,只為捕捉最細微的變化。
實驗田埂邊,實踐隊成員仔細觀察著不同品種百合在株高、葉片數量、葉片形態、葉片排布等方面的細微差別,并做好記錄。
三、產業鏈上的 “求新”:從田間到貨架的全鏈條探索
在新品種展示區,實踐隊參觀了蘭州農業站近年培育的百合新品種?!拔覀儾粌H要提升百合的產量和品質,還要拓展它的應用場景?!惫蠋煾嬖V隊員,蘭州市多家農業加工企業正在加速研發百合深加工產品,目前已成功推出百合酸奶、真空包裝百合、百合碗等食品?!爱a業鏈延長了,產業的抗風險能力才能增強。”傍晚時分,隊員們仍在田間進行最后的除草作業。盡管汗水浸透了衣衫,手掌被草葉劃出道道紅痕,但看著整齊的田壟,大家臉上洋溢著成就感?!耙郧霸谡n堂上學產業鏈理論,今天在田里才真正明白,每一株百合的品質都連著農戶的飯碗?!?隊員們的實踐筆記上,除了數據和圖表,還多了這樣一句帶著泥土溫度的感悟。
實踐隊指導老師楊老師在調研中與郭老師就百合銷售、管理、研究展開交流,雙方探討了高校與基地合作開展產學研項目的可能性。隊員們則圍繞百合種植成本、市場流通渠道等問題進行提問,郭教老師結合自身經驗,用具體數據對比了傳統種植與標準化種植的效益差異,讓隊員們對農業產業化有了更直觀的認識,以前在課堂上學過產業鏈理論,今天在田里才真正明白每個環節對收益的影響。
從課堂到田野,從理論到實踐,蘭州城市學院的學子們用腳步丈量土地,用智慧破解產業難題。正如隊員們在實踐總結中所寫:“百合的 6 年生長周期,教會我們深耕的意義;而我們的這次實踐,正是用青春的力量,為鄉村振興播下希望的種子?!?/p>
(通訊員:楊柳、辛雨金、范云云、田盼、郭馨雅、李關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