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點拾投資)
導讀:曾經有人問我們,如何衡量一位基金經理是否優秀?我們的回答是:能否持續跑贏市場。身處風格兩三年輪換一次的A股市場,一年跑贏市場并不難,難的是持續多年戰勝指數。投資者希望基金經理獲得可持續的超額收益,即真正的pure Alpha,而非高波動的smart Beta。
此前出臺的《推動公募基金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強調了長期跑贏業績比較基準和風格穩定的重要性。這與我們觀察基金經理的視角不謀而合。通過足夠長的周期,剝離掉基金經理超額收益中的風格(運氣)部分,為大家找到持續有超額收益的主動權益基金。
以此為標尺,我們以截至今年6月末市場上成立運作三年以上的3600余只主動權益類基金為樣本,從中找出連續三年、五年甚至更長時間持續跑贏市場的基金。最終,廣發多因子(002943)進入了我們的視野,它的歷史成績是“連續七年戰勝滬深300指數、中證800和萬得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數”,而這樣的基金全市場只有2只。
廣發多因子由楊冬和唐曉斌共同管理。除廣發多因子外,楊冬參與管理的廣發價值領航、廣發瑞譽、廣發均衡成長這3只基金,均于7月創下凈值新高。從持倉看,4只基金的配置各有差異:廣發多因子的行業更分散,風格更均衡;廣發瑞譽和廣發價值領航著重于挖掘成長價值較高的領域,廣發均衡成長則兼顧成長潛力與相對估值的均衡。
以2025Q2披露的持倉為例,廣發多因子前十大重倉股中有4只金融股,其他部分為電力設備、有色、醫藥、交運、通信等。廣發瑞譽和廣發價值領航的前十大重倉股中,創新藥占比稍高,其次為電力設備、互聯網、電子等。廣發均衡成長前十大以銀行和計算機為主。從持股重合度看,只有1只個股同時被4只基金持有,僅有2只個股同時被其中3只基金持有。
此外,楊冬在管產品中還有廣發穩健策略、廣發東財大數據等smart β增強產品,觀察兩只基金過去幾個季度的持倉可以發現,前者持倉偏向紅利主題風格,后者持倉偏向高景氣風格,持倉數量較多且分散,自楊冬接管以來也持續戰勝基準。
那么,楊冬是如何管理這些差異化的公募產品?他又是如何在多個策略下,實現可復制、可持續的超額收益?我們通過基金持倉分析發現,區別于單一基金經理管理的產品,楊冬是以團隊化、多策略的方式,來追求穩定、可持續的超額收益。
“連續性”是主動投資能力的體現
無論是體育比賽還是商業世界,“連續性”都是衡量能力最重要的指標?!帮w人”喬丹連續多年帶領芝加哥公牛進入季后賽,并且實現了兩次三連冠。蘋果和亞馬遜是少數收入體量達到250億美金后,還能連續10年保持20%增速的公司;可持續讓他們成為同類的杰出代表。
在投資中,“連續性”也是衡量主動投資能力的重要維度。一年跑贏市場并不難,但要連續多年跑贏風格不斷變化的市場,是極其困難的。過去7年(2018-2024年),廣發多因子是唯二每年跑贏三大主流指數(滬深300指數、中證800和萬得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數)的主動權益基金之一。
表1:廣發多因子近7年歷史業績表現
(數據來源:Wind;區間2018年1月1日—2024年12月31日,唐曉斌任職日期從2018年6月25日至今,楊冬任職日期從2021年7月2日至今,歷史業績不代表未來表現,市場有風險,投資須謹慎)
今年上半年,廣發多因子取得了11%的絕對收益,是百億基金中為數不多保持好業績的產品。截至6月末,基金成立以來的累計回報345.84%,年化收益率高達19.21%;而同期滬深300和中證800指數的漲幅分別為19.36%和11.76%。(數據來源:Wind;數據區間:2016年12月30日—2025年6月30日)
