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廣東省消費者委員會發布
《2025年上半年廣東消委會系統
消費投訴分析報告》
報告顯示
教育培訓類投訴增加明顯
寵物領域捆綁消費問題
成為投訴熱點
總體情況:共處理消費者投訴538852件
《報告》顯示,上半年,廣東省各級消委會共處理消費者投訴538852件,比2024年同期上升30.34%,其中受理并調解結案318080件,同比下降2.62%,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2.22億元,同比下降0.74%。
具體來看
服裝鞋帽成投訴重點
《報告》顯示,商品類投訴共133904件,占投訴總量44.63%。位居商品類投訴前三位的是服裝鞋帽類(38685件)、家用電子電器類(36754件)和日用商品類(26485件),共101924件,占商品類總量的76.12%。
其中,服裝鞋帽類投訴同比上升0.83%,占比上升2.38%;家用電子電器類投訴減量最大,比2024年同期減少9203件,降幅為20.03%;食品類和房屋建材類投訴量下降幅度比較明顯,同比分別下降25.86%和31.83%。
教培類投訴增加明顯
上半年共有服務類投訴158908件,占投訴總量52.97%。互聯網服務(68050件)、生活社會服務(31516件)、教育培訓服務(18614件)3類投訴量較大,占服務類總量的74.37%。
值得注意的是,教育培訓類投訴比2024年同期增加3856件,同比增加26.13%,是增量最大的投訴項目。其中,涉及老年人培訓的消費投訴增加,主要問題涉及:
虛假宣傳:商家宣傳“免費教會使用手機”“3天學會直播帶貨”,實際僅播放預錄視頻,無實操指導,課程質量低;
費用不透明:商家先以低價甚至免費吸引老年人參加培訓,再以其他理由逐步誘導購買高價課程,甚至誘導辦理貸款;
退費困難:老年人參加培訓往往無書面合同、付款無憑證,發生糾紛后維權難度大。
廣東省消委會提醒:
老年人要理性看待營銷宣傳,特別是對經營者許諾的“包學會”“穩賺不賠”等話術更需提高警惕,如確有需求應選擇證照齊全、口碑良好的正規培訓機構,認真核對收款方與培訓機構是否一致;要高度警惕“培訓貸”“消費貸”等套路,避免陷入不良培訓機構的陷阱。
此外,公共設施、文化、娛樂、體育和互聯網服務類投訴呈現上升趨勢;郵政服務、金融服務和電信服務類投訴降幅明顯,其中電信服務類投訴量減少10112件,同比下降41.63%,減量最大。
寵物強制綁定消費成熱點
從投訴性質分析,上半年,售后服務(104697件)、合同(94245件)和質量(69779件)3類投訴量較大,共268721件,占89.57%。涉及安全類投訴漲幅最明顯,共有6056件,比2024年增加1356件,上升28.85%。
《報告》顯示,安全類投訴主要集中在食品和生活、社會服務領域,分別有1107件、2742件,占安全問題投訴的63.56%,食品過期變質、有異物以及酒店房間衛生差、信息泄露等是引發相關投訴的主要原因。
《報告》顯示
“寵物經濟”不斷升溫的同時
也引發相關消費投訴
上半年,廣東省各級消委會處理關于寵物及寵物產品糾紛953件,反映的問題涉及強制消費、過度醫療、寵物健康欺詐等。
其中
捆綁消費問題逐漸成為投訴熱點
消費者反映的問題包括
醫療美容捆綁套餐:寵物美容洗澡需搭配“皮毛檢測”、做絕育手術需購買高價營養品或消毒液等“術后護理包”;
寵物銷售綁定隱形消費:商家低價賣貓狗但強制消費者購買2年指定糧,費用超寵物售價,以及“免費領養”需簽訂長期洗護協議;
智能用品訂閱藏陷阱:商家配套的智能貓砂盆需專用耗材,非原裝耗材自動鎖機,寵物攝像頭強制開通云存儲年費超硬件價格等。
廣東省消委會提醒:
消費者購買、領養寵物,應選擇正規渠道和證照齊全、規范經營的商家;購買前要求經營者提供寵物檢疫證明、疫苗接種記錄等相關健康證明;警惕線上低價引流宣傳,避免微信轉賬等私下交易;保留相關交易憑證,遇到消費糾紛及時與經營者協商解決,協商不成可向消費者組織或相關部門投訴,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中國消費者報新媒體編輯部出品
來源/中國消費者報·中國消費網
記者/李青山
編輯/李曉雨
監制/何永鵬 任震宇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2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 - 88315438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