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三年前俄烏沖突爆發時,世界普遍認為這將是一場毫無疑問的速決戰。
隨后,國際制裁浪潮也接踵而至,盧布匯率短期內暴跌近30%,國內通脹飆升至18%。此時,很多人認為俄羅斯經濟體系將面臨崩盤。
然而,三年多過去了,俄羅斯非但沒有倒下,經濟實力反而比沖突爆發前更為強勁。
根據中新社報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布了一個數據,俄羅斯2024年GDP,超過日本,排名全球第四。前三分別是中國、美國和印度。
表面看來,俄羅斯經濟似乎頂住了壓力,甚至逆勢上揚。許多人困惑不已:打仗不是燒錢的事嗎?還面臨全面經濟制裁。
在這種雙重壓力下,為何俄羅斯經濟卻越打越強了呢?近三年來,俄羅斯究竟發生了什么?
首先需要了解,俄羅斯經濟的支柱是什么?毫無疑問是能源。在俄羅斯廣袤無垠的土地上,從東歐的伏爾加流域,到中部的高加索地區,再到遠東邊疆的外海,處處都蘊含著豐富的能源資源,可謂是老天爺追著喂飯吃。
盡管西方國家對俄羅斯的石油和天然氣實施了嚴厲制裁,但只要俄羅斯掌握著能源這張王牌,就無懼這些制裁手段。
要知道,蘇聯解體后的俄羅斯曾試圖實現經濟多元化發展,可惜深陷寡頭和政治紛爭的泥潭,多元化經濟未能建立起來,最終還是回到了依靠賣油維持經濟的老路。
石油作為國際貿易中的大宗商品,其供應量和需求量大致處于平衡狀態。俄羅斯的石油份額約占全球的13%。
假如西方真的能讓俄羅斯一滴石油都賣不出去,那么剩下的87%石油根本無法滿足全球對石油的需求。如此一來,買不到石油的國家要么出高價購買,要么想方設法繞過制裁。
2022年,印度就充當了中轉站的角色,從俄羅斯進口石油,轉手再賣給歐洲,結果俄羅斯的石油出口并未受到太大影響,歐洲自己購買石油的價格反而更高了。
歐洲國家見狀,在2023年對俄羅斯石油設定了每桶60美元的價格上限,本想在削弱俄羅斯經濟的同時避免歐洲出現能源危機,卻沒想到規避這種限價的方法層出不窮。
上世紀90年代初,俄羅斯的天然氣出口收入為900億美元;到2008年,這一數字飆升至6000多億美元,占全國GDP的1/4。
憑借這些收入,俄羅斯實現了軍隊現代化,還清了債務,并在國際地緣政治舞臺上重新占據了一席之地。
不過,石油和天然氣帶來的財富也伴隨著巨大的代價。由于資源出口賺錢太過容易,政府和寡頭們缺乏投資其他產業的動力。制造業、科技發展以及生活日用品等現代經濟的重要產業被嚴重忽視,整個國家幾乎完全依賴能源出口。
天然氣和石油價格的波動直接決定了國家的經濟命運,國家可能因此一夜暴富,也可能瞬間陷入貧困。這種情況并非俄羅斯獨有,委內瑞拉、安哥拉等依賴資源出口的國家都曾有過類似的遭遇。
學過經濟學的朋友都知道,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分別是投資、消費和出口。前面我們已經提到,俄羅斯的出口主要依靠石油,那么另外兩架馬車該如何驅動呢?
按俄羅斯自己最愛的購買力評價來看,其已成為世界第四大經濟體。
羅斯福曾給出過答案。1929年美國經濟大蕭條時,羅斯福實施了羅斯福新政,簡單來說就是恢復赤字財政,然后大規模開展基建投資。工人們有了收入,就有了消費能力,消費的人多了,經濟也就復蘇了。
從本質上講,俄羅斯為應對沖突增加軍費開支,軍工產業招募工人、提升生產力,這與羅斯福新政在形式上有一定相似性,但二者背景和本質存在顯著差異。
為應對沖突安全挑戰,俄羅斯的軍費開支直線上升:2022年,俄羅斯軍費達到863.7億美元,比2021年增長了31%,軍費占GDP的比重為4.06%。
普京已同意在2024年大幅提高軍費,將2024年財政的30%用于軍費開支(約1191億美元),占GDP的6%,達到了自蘇聯解體以來的最高水平。
有了資金和軍隊訂單,俄羅斯的軍工產業開始大量招募工人,生產力得到了顯著提升。從全球經濟格局來看,大部分國家要么屬于發達經濟體,要么是發展中國家,而俄羅斯的情況比較特殊。
俄羅斯的失業率處于歷史最低水平,下降至2.6%
它擁有全球第二高的大學教育普及率,軍隊戰斗力位居世界前列,軍事武庫規模僅次于美國。然而其經濟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依賴資源的發展中國家模式,全國約1/4的勞動力從事重工業生產(如挖礦、開采石油和天然氣)。
雖然俄羅斯的年人均收入為14000美元,但與歐盟國家相比僅為其平均水平的1/3。盡管俄羅斯在很多方面表現出色,但它對出口的依賴依然較高。2022年俄烏沖突爆發后,西方國家發起全面制裁,切斷了俄羅斯的銀行交易體系,凍結其資產,停止與俄羅斯的貿易往來。
換作其他大多數國家,這無疑是釜底抽薪,但俄羅斯卻并未崩盤,這是因為俄羅斯擁有全世界都需要的廉價能源。盡管西方國家減少了從俄羅斯進口天然氣,但周邊國家迅速填補了缺口。因此,盡管受到制裁,俄羅斯的收入依然相對穩定。
然而,這種經濟模式并非可持續發展之路。俄羅斯每年能出口2000億立方米天然氣,這確實穩定了經濟、為國家爭取了一定時間,但從長遠來看,要在國際上真正立足,俄羅斯必須實現產業多元化,不能僅僅依賴資源出口,這就需要政府加大對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改革的投資。
可惜目前這方面的進展十分緩慢,所以俄羅斯GDP的增長看似一片向好,但實際上并沒有創造出真實的價值。一旦政府資金耗盡,俄羅斯經濟系統將面臨嚴峻挑戰。
但經濟是否會崩潰還受到諸多其他因素的影響,而且軍事開支正以驚人的速度消耗著國家的財富——俄羅斯官方公布的國家財富基金現金目前僅剩下310億美元,是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低水平。
此外,過度的軍事支出還帶來了通貨膨脹的風險。俄羅斯官方公布的通脹率為7%,但許多經濟學家對此表示懷疑。目前,關于俄羅斯真實通脹率存在多種觀點,尚無定論。
2024年初,俄羅斯的基準利率高達16%,在全球處于較高水平,甚至高于巴西、土耳其和阿根廷等國家。
通常情況下,高利率是為了對抗高通脹,如果通脹真的只有7%,那么利率不應該如此之高。而且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雞蛋、糖等基礎生活用品的價格也大幅上漲。
最后,俄羅斯經濟在全面制裁下經歷了諸多挑戰,雖然存在結構性矛盾、財政資源消耗、勞動力流失以及通脹壓力等問題,但同時也展現出了較強的韌性。
俄羅斯在能源領域的優勢使其經濟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穩定,并且在應對制裁過程中也在積極探索產業多元化等改革措施。
然而,從長遠來看,俄羅斯要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仍需在產業改革和創新等方面持續努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