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上半年,同行很多朋友都聊到說市場遇冷,雖然遇冷也很多年了,但是冷到今年這個程度,確實有點想不到。大環境就業不景氣、消費疲軟、短視頻侵占注意力、看書的人越來越少,小環境是傳統渠道的疲軟、新媒體渠道傭金過高榨干利潤、宣傳渠道不給力……尤其最后一點格外致命。外社的朋友說羨慕我半年能出來八本書,我說其實是沒有規劃好,只知道埋頭做書,要知道宣傳力量這么不夠,而現在的市場不吆喝根本就賣不動,當初就該砍掉一半選題,多留出精力來做營銷吆喝——但仔細看看,每個“娃”都是舍不得砍掉的“好孩子”,既然已經做出來就只能努力幫它們多吆喝。所以也非常感謝“做書”給到這樣一個集中曬“娃”機會。
《父母格差》
作者: [日] 志水宏吉
出版社: 上海譯文出版社
副標題: “拼家長”時代的沖擊
譯者: 高璐璐
出版年: 2025-1-15
頁數: 200
定價: 52.00元
在日本,“父母格差”一詞主要指向家庭教育環境差距的概念,也就是說“父母的財富”和“父母的教育愿望”決定了兒童的學習狀況以及未來的社會地位這一問題。這本書深入剖析了日本這一社會變化的根源與影響,也思考了如何走出這一困境的對策。
引進這本書的初衷是從日本的現在透視我們“拼家長”的未來,不過有娃的朋友看完說和北上廣當前的情況已經有95%重合。其實我也有同感。作為一個80后,在一個比較長的時間段里親眼見證了社會流動率下降、階層固化日漸嚴重的現象。我對這個問題關注首先也是樸素地對教育資源的不公平感到憤慨,其次即使不談公平,從功利主義的角度出發,“傻瓜上了伊頓公學,天才卻在掃煙囪”對于整個社會資源也是非常嚴重的浪費,進而,一個奉行叢林法則,一旦失敗出局跌落底層就無法超生的社會也是非常不值得追求的。這個時代世界各地民粹主義的興起和各種不確定的暴力性事件發生,正是長期被忽視的問題以一種畸形形態爆發。只有家長、學校、學生和教育行政部門都認識到公平流動的重要性,改變才會真的發生。出這本書也是希望能為改變這一現狀做一點微薄的貢獻。
這本按理來說是一本有銷售潛力的書,而且出版之后也碰到了4+4、董小姐等社會熱點,但我推薦給很多播客和博主卻一直被拒絕,有說這樣的熱點不敢碰,也有說因為沒有孩子所以不感興趣。剛開始時候我還覺得有點夸張,后來約到了質量很不錯的書評投給媒體,也被不少媒體拒絕,說“階層固化”現在不讓提……還真是無語。當然這本書也是很爭氣,除了一兩篇媒體轉載外再也沒有得到其他任何宣傳資源投入的情況下,全靠自身實力硬賣在全社新書銷量前幾名的位置占據了挺長一段時間,也是又欣慰又心疼。
《夏娃:關于生育自由的未來》
作者: [加] 克萊爾·霍恩(Claire Horn)
出版社: 上海譯文出版社
副標題: 關于生育自由的未來
原作名: Eve: The Disobedient Future of Birth
譯者: 周悟拿
出版年: 2025-3-31
譯文坐標系列今年第一本新書。在科技狂飆突進的今天,“人造子宮”已從科幻照進現實邊緣,但這項顛覆性技術究竟會造福全人類,還是成為禁錮女性的新枷鎖?真正決定其走向的,是使用技術的我們的價值取向。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作者是在她自己的孕期構思完成了這本書,也讓文本帶上了不一樣的溫情色彩。
這本書屬于非常前沿的技術倫理學范疇,但作者把技術發展史講成了一個引人入勝的有趣故事,同時結合了《美麗新世界》《時間邊緣的女人》等科幻小說來探討,也可以說是非常有趣的思想實驗。我自己讀下來覺得寫得深入淺出,不過推給一些小紅書博主以后,得到的反饋是“不好懂”,我不禁開始反思自己的閱讀理解能力問題。另一個遺憾是,靦腆的作者拒絕了媒體記者專訪的請求,錯失宣傳良機,想哭。
