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2025年7月15日北京時間5時34分,天舟九號貨運飛船搭乘長征七號遙十運載火箭,從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發射,并于8時52分成功對接與空間站天和核心艙。整個過程共耗時約3小時,堪稱太空快遞極速達。天舟九號“太空快遞員”這個話題成了熱點,那么國際上有哪些“太空快遞員”?我國的“太空快遞員”又有哪些絕活?“太空快遞員”送了一些什么快遞?未來是否可以把快遞送到月球,甚至火星?讓我們一起了解下吧!
2
國際上的“太空快遞員”
“太空快遞員”是對將物資從地球運送到空間站的貨運飛船的一種形象昵稱。因為貨運飛船“只運貨,不送人”,而且通過與空間站交匯對接實現“送貨上門”,堪比服務到位的快遞小哥。
目前,美國、俄羅斯和中國等多個國家和地區已開發出各具特色的貨運飛船,為空間站及其他太空任務提供補給服務。
美國的“太空快遞員”主要包括“龍”貨運飛船(SpaceX Dragon)和“天鵝座”貨運飛船(Cygnus)。其中“龍”貨運飛船技術領先,不僅可以送貨上門,還能帶貨回家。
▲圖1 “龍”貨運飛船與國際空間站,其外形是一個傳統的鈍錐形彈道膠囊設計,是SpaceX公司開發的貨運飛船。圖源:SpaceX。
▲圖2 “天鵝座”貨運飛船,其由加壓貨物艙和服務艙兩部分組成,是美國軌道科學公司開發的貨運飛船。圖源:NASA。
俄羅斯的“太空快遞員”主要為“進步”系列貨運飛船(Progress),分為早期的“進步”系列和改進后的“進步M”系列。其可靠性經過數十年驗證,是國際空間站的重要補給來源。
▲圖3 左圖為“進步號”貨運飛船,采用了三艙式設計,包括貨物艙、補加艙和推進艙。右圖為進步號-MS飛船。圖源:灰機wiki。
日本的“太空快遞員”主要為“鸛”系列飛船(HTV/Kounotori),專為國際空間站設計,用來運輸大型硬件設備。
▲圖4 “鸛”8號飛船,由日本宇航局研發,通過極限手臂與國際空間站對接。圖源:JAXA。
歐洲的“太空快遞員”主要為自動運載飛船(ATV),曾在2008年-2014年為國際空間站提供補給服務。目前,該項目已結束。
▲圖5 自動運載飛船,由歐宇航局研發,攜帶高精度導航系統自動與國際空間站對接。圖源:JAXA。
我國的“太空快遞員”目前主要為“天舟”系列貨運飛船,下圖為天舟系列貨運飛船的結構圖解。
▲圖6 天舟系列貨運飛船,主要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制。圖源:CCTV。
3
我國的“太空快遞員”又有哪些絕活?
我國在太空物流領域屬于后起之秀,但天舟系列憑借強大的運載能力和先進的技術,迅速在國際舞臺上嶄露頭角。我國的“太空快遞員”又有哪些絕活?一起看看我國天舟系列貨運飛船的3大亮點絕活吧!
1. 在軌推進劑補加技術:天舟飛船能夠為空間站核心艙補充推進劑,相當于為空間站“加油”,確保其穩定運行。這一技術不僅延長了空間站的在軌壽命,還減少了對地面發射補給任務的依賴,體現了我國在空間資源管理上的前瞻性設計。目前,這一技術在國際上也屬領先水平,為深空探測任務奠定了技術基礎。
▲圖7 天舟系列貨運飛船在軌補加示意圖。圖源:CMS。
2.飛船天基監測技術:天舟系列采用以天基測控為主的設計原則,將原本在地面或海上的測量系統移動到天上,避免了地面或海上的限制,實現了對航天器在軌飛行關鍵事件的全程監測。
3.全自主短時交會對接技術:這是極速達的關鍵秘密!這一技術依托自主導航與控制系統,能夠在短時間內完成復雜的軌道調整和精準對接,不僅提高了補給效率,還降低了航天員等待物資的時間成本。我國甚至完成了對2小時對接方案的在軌驗證。天舟九號采用3小時對接方案,相較于2小時模式,其相關系統的條件要求更為寬松。3小時模式不僅降低了對火箭入軌條件、測控精度、敏感器及導航精度、制導控制精度等方面要求,還增強了任務可靠性。
此外,天舟系列還有主動離軌受控隕落避免成為太空垃圾和自主研制的新型元器件等硬核技術。
4
“太空快遞員”送了那些快遞?
此次天舟九號貨運飛船成功發射,標志著我國天舟系列貨運飛船第九次圓滿完成空間站補給任務。據悉,這次天舟九號不僅為航天員帶去了更為豐富的航天食品,其中新增菜肴類航天食品近30種,而且還未航天員帶去了全新的艙外航天服,極大提高了安全性和可靠性。
此外,天舟九號上海搭載了多種科學實驗材料和多臺載荷設備,以開展空間科學實驗。可以在微重力環境下開展材料科學、生命科學以及流體物理等領域共23項實驗研究。這些實驗極大提高了貨運飛船的綜合價值,也使其兼職成為了太空上的“科研助理”。
▲圖7 天舟九號貨運飛船的太空包裹展示。圖源:CCTV。
5
“太空物流”的新發展
除了天舟貨運飛船,目前已有輕舟貨運飛船和昊龍貨運航天飛機兩種方案,即將進入實際飛行驗證階段。
輕舟貨運飛船由中國科學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研發,是一款注重經濟性和效率的貨運飛船。其上行運力達到1.8噸以上,下行運力為2噸,貨物艙體積達27立方米。雖然整體尺寸小于天舟飛船,但輕舟飛船通過引入商業航天的理念和技術手段,突出了低成本運營的核心優勢。這種設計理念旨在以更經濟的投入完成空間站的物資補給任務。據悉,輕舟貨運飛船的初樣飛船計劃于今年首飛,并有望在明年正式投入空間站貨物補給任務,為我國商業航天的發展開辟新路徑。
▲圖8 輕舟貨運飛船與空間站的對接示意圖。圖源:上海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
昊龍貨運航天飛機由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研發,是一款采用航天飛機構型的可重復使用運輸工具。其獨特的設計使其具備多次往返空間站的能力,從而大幅降低了單次任務的運輸成本。昊龍不僅能在太空執行貨物補給任務,還因其在大氣層內的飛行能力而展現出強大的任務拓展潛力。這種多功能性使其在未來深空探測和空間站運營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據計劃,昊龍貨運航天飛機同樣將在今年實現首飛,將標志著我國在可重復使用航天器領域的又一重大突破。
▲圖9 昊龍貨運航天飛機概念圖。圖源:灰機wiki。
6
結語
天舟系列貨運飛船高效、精準的物流補給任務的背后,是高科技和高風險的完美結合。這為未來長期駐留空間站、深空探測奠定了基礎。我國正在有條不紊且快速地拓展太空業務,天舟飛船以其強大的運載能力和技術可靠性為核心支柱,輕舟飛船以低成本和商業化運營為特色,而昊龍航天飛機則以可重復使用和任務靈活性為亮點。
未來,這種多元化的天地貨物運輸體系將進一步提升我國空間站的運營效率,降低整體成本,并為深空探測任務提供更加堅實的后勤保障,助力我國在月球探測、火星探索等前沿領域邁出更堅定的步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