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27年的民營醫院,沒能扛過6個月的醫保服務協議中止期,最終走到了注銷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的道路上。
作者|肖湘
來源|看醫界
運營27年的民營醫院注銷
成立27年的民營醫院,沒能扛過6個月的醫保服務協議中止期,最終走到了注銷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的道路上。
7月18日,渦陽縣衛健委發布了渦陽陽光醫院的注銷公示,公示顯示,根據《醫療機構管理條例》《醫療機構校驗管理辦法(試行)》等規定,渦陽陽光醫院不按規定校驗注銷《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將情況予以公示。
據了解,渦陽陽光醫院床位數200張。
之所以走到注銷這一步,據了解,或許與醫院被中止醫保服務協議6個月有關。
公開資料顯示,2025年3月,渦陽縣醫療保障局發布了對渦陽陽光醫院等3家社會辦醫中止醫保服務協議六個月的決定,中止期限為2025年4月1日至2025年10月1日。
也就是說,中止醫保三個月時間,醫院就走到了注銷的地步。
據亳州市醫保局發布的《2022年1-12月份隨機抽查定點醫療機構抽查情況和處理情況(行政處罰)》相關內容,去年全市共計29家醫療機構被查,違規行為包括超標準收費、重復收費、過度檢查、違反限定支付條件用藥、串換項目等。
在這一批公示的醫保違規醫療機構中,涉及10家公立醫院、10家社會辦醫、4家衛生院、以及數家血液透析中心及婦幼計劃保健中心等,其中渦陽縣陽光醫院也在其中,違規行為為重復收費;過度診療;串換項目收費;分解收費;超標準收費。
渦陽縣陽光醫院成立于1998年,至今已經運營了27年,可謂是當地較為老牌的一家民營醫院。據悉,2020年1月,渦陽縣陽光醫院新院正式開業,醫院官宣介紹,新院區占地50畝,總投資2億元,建筑面積5萬3千多平米,設置床位200余張,增設血液透析科等科室,并增添了大量的先進設備。
為提升綜合實力與醫療水平,醫院還先后與多家省內外公立醫院結為醫療聯合體。
暫停醫保服務協議是重創
暫停醫保服務對于醫院來說是一記重創,暫停期間對于醫院運營的影響不可小覷,不少醫院因為暫停醫保結算而陷入沒有醫生、無法運營的境地。
與渦陽陽光醫院類似,今年4月,湖北黃石大冶朋仁醫院因醫保違規,被追回醫保基金損失金額72萬元;處罰款110萬元,并被解除醫保定點服務協議。被解除醫保協議一個月后,5月8日,由大冶朋仁醫院申請,黃石市衛健委公告依法注銷其《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
這家成立于2013年的二級民營綜合醫院,擁有138張編制床位,設有急診醫學科、內科、外科、婦科、兒科、預防保健科等十余個臨床醫技科室。然而,一紙醫保“斷供”通知便終結了其十余年運營歷史。
據《中國經營報》報道,2024年7月,天津市15家民營醫院因疑似醫保重大違法違規,被天津市醫療保障基金管理中心通報,合計涉及金額1.5億元。
15家民營醫院被暫停醫保服務,不得再接診醫保門診和門特患者,不得收治新的醫保住院患者。對于醫院被暫停醫保服務后的運營現狀,中國經營報記者也現場走訪并進行了報道。
據報道,有兩家醫院門口貼上了暫停醫保服務的通知和公告;一家醫院值班人員表示,目前醫院無法醫保聯網,沒有醫生,無法看病;另一家醫院安保人員表示,“沒有大夫,放假了”。
業內人士向“看醫界”表示,這一批民營醫院被暫停醫保服務后,也面臨著兇多吉少的境遇。
社會辦醫嚴重依賴醫保
民營醫院有多依賴醫保,從一些數據中或許可以一窺端倪。
以2018年的數據為例,根據國家醫保局于2019年6月發布的《2018年全國基本醫療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全國基本醫保基金總支出17822億元。
那么這近1.8萬億的醫保基金都是怎么花的呢?
首先看看醫保定點藥店花了醫保多少錢。以職工醫保為例,2018年醫保基金支出10707億元,其中個人賬戶在藥店支出1645億,由于城居保和新農合多地已經不設個人賬戶,以及部分遺留地區個人賬戶(門診賬戶)資金量較小,由此可以粗略算出34.1萬家醫保定點藥店2018年花了醫保基金1700億左右。
那么公立醫院又花了多少醫保基金呢?來看看財政部的數據。據財政部社會保障司司長符金陵對外公布的數據,2018年,公立醫院來自各類醫保基金的收入達到12339億元,占公立醫院醫療收入的51.5%。
這樣一來,2018年非公立醫療機構的醫保份額就大致清晰了:3700億左右,約占醫保基金總支出的21%左右。
另據《2019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鑒》統計顯示,2018年非公立醫療機構的收入為5065億元,也就是說醫保收入占非公立醫療機構收入的比重超過了70%,為主要“金主”。
新醫保時代,合法經營是前提
如此嚴重依賴醫保的背后,有著一個不爭的事實:大多數民營醫院都是和醫療保障體系建設發展一起成長起來的,通俗一點就是被醫保給“喂”大的。很多醫療機構從小診所發展到年營收數億元,就是靠的醫保紅利。
但這一切隨著國家醫保局的成立,正在變成一把雙刃劍,不少醫院成也醫保,敗也醫保。
在一位業內人士看來,在醫保部門加大騙保打擊力度的大背景下,一批靠騙保生存的民營醫院的生存土壤將不復存在,只有死路一條。因為公立醫院雖然也有不少因為騙保被查處,但取消醫保資格的可能性較小,即使被取消了,未來恢復醫保資格也是大概率事件;而對于被取消醫保資格的民營醫院來說則是致命的,一方面等不起,另一方面,再恢復醫保定點資格的概率將非常小,關門大吉已是上策。
同時,他還建議,醫保對于騙保行為的打擊只會越來越大,靠騙保生存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再不收手,一旦被醫保查處,打擊或將是致命的。
知名醫改專家、看醫界專欄作者徐毓才表示,大數據“天眼”下,醫療服務行為幾近“裸奔”,診療服務與醫保收費記錄不符將成為違法違規使用醫保基金甚至騙保的證據,在新醫保時代,醫療機構合法合規經營才是長久活下去的王道。
關于民營醫療的出路,業內專家建議,除了走自費、高端路線外,實際上基本醫療市場未來民營醫療的合規經營還是大有可為的,以臺灣地區為例,在健保格局下,民營醫療獲得了長足的發展,超越公立醫療為民眾提供了優質、可承受的醫療服務。
此外,民營醫療如何在基本醫保格局下發展壯大,不僅僅是民營醫療界需要創新探索,醫保部門也應主動尋求與民營醫療共同發揮優勢的合作路徑,畢竟民營醫療的效率優勢明顯,對于節省醫保基金來說,是大有裨益的。
(本文為《看醫界》發布,轉載須經授權,并在文章開頭注明作者和來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