《納粹“騙局”與緊急狀況條款》
作者: [日] 長谷部恭男 / [日] 石田勇治
出版社: 上海譯文出版社
原作名: ナチスの「手口」と緊急事態條項
譯者: 畢夢靜
出版年: 2025-6
譯文坐標系列今年第二本新書。一些讀者朋友好奇問為什么會在這個“照進未來”的系列里塞入一本討論歷史問題的跨學科對談。但其實,歷史是映照未來的重要路標,那些歷史上不斷重演的教訓,尤其值得我們放在未來的圖景中考量?!熬o急狀況”就是這樣一個和我們息息相關的事項。
“緊急狀況”問題好些年開始就是學術圈比較熱門的話題,主要是因為阿甘本《例外狀態》一書的影響力。但其真正開始出圈讓人感到和我們現實生活息息相關,可能還是幾年前的事,包括最近韓國尹錫悅失敗的政變,“緊急狀況”總是當政者遇事喜歡拿出來揮舞的便利工具。盡管在歷史上,這一條款淪為納粹掌權臭名昭著的工具這一教訓已經引發了很多人的警惕,在戰后各國的憲法中都對其作出了種種限制,但很多時候依然阻止不了當權者對其的濫用。然而作為一個普通人,就像加藤周一在《羊之歌》中所說,總要在“知道也無能為力,所以不想知道”和“即使無能為力也想知道”之間做出選擇,這也是我為什么會選中引進這本書的原因。
這是一本非常符合我對“中間檔”定位理解的書,可以讓復雜的歷史和法理通過對話的形式以清晰易懂的方式表達出來,又不失深度。之前邀請了李雪濤老師來寫解說文,李老師看了一半就給我發消息說真是好書,到了交稿時候,原本我說三四千字就夠的解說文,李老師給寫了三萬字,讓我非常感動的同時也是兩眼一黑——因為日方要求全文翻譯審讀,結果不得不花了一周的時間加班加點翻完,所幸一稿過關。
順便一提,這也是一本被小紅書嚴重限流的書,我也是第一次知道,原來“納粹”這個詞出現在小紅書就是會被限流,也完全不管人家是研究性著作還是什么。測試了兩次,都是被審查了很久才發出來,流量也低了很多,順便還拉低了我整個小紅書賬號的等級權重,之后很長一段時間發的筆記小眼睛都只有兩位數。再后來只能小心給這兩個字打碼,才順利正常發出來。忍不住吐槽真是太垃圾了,這叫人怎么宣傳書?
《羊之歌》
作者: [日] 加藤周一
出版社: 上海譯文出版社
副標題: 我的回想
原作名: 羊の歌/続 羊の歌:わが回想
譯者: 翁家慧
出版年: 2025-4
《羊之歌》重版出來,對我來說是特別有意義的一件事。不僅因為它是我策劃的第一本書,更是因為在多種意義上,它都給了我很多滋潤?;叵氘斈?,也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在各方面經驗都非常不足的情況下就挑中了這么一本重量級的經典之作來做,現在想起來幾乎有點后怕,完全有可能因為自己經驗不足糟蹋了它。但幸運的是,當時做的最正確的決定就是邀請到了翁家慧老師來翻譯這本書,留下了一個可以傳世的定本譯稿,彌補了我這個新手編輯的短板。同樣也要感謝北京出版社的編輯朋友在質量上的把關。以及此次能接手新版,也是要感謝包括翁老師在內的很多人的幫助,希望借這個機會能夠讓更多的讀者讀到這部經典作品。
加藤先生和國內讀者更熟悉的其他日本文學作家相比,文字上最大的特點就是明晰,毫無拖泥帶水之感。這樣的文字背后是極為清晰的理性和邏輯,這也讓他能時時跳出“當局者迷”的混沌,站在一個旁觀者的角度來反思自己和身邊的人,以及彼此共同所處的大時代。雖然他自詡為“羊”,但是全書讀下來,浮現我腦海中的并不是一只軟弱順從、人云亦云的綿羊,而是那種站在峭壁上隨時準備躍過險關、強健有力、桀驁不馴的山羊;又或者如日本讀者所說,是一只離開九十九只白羊,獨自孤高地漫游在荒野的黑羊。這種不從眾的強大、獨立的個體感,和一般對日本人集體主義的印象很不一樣,毋寧說更接近于西方啟蒙主義式的理想形象。這種明晰和強韌貫穿了整本書,也給讀它的人帶來了力量。這種強韌也許來自于他嫉惡如仇的天性、從小所接受的公正性的教育,以及一個可以率直交流想法的小圈子環境。這本迷人的回憶錄既可以當作優秀的文學作品來讀,也是記錄日本半個世紀多舛之命運的一份珍貴歷史檔案。
