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徐醫附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在本地區首次成功實施激光共聚焦顯微內鏡(pCLE)引導下經支氣管鏡冷凍肺活檢(TBLC)術,為兩例疑難肺間質病變患者實現精準診斷。這一創新技術的順利開展,為間質性肺病等疑難疾病提供了更精準、高效、安全的診斷新路徑,標志著徐醫附院在肺部疑難病精準診療領域有了新的提升。。
來自徐州豐縣的王阿姨(化名)和安徽蕭縣的黃女士(化名)因反復咳嗽輾轉多家醫院,胸部CT均提示兩肺彌漫性病變,初步被診斷為“肺部感染”,多次抗感染治療無效,病情持續進展,給患者及家屬帶來極大困擾。兩位患者輾轉至徐醫附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門診就診。專家團隊憑借豐富的臨床經驗和專業的診查能力,初步判斷兩位患者病變為間質性肺疾病,而非單純感染性病變。間質性肺病作為呼吸系統最復雜疑難的一大類疾病,病因復雜、分型繁多,明確診斷對后續治療與預后至關重要。
為進一步明確病因及病理類型,陳碧教授牽頭組織間質性肺病亞專業組、呼吸內鏡團隊開展病例討論,決定實施經支氣管鏡冷凍肺活檢獲取組織。但傳統冷凍肺活檢定位依賴術前影像與術者經驗,術中缺乏精準的實時引導手段,存在術中定位不準、取材誤差大的問題,影響診斷效能。為克服這一技術瓶頸,團隊決定在已有成熟的冷凍肺活檢技術體系上,引入激光共聚焦顯微內鏡(pCLE)技術,實時可視化引導精準活檢,進一步提升取材針對性和診斷效率。
激光共聚焦顯微內鏡(pCLE)是一項新興的支氣管鏡輔助成像技術,可實現肺泡層面的實時高分辨率成像,識別正常肺泡結構、纖維化區域及胸膜下高風險病灶,與病理結果高度一致。借助pCLE引導,術者可在可在活檢操作中實現可視化引導,精準定位取材區域,顯著提高冷凍肺活檢的診斷陽性率,降低出血、氣胸等并發癥風險。冷凍肺活檢則通過快速釋放制冷劑凝固組織并整體提取,獲取的組織標本完整、體積大、無擠壓變形,顯著提升病理判讀質量。
在麻醉科團隊的密切配合與監護下,呼吸內鏡團隊由季磊副主任醫師、郝璐副主任醫師協作完成手術。2例患者均采用硬質支氣管鏡建立通道,常規支氣管鏡探查后先使用激光共聚焦顯微內鏡為2例患者精準定位病灶,再將冷凍探頭送達目標區域,順利完成冷凍活檢,獲得了理想的取材組織。整個操作耗時短、無明顯出血,患者術后恢復良好。病理結果顯示,一例診斷為過敏性肺炎,另一例為癌性淋巴管炎(消化系統腫瘤肺轉移)。明確診斷為后續治療提供了關鍵依據,避免了誤診誤治。
陳碧教授介紹,激光共聚焦顯微內鏡引導下冷凍肺活檢術較傳統冷凍肺活檢技術具有顯著的優勢:一是精準度高,共聚焦內鏡具備高分辨率組織顯微成像技術,可實時觀察肺泡結構、彈力纖維、血管走向及炎性細胞浸潤,分辨率達 1-3 微米,堪稱 “支氣管鏡下的活組織顯微鏡”;冷凍技術獲取的組織完整無擠壓,大幅提升病理診斷陽性率;二是安全性強,此項屬于微創操作,術后并發癥少,特別適用于診斷困難和治療效果不佳的間質性肺病患者;三是提升效率,術中快速完成定位與取材,顯著縮短操作時間,優化患者體驗。
此次兩例共聚焦內鏡引導下冷凍肺活檢的成功實施,為區域內間質性肺病患者提供了更精準、安全的診斷方案,也標志著徐醫附院呼吸內鏡精準診療能力進一步提升。未來,科室將持續以技術創新推動學科高質量發展,拓展先進呼吸內鏡技術在臨床中的應用,為淮海地區患者提供更高水平的呼吸健康服務。
徐醫附屬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是江蘇省省級呼吸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單位、省級臨床重點專科及全國間質性肺疾病規范化建設優秀單位,以間質性肺疾病診療為技術特色,已建成國內有影響力的專病診療中心,年均接診相關患者超3000人次,設有間質性肺病專病門診,牽頭組建淮海間質性肺疾病專科聯盟,并承擔了國際和國內多中心抗肺纖維化新藥研究項目10余項。作為學科發展的核心平臺,徐醫附院呼吸內鏡中心專注于呼吸疾病的微創診療與精準活檢,已建立完善的三級、四級內鏡技術體系。中心在淮海地區率先開展了經支氣管鏡冷凍肺活檢術、支氣管熱成形術、經支氣管鏡超聲引導下縱隔淋巴結冷凍活檢、藥物誘導睡眠內鏡-壓力滴定治療等呼吸內鏡四級手術,目前每年可完成氣管鏡操作超3000例,具備完備的呼吸內鏡診療體系,廣泛服務于肺癌、間質性肺病、難治性感染等復雜疾病的診療需求。
來源 |徐醫附院
編輯 | 邢曉媛 葉羽昕(實習) 周旸(實習)
審核 | 尚健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