除了廣發多因子,楊冬還參與管理7只公募產品(2只為今年新成立的基金),都取得了較好的超額收益。截至6月30日,他在廣發東財大數據精選A(002802)和廣發穩健策略(006780)的任職回報分別為19.01%、42.33%,相比基準的超額分別為9.20%、22.37%。
表2:楊冬參與管理的公募基金一覽表
從用戶理財需求的角度看,大眾理財主要有兩類需求:一是買入能夠長期持有的底倉類產品,這類基金需要能穩定戰勝指數;二是風格鮮明的配置型產品,適合更高階的投資者,結合對市場的判斷自主配置。
從投資范圍和持倉特點來看,楊冬團隊管理的產品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底倉型基金,以戰勝滬深300、中證800指數等主流指數為基準,如廣發多因子、廣發價值領航等;另一類是風格增強基金,在長期具有“聰明貝塔”的基礎上做增強,如廣發穩健策略、廣發東財大數據等。
主觀多頭:
動態調整行業和風格獲取超額
楊冬是廣發基金自主培養的投研老將,他于2006年加入廣發基金,先從專戶投資做起,到2021年7月開始陸續管理公募產品。作為從業近20年的老將,楊冬構建了“宏觀四周期”的配置體系,通過動態調整行業和風格獲取超額收益。
以廣發多因子為例,2021年重點配置了煤炭、有色和化工等順周期板塊,使得基金在周期行情下獲益頗豐。同年三季度,通過減持周期兌現收益,轉而配置了避險屬性較強的非銀金融,全年跑贏業績基準達87.26%。
2022年以來,廣發多因子加倉銀行,2023年增配創新藥,當年四季度開始,廣發多因子就是澤璟制藥—U最大的機構股東。自當季初至今年3月31日,澤璟制藥—U股價累計漲幅達到113%。
2024年上半年則重點配置了金融、高端制造、創新藥、新能源等細分行業龍頭,相關標的在較長時間處于歷史估值相對低位。同年“9.24行情”啟動,非銀金融、電子等成為當時表現最為亮眼的板塊。廣發多因子在9月的單月漲幅達到28.53%。
表3:廣發多因子近三年行業配置變化
(數據來源:Wind及基金定期報告,僅統計占比超5%的行業)
對照市場環境和持倉變化,我們能看到楊冬團隊在不同階段都體現了較好的行業配置能力。高勝率的行業配置,也展現在廣發價值領航的組合管理中。今年一季度,組合增持了高景氣度的創新藥、訂單量有所改善的國防軍工和機械設備,減持了基礎化工、非銀金融、通信等板塊。
表4:4只基金在今年二季度持有的醫藥股
(數據來源:Wind,2025年基金二季報,持倉個股僅供展示,不做個股推薦)
具體到持股層面,4只基金各有差異。以創新藥板塊的持倉為例,持倉比例較高的是廣發瑞譽和廣發價值領航,前十大中均有3只,合計持股市值占凈值比分別為17.35%和11.99%,重合的個股是科倫藥業和信達生物。廣發多因子和廣發均衡成長各持有1只醫藥股,分別是科倫藥業(6.86%)和悅康藥業(3.53%)。
從重倉股的市值大小看,廣發多因子、廣發瑞譽以千億以上市值的個股為主,廣發價值領航和廣發均衡成長則以千億以下的市值為主。另外,從持股重合度看,只有1只個股同時被4只基金持有,僅有2只個股同時被其中3只基金持有。
“主觀+量化”:
在Beta的基礎上追求Alpha
與主觀多頭的產品不同,楊冬還會采取“主動+量化”策略管理產品,希望在貝塔的基礎上獲取阿爾法。比如廣發東財大數據、廣發穩健策略、廣發制造智選、廣發科技智選,都是采取團隊化、多策略的管理模式。
主觀的優勢是大勢研判和個股挖掘,量化的優勢是挖掘非線性規律,兩者結合后,超額來源更加多元。楊冬團隊管理的風格增強產品中,主觀負責風格的輪動與搭配,量化負責風格子策略的搭建。
