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位于安徽省亳州譙城經開區的亳州聯滔電子有限公司實訓車間里,陳坤正熟練地組裝汽車線束。陳坤說:“我們現在做的是一道布線的工序,就是把線工整地布到工裝板上,然后再進行一道預插的工序。我們剛進廠時會有培訓,實際操作時就熟能生巧了。”今年18歲的陳坤是亳州機電信息工程學校的應屆畢業生,通過崗位實操,他已熟練掌握新能源汽車線束的全流程生產技術,到6月底畢業后就可以正式入職了。“從入學起,我們就常在企業車間上課學習,畢業學期直接在生產線邊干邊學,實打實練手?!?/p>
和陳坤一起實習的,還有他的100多位同學。技術培訓所用的生產線既是企業的生產設備,也是學校的教學工具。“學生在這里可以學到課堂上學習不到的實操知識,提高他們的技能水平。”亳州機電信息工程學校的駐廠老師孫路雨說。
亳州聯滔電子有限公司人事專員王四娜說:“目前,我們與學校合作共建‘廠中?!?,將課堂設在生產一線,由企業專業技術人員與學校教師共同開發實訓課程。經過3年的培養,畢業時學生人均能掌握3個以上的生產項目經驗,能顯著提升學生就業競爭力?!?/p>
在“學練交替、工學一體”的模式下培養的學生,畢業時技能水平基本達到企業的技能要求,大幅縮短了培訓周期,降低了企業成本。這種“真刀真槍”的培養模式不僅根治了職校教育中“黑板上開機床、試卷里練操作”的痛點,更讓企業收獲了“量身定制”的熟練工。
近年來,亳州市聚焦主導產業建設和重點產業需求,積極探索“廠中?!薄靶V袕S”人才培養模式,通過產教深度融合,初步構建了“崗位預見+培訓開發+資格認證”的人才培養體系,精準匹配產業需求。若僅著眼于企業當下缺什么就培訓什么,人才供給往往滯后于需求變化,要讓生產端技術革新與人力資源技能培訓同步優化、同頻共振。目前,亳州全市11所職業學校已與200多家企業建立“廠中校”“校中廠”對接機制,有效打通人才供需堵點。
亳州市通過持續完善“培訓+就業+服務”全鏈條機制,讓更多群眾依托亳州特色產業端穩“技能飯碗”,以高質量就業賦能高質量發展。(楊海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