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北京的街坊鄰居注意啦!關于咱們未來要住的“好房子”,官方有了新動作!北京市規自委最近正式發布了《北京市“好房子”規劃管理技術要點(試行)》。這個文件可不是鬧著玩的,它可是以后北京土地出讓、項目方案審查和施工圖抽查的硬性標準!
這次新規主要聚焦在提升社區公共空間和便民服務上,具體有三大核心措施:
首層空間開放共享:以后新建住宅樓,首層至少得有40%的面積對外開放!這片地方可不是開發商自己的了,產權要免費移交給街道/鄉鎮。能用來干嘛呢?社區客廳讓大家嘮嗑休息、快遞驛站方便收發、兒童閱讀角給娃看書...這些都可以!運營維護的錢,會提前算進咱業主的物業費里。
增設“鄰里共享盒子”:小區里頭或者街角,以后會多出一些叫“鄰里共享盒子”的公共空間。按標準,每戶居民能攤上至少0.5平方米。設計上還可以和遮風擋雨的連廊結合起來做,特別貼心的是,這種連廊不算在小區容積率里,也不占產權面積,等于白送大家的活動地兒。
鼓勵便民業態入駐:政府特別鼓勵在剛才說的架空層或者共享盒子里,引入像養老托幼、社區食堂、小修小補(便民維修)等6大類便民服務。為了支持這事兒,政府還大方出手,給符合要求的項目最高每平方米300元的一次性建設補貼
哪些房子會受影響?
全面執行:只要是2024年7月1日之后新拿到地的商品房、安置房、共有產權房項目,都必須按這個新規來建。
鼓勵參照:正在進行的老舊小區改造項目,也可以參照執行這些好房子的標準。而且,如果改造項目符合條件,還能走“原拆原建”審批的綠色通道,加快進度!
總結一下:北京這次“好房子”新規,核心就是讓咱們未來的社區生活更便利、更有溫度,通過強制開放底層空間、增設共享活動點和鼓勵便民服務,實實在在提升居住品質。7月1號之后拿地的新項目,就得按這個高標準來了,老小區改造也有機會跟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