時隔五年再讀《羊之歌》,還是再一次被作者的文筆震懾到。盡管以前審稿時候已經反復讀過好幾遍,但是這次能更多以讀者的身份重新進入文本,心境和感觸很不一樣。不少此前沒有注意到,或者說一閃而過來不及保存的種種思緒,這次都能更清晰地捕捉到?;蛘咭彩呛湍挲g、閱歷以及這幾年時代環境的變化有關,越來越能讀懂《羊之歌》,雖然這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其實也是一種悲哀。
《何謂明治》
作者: [日] 色川大吉
出版社: 上海譯文出版社
原作名: 明治の文化
譯者: 郭穎
出版年: 2025-5
日本民眾史大家色川大吉的代表作。百年的明治時代,圍繞著應該在傳統之上建立一個什么樣的國家,日本各地曾經涌現過熱火朝天的討論和斗爭。這些活躍的民間思想最終被官方“自上而下”的近代化神話所覆蓋而遺忘,色川史學則致力于重新挖掘出了埋沒在歷史洪流中那些被遺忘的民間之聲。
這本書原名是《明治的文化》,初版于1970年,在日本70年代學生運動時代曾引起巨大的反響。英文版1985年由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出版,由享譽歐美的史學家詹森牽頭,十多名研究者歷時十四年翻譯完成。中文版最初是1991年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收入由日本著名學者加藤周一牽頭選編的《日本文化與現代化叢書》。我在大學時讀過這本書的舊版,深深為色川老先生的深厚功力和精彩文筆所折服。后來籌備出版的第一批日本歷史學方向的作品中就選中了它,開始找到日本巖波書店洽談版權引進事務。我好奇這樣一本經典名著,為什么三十多年沒有再重版。日方編輯告訴我們,因為色川老先生要求出版絕對不能有任何刪改,據說這一點嚇退了很多國內出版社。但我對日文版進行全文通讀后,發現并沒有什么需要刪改的地方,最終爭取到色川老先生同意授權給我們。
遺憾的是,達成初步意向之后色川先生身體抱恙,不久就急轉直下去世。版權繼承流程頗為麻煩,中間又拖了很長時間,2021年底左右才完成合同簽署。之后翻譯也花了意外之長的時間。不過想想英文版翻譯了十四年,中文版歷時接近四年才完成其實也不奇怪。譯者郭穎老師也是花費了很大心血,不僅核對了大量文獻,許多文本細節都找了日本學者逐一確認,甚至赴日走訪了書中提到的“五日市憲法”的發現地武藏野多摩郡深澤村落,最終完成了質量可靠的譯本。
順便一提,編這本書的過程中正好撞上文春發布的不靠譜的八卦文章,當時營銷同事建議我去找上野千鶴子寫一篇推薦序。雖然我也覺得可能對書銷售挺有幫助,但想想也頗為尷尬,而且從我們做日本研究出身的人來說,色川老先生自己本身是史學大家,并不需要借助他人名頭。然而出來后還是遇到老問題,這年頭不宣傳書根本沒人知道,只好未能免俗沾點熱點吆喝一下。正好上野新出中文版的《在八岳南麓,直到最后》中有一篇寫色川大吉的文章,對照閱讀也頗為有趣。
《日本與德國:兩種戰后思想》
作者: [日] 仲正昌樹
出版社: 上海譯文出版社
副標題: 兩種戰后思想
譯者: 暴鳳明
出版年: 2025-6-1
同為二戰戰敗國的日本和德國,為什么對待戰爭歷史的態度會有如此之大的差異?這對于普通大眾來說也是一個時常會追問的問題。但頗為奇怪的是,將日德兩國的戰后進行對比的書意外得少。這首先是當下學界彼此隔絕的學科壁壘所致,研究日本史和德國史的學者鮮有彼此交流的機會,再加上歷史學和法學、政治哲學之間的壁壘,真能打通學科把這個問題說清楚的學者可以說少而又少,而且還要有面向大眾的意識,用普通人也能看懂的方式來進行講解。我也是找了很久,才找到這樣一本作品。