以廣發穩健策略為例,楊冬團隊自2024年初即看好紅利資產的投資機會,并按照A股和港股市場的差異對團隊做了精細化分工。其中,楊冬負責捕捉港股主觀紅利機會,2位量化研究員主要負責A股量化紅利。前者向港股高分紅低估值的大股票集中,后者則聚焦于在A股的高股息股票中進行基本面篩選和波段交易。
體現在業績方面,在2024年紅利風格占優的情況下,廣發穩健策略取得了25.93%的收益率,跑贏中證紅利全收益指數7.17%。今年上半年,通過在A股和港股優選高股息股票,6個月回報約13%,跑贏中證紅利全收益指數約13個百分點。
圖1:廣發穩健策略近年來的業績表現
(數據來源:Wind,截至2025年6月30日,歷史業績不代表未來表現,市場有風險,投資須謹慎)
分析廣發穩健策略近一年半的持倉,基金持倉股票主要分布在銀行、非銀金融、公用事業、基礎化工、環保、煤炭等行業,跟市場偏好的紅利機會比較契合。此外,組合持倉的港股占比在22%到45%之間,原因是港股紅利類資產具有整體估值更低的優勢。
除了主動管理,廣發穩健策略還利用機器學習因子在紅利股票池中挑選標的,基于景氣度因子和價量因子不斷篩選被低估的紅利品種。
自2024Q1至2025Q2,組合前十大重倉持股變換較快,但個股估值(PE-TTM)大部分在20倍PE以內,不乏10倍PE以內的公司,股息率大部分在2%到8%這個區間。整體來看,通過紅利+低估+高股息+輪動,廣發穩健策略大幅跑贏了傳統的紅利指數。
分析楊冬管理的風格增強基金,持倉特點各有差異。以2025Q2持倉為例,比如廣發穩健策略組合以具有紅利特征的價值類公司為主,前十大持倉集中度為29.87%;廣發東財大數據組合以成長特征的公司為主,前十大持倉集中度為27.13%。
多策略體系:新時代的投資范式
參考海外公募基金行業的發展歷程,資產管理行業經歷了從“以產品為中心”到“以用戶為中心”的兩個不同階段。隨著產品數量的增加,公募基金作為普惠金融的載體,主要為用戶提供兩類解決方案。
一類是風格清晰透明的被動化指數產品,是用戶資產配置中的一種工具;另一類是在風格清晰的貝塔層面,再提供穩定阿爾法能力的主動投資產品。對于后者來說,不僅要有清晰的貝塔設計,還要在此之上實現可持續的超額收益。
通過前面的分析和對比,楊冬團隊正是針對上述兩類需求布局了相應的產品線。從團隊構建和策略層面看,他帶領的“主觀+量化”相結合的投研團隊具有三個獨特性:
第一個獨特性:管理不同策略的產品。楊冬團隊當前管理的8只公募產品,有著不同的業績基準和投資策略,呈現出差異化的風險收益特征。
第二個獨特性:基于團隊和平臺的超額來源。楊冬參與管理的產品,既有連續7年戰勝三大指數的廣發多因子,也有近幾年表現出彩的廣發價值領航、廣發均衡成長、廣發瑞譽,還有大幅跑贏紅利和成長的風格基金——廣發穩健策略和廣發東財大數據。產品超額收益并非僅僅來自基金經理個體,也源于團隊和平臺的合力。
第三個獨特性:主動和量化的專業化分工。在AI賦能投資的新時代,通過自上而下的宏觀研判選出方向,再通過AI處理海量數據捕捉投資機會,正成為資管行業的一大趨勢。在“主觀+量化”的融合探索中,楊冬團隊有著清晰的分工,把主觀和量化的優勢疊加,在各自擅長的領域提供阿爾法。
在《推動公募基金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中,主動權益基金的業績基準和長期超額變得更為重要。過去幾年,楊冬帶領的團隊取得了不錯的業績。我們相信,這種團隊化分工、多策略體系、主動和量化的結合、更細化的產品定位等,也十分契合《行動方案》中有關“加快‘平臺式、一體化、多策略’投研體系建設”的要求。
— 證券市場周刊 廣告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