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當年修三峽大壩的時候,水利專家黃萬里就出來反對過選址,大概意思是,在國防力量還不足的時候,萬一出現戰爭對方攻擊壩體,那下游就糟了。
這話在當年多少是有點點道理的,但隨著中國國力提升,已經沒有人擔心類似的攻擊了。
但這次換到雅魯藏布江的墨脫水電站,又有類似的質疑提出來了。
這次不是說咱們防不住腹地的水電站了,而是說,離前線太近了,萬一印度人腦子抽風就選擇和中國硬扛,18公里距離就連一些炮彈都能轟到,咋辦呢?
完全不用擔心,甚至,這種擔心是忽略掉了背后的大布局。
沒修水電站的時候,實控線只有18公里,修了以后,那就不好說了,我們一層一層來看。
哪怕印度真能把咱們的水電工廠修的壩給炸了,淹誰?
孟加拉第一個表示,我要和印度血戰到底……
然后印度人發現自己也被沖了……因為下游是印度的阿魯納恰爾邦和阿薩姆邦。
一般炸大壩是為了水淹七軍,結果七軍要么是印度自己,要么是印度鄰居,炸的目的就消失了
那可能有大佬說了,哪怕不炸大壩(其實這個工程本身壩體就不高,主要是利用天然的海拔差),萬一把我們的發電機什么的炸了,那損失也很大啊。
這就要說這項目的特點了:深埋地下。
各位大佬看下面這個示意圖就知道了,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工程主要是挖洞,把原本彎彎繞繞的河流中間打通,讓水可以從這些隧道經過,從而利用重力勢能沖擊發電機。
那這些隧道的頭頂是什么呢?
500米厚的巖層。
這就要比人工打造出來的重力壩,防護性能高無數倍了。
前段時間不是美國的B2轟炸機帶著超級鉆地炸彈把伊朗的地下核設施給炸了么?那些鉆地炸彈能打多深?
如果是松散土層,200米,但如果是堅硬巖石,只有40米。
也就是說,哪怕印度把美國的炸彈拿過來,把B2轟炸機也拿過來,還全都精準的投入一個洞里面,至少也要13發才能能觸碰到隧道。
伊朗地下核設施,如果不是親美派泄露了圖紙,讓鉆地炸彈順著通風孔來打,效果都根本不好,那更別說頭上那么厚巖層的中國水電工程了。
印度最多就是炸一炸洞口,碎石在強大水流下直接就沖走了,想堵都堵不住。
咱們和印度在4000米海拔的高原上對峙,難點在哪里?
核心不在于戰斗意志、武器裝備,而在于后勤。
我們是來搞工程的,修點寬闊的路好過工程車,很合理對不對?
那么多工人要熱情的勞動,把山體炸開弄點平地,很合理對不對?
建筑工人要有住的地方,而且一住就是那么多年,修點永久的建筑,很合理對不對?
水電站每年產生幾百億的經濟效益,周圍衍生出一些小城鎮,很合理對不對?
這一切叫什么?
哪怕距離只有18公里的實控線不變化,沒有水電站工廠的時候,我們駐守那么純消耗,有了水電工程以后我們不光隨著后勤通常消耗會減少,甚至還有一定的經濟利益(保護重要設施本身就要有駐守)。
而隔壁的印度呢?
他們依然是純消耗。
其實別的不說,咱們就看衛星地圖,整個實控線附近,都沒有可以展開大軍團的平地,而我們水電站項目修的過程中,我們一側不斷的進行基建活動,平地越來越大,哪怕從純戰術角度討論,都占大優勢。
戰場容量,讓我們哪怕是繼續打木棍狼牙棒的冷兵器對峙,都比印度人更多,十個打一個不是問題。
根據現在已經修好的房屋建筑來看,還帶了操場,各位大佬知道這是什么經典布局么?
你說是工人宿舍,可以。
變成部隊營房,其實也可以。
所以各位大佬知道為什么水電工程是我們的陽謀了吧?
首先不用擔心印度進攻,修建的過程,說不定就是實控線變化的過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