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迷們都知道,發端于2015年的國防和軍隊改革,其中一項非常重要和關鍵的舉措便是實行“師改旅”改革,“師改旅”改革不僅面向陸軍,而且還包括空軍、海軍乃至是武警部隊。在這項改革落地之后,旅級建制成了我軍的主要編制和核心作戰力量單元,例如陸軍集團軍下轄的各種合成旅、炮兵旅、陸航旅、防空旅、特戰旅、勤務支援旅等等,空軍下轄的空降兵旅、航空旅、雷達旅、地空導彈旅、特戰旅等等,海軍的兩棲陸戰旅、航空旅、特戰旅以及兩個武警機動總隊各自下轄的旅級支隊(包括機動支隊、直升機支隊、交通支隊、工兵防化支隊、特戰支隊等)。
值得一提的是,也是在此前的軍改中,原先隸屬省軍區系統的海防部隊和邊防部隊也進行了“旅—營”制改革。只不過,由于沿邊邊防和沿海海防的實際情況與防務形勢都存在很大差異,所以邊防部隊和海防部隊在落實“旅—營”制改革的過程中也是有各自的節奏和特點的。概括而言啊,那就是海防部隊是全部實行“旅—營”制,而邊防部隊則是旅、團兩級編制并存。接下來,小圣就為大家展開介紹一下相關情況,供大家簡要了解。
某海防旅“東海第一哨”升旗儀式現場
首先,介紹一下海防部隊的“旅—營”制改革情況:
軍改前,海防部隊按照防區分布位置分別隸屬各個沿海省軍區和直轄市警備區管理,而且編制類型比較復雜,既有海防師、海防旅又有海防團和獨立的海防營、船艇大隊。根據公開資料顯示,軍改前,我軍共計設有2個海防師、3個海防旅、數十個海防團以及大量的海防營和船艇大隊,其主要職責是駐守沿海地區和海島、守護海防、阻止敵方從海上滲透和登陸、消滅海上入侵之敵。
但在此前的軍改中,海防部隊進行了大刀闊斧的調整改革后,整體面貌煥然一新。除部分力量轉隸海軍陸戰隊外,大部分海防部隊都是按照防區歸屬關系分別轉隸北部戰區陸軍、東部戰區陸軍、南部戰區陸軍,統一改編為相應的海防旅(各海防旅再下轄相應的作戰營和其他直屬力量),且繼續執行原先的海防任務。而為了更好的管理好海防部隊、干好海防工作,相關戰區陸軍參謀部還設立了專職機構,比如北部戰區陸軍參謀部、南部戰區陸軍參謀部都設立了邊海防處。如此一來,海防師、海防團這兩種編制就徹底退出了國防歷史舞臺。
然后,介紹一下邊防部隊的“旅—營”制改革情況:
眾所周知,我國是一個很典型的邊海防大國,其中陸地邊界東起中朝邊界的鴨綠江口,經過黑龍江、阿爾泰山、帕米爾高原、喜馬拉雅山、高黎貢山到中越邊界的北侖河口,陸地邊界線總長約為2.2萬公里?,與14個國家接壤,是世界上陸地接壤國家數量最多的國家之一,邊界情況非常復雜。因此,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我軍就始終維持著規模龐大且戰斗力很強的邊防部隊,事實證明,這支英雄的邊防部隊為保衛國家安全、維護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做出了巨大貢獻。
軍改前,我軍邊防部隊的編制有邊防團、邊防營和邊防連,各邊防部隊根據防區隸屬關系由相應的沿邊省軍區具體領導管理。其中,由于我國同印度、不丹的領土定界工作尚未完成(存在領土爭議),也未簽訂邊界條約,再加上印度方面不斷在中印邊境線搞摩擦,所以新疆軍區、西藏軍區都在中印邊境線上部署了大量的邊防部隊,時刻保持著高度警戒。至于其他12 個陸地鄰國,我國與這些國家都已經簽署了相應的邊界條約,并解決了相應的定界問題,已經沒有任何領土爭議存在。而這個大背景直接影響了邊防部隊的改革調整工作。
一方面,由于我國與除印度、不丹以外的其他陸上鄰國都已經簽署了邊界條約、確定了毫無爭議的陸上邊境線,所以這部分邊境地區的邊防工作總體態勢良好,也沒有直接的軍事沖突風險,因此部署在這些區域的我軍邊防部隊是全面落實“旅—營”制改革,并隸屬相應的戰區陸軍。邊防旅體制的最大優勢是,在保證適當兵力規模的前提下,能夠管理更大的邊境區域、實行高效率的大面積聯防,而且非常適合邊境防務態勢穩定的環境。
另一方面,大家也都知道,中印邊境線上的日常摩擦不斷,軍事沖突風險非常高,因此漫長的中印邊境線必須要部署重兵。更重要的是,中印邊境情況復雜、態勢嚴峻,任何一個地方都可能有風險和沖突,所以這種現實環境就不適合“大面積聯防、大范圍管理”的邊防模式,而是要全面盯梢、處處警戒、隨機應變。在這種情況下,新疆軍區、西藏軍區的邊防部隊只能是繼續采用邊防團的編制,從而做到部隊充分的下沉至邊境一線,確保力量充沛、部署到位、快速反應、及時布防,更能適應情況復雜、風險較高的中印邊境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