仲正昌樹是出生于戰后日本的德國思想史研究者,畢業于東大,也曾經在德國留學,現任教于金澤大學法學院,這些年是日本大眾社科品類知名的暢銷書作家,出過不少拆解艱澀的社科名著普及讀物?!度毡九c德國》是他早年出版的一部作品,比起后來那些普及作品,相對有些學術門檻,但整體還是算好讀。全書從戰爭/戰后責任、國家形態、馬克思主義、后現代主義四個角度展開,展現了仲正強大的信息歸納和分析能力,理論邏輯非常明晰。其中我個人認為最精彩的是第一章從國際法角度對紐倫堡審判和東京審判的解析,尤其針對右翼經常拿出“禁止事后法”的理由說事的這個問題,給出了從法律本身意義出發的、令人信服的解釋,這一點非常不容易。另外也是他跨學科的研究背景所賜,能夠從雅斯貝斯的罪責論、法蘭克福學派、哈貝馬斯的憲法愛國主義談到丸山真男的超國家主義批判、大塚久雄的近代化論,從德國1960年代的“歷史學家之爭”談到日本20世紀末的“戰后責任論戰”,包括對60年代末日本和德國各自學生運動的影響,再到海德格爾哲學、德里達的后現代主義對兩國思想界的影響,逐一進行了“點對點”的比較。另一個特別之處,就是結合了日德兩國戰后所處的地緣政治環境的不同,解釋了兩國不同的戰后態度背后的功利元素,提供了從道德之外的一個現實主義視角,確實是國內以前的學術討論中比較少涉及的一個角度。其實我本人也更傾向于道德而非現實功利的立場,因此我讀到一些地方也會有點不太舒服的感覺,但它確實是提供給我一個看問題的不一樣的切入口,這樣的視角是稀缺的,對于我們想要更多了解這個避不開的鄰國,也是必要的。這也是我選擇引進這本書的原因。
《超級大國的撕裂》
作者: [日] 岡山裕
出版社: 上海譯文出版社
副標題: 美國250年政黨政治史
原作名: アメリカの政黨政治: 建國から250年の軌跡
譯者: 王偉 于永妍
出版年: 2025-5
一本書讀懂170年“驢象之爭”,把復雜的美國政黨歷史整理得非常清晰易懂,對于了解大洋彼岸這個國家目前亂成一鍋粥的現狀也很有幫助。
這本書能出版也是幾番周折歷經磨難。之前有相關研究的老師問我說為啥要出日本人寫美國史的書,我說這種歸納得很清晰的普及型視角的讀物還是比較少。另外眾所周知的原因,會覺得可能日本作者會更好出一些。但其實也是世事難料,這本原計劃去年七八月出,但彼時美國大選正火熱,前景不明,被迫觀望了一段;接著想趕雙十一,然而特朗普選上了,之后又大打關稅戰,再次被迫觀望一段;終于關稅戰暫停,稍微有一段安靜時光,加上多位老師的幫助,終于問世。可惜又是一本難以宣傳的書。
《妥協與對抗:日本知識人的戰時與戰敗》
作者: 王升遠
出版社: 上海譯文出版社
副標題: 日本知識人的戰時與戰敗
出版年: 2025-6
戰爭不只發生在戰場,也發生在人心里。都說“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但人面對歷史真的沒有選擇嗎?百無一用是書生,但弱者就沒有自己的抵抗方式嗎?
這本書是今年我做的唯一一本原創。作者王升遠老師是我很佩服的一位青年學者。他的作品中那種根源于現實的問題意識在國內的日本研究中是頗為稀缺的——既不同于趣味性的“知日”,也不同于意識形態先行的國別研究,而是出于一種“把日本作為方法”的意識的研究。正如葛兆光老師在推薦語里所說的:“對異域的研究總是對本國的審視,中國學者的日本研究,從根底里說也是在反觀中國。日本往往是中國的鏡子,無論它是望遠鏡,是放大鏡,還是哈哈鏡……讀這本講日本的書,或許可以反過來想一想,在中國的‘極端語境’也就是那些時勢比人強的時代,中國知識人是怎樣回應時代的,是妥協、是反抗,是沉默,抑或轉向?”這也許是每個人都需要面對的時代難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