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探索科技賦能鄉村振興新路徑,河南工業大學經濟貿易學院“青禾耕夢”社會實踐團于7月5日前往河南省開封市蘭考縣付樓村開展社會實踐。團隊聚焦 “科技賦能” 與 “綠色鄉村” 兩大核心議題當地村干部展開深入交談。雙方圍繞付樓村風能光能利用、光伏長廊建設、果蔬種植園建設等具體項目,詳細交流科技在推動產業升級、生態保護、村民增收中的實踐路徑,共同探討在鄉村振興背景下如何利用科學技術促進鄉村發展。
圖為村干部向隊員介紹風力發電機 刁麥哲 供圖
初到付樓村,村干部開著頂部安裝著光伏發電板的接駁車帶領團隊前往付樓村科技展示點參觀并向隊員們進行了詳細介紹,在居民樓前光伏發電板搭起的充電樁為車輛提供快充服務,在活動廣場旁的座椅上利用光能的無線充電口讓民眾出門更加便利,光伏長廊為污水處理提供電力使村莊環境更加整潔……村里處處無不體現了付樓村的綠色理念。團隊跟隨著村干部的腳步對付樓村有了更加全面的理解,同時對科技賦能鄉村復興的政策有了實感。付樓村的發展不僅體現了科技是發展的第一動力,更體現了科技是鄉村邁向現代化、實現全面振興的關鍵引擎。
在與村干部的交流中,隊員了解到付樓村積極響應國家綠色發展號召,深入貫徹綠色發展理念。借助國家綠色發展的政策東風,結合科技創新研發,大力開發風能與光能。將風電與光伏設備布局在田間地頭、村舍屋頂,將綠色能源轉化為發展動力,推動農村能源綠色低碳轉型 。
當隊員們來到光伏長廊時秀麗的生態湖被由光伏板構建的光伏長廊環抱。(盡量不要出現這種場景描寫,新聞稿注重紀實性,這種很容易讓審稿人以含有太多抒發感情、空大的宣傳性內容為理由退稿) 據村干部介紹,這方凈水的背后,是科技與自然的深度融合,覆蓋長廊頂部的光伏板會持續為旁邊的污水處理設備提供綠色清潔能源,將污水凈化達標后再安全排放。光伏長廊不僅讓零碳理念落地生根,更以科技之力驅動鄉村綠色轉型,走出一條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贏的可持續發展之路。(像介紹類的話語,盡量都加上及村干部介紹或者引用村干部的話,不然會被認為是在大段堆砌材料)
圖為隊員參觀光伏長廊 張琳雅 供圖
緊接著團隊跟隨著村干部的腳步來到了零碳鄉村青少年研學基地前,村干部向我們介紹這個研學基地配備有小型新能源發電模型,不僅為青少年群體搭建了學習新能源知識的實踐平臺,助力他們直觀了解國家大力倡導的新能源產業發展根基,更為新能源企業提供了展示前沿技術與成果的平臺。在研學基地旁邊就是付樓村的粉條加工廠,廠內設備大多依靠光伏發電,大幅度降低了生產成本,為村民實現增產增收做出重要貢獻。聽完村干部的介紹隊員們深刻認識到付樓村利用科學技術將付樓村豐富的光能風能利用起來這一實踐創新,不僅大幅削減碳排放,更讓村民切實享受到科技帶來的好處,實現政策惠民與生態利民的深度融合,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能。(這就算是過多引用背景資料或大段堆砌材料,投中青網肯定會被退的) 在采訪中,村干部與團隊成員分享付樓村未來的發展規劃是多元結合的,村支部重視壯大集體經濟,將通過深挖本土資源,推動資源深度融合,實現效益最大化,為鄉村發展注入持久動力。結合本地土壤及氣候狀況計劃搭建草莓及番茄種植園區,同時利用特有的環境風光開發旅游業,推動農旅融合,拓寬村民增收渠道,筑牢防返貧防線。
圖為隊員采訪村干部 賈宇博 供圖
傅樓村的蓬勃發展,是多方力量共同鑄就的成果,國家綠色發展政策的精準扶持,為鄉村轉型指明方向;黨員干部扎根一線、帶頭實干,引領資源整合與產業升級;村民們以勤奮踏實的勞作,為發展筑牢根基。此次社會實踐讓隊員們對科技賦能鄉村振興的路徑有了更鮮活的認知,受益匪淺。(通訊員 張琳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