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廣州市消費者委員會發布《廣州市居民體重管理消費調查報告》(以下簡稱調查報告)。今年6月,廣州市消委會在微信公眾號開展了“廣州市居民體重管理消費”有獎問卷調查活動,共回收有效問卷1740份。參與者在性別比例上各占50%,其中26歲至35歲人群是參與調查的主力軍(44%),其次是18歲至25歲(33%)、36歲至45歲(16%)群體。從收入看,月收入(生活費)在3001元至8000元的中等收入參與者占比最多(67%),反映出該群體對體重管理的關注度較高。
報告顯示,在體重管理消費投入上,44%的參與者月消費為201元至500元,27%月消費在200元以下;主要消費項目集中在健身器材/運動裝備(51%)和健康食品/代餐(48%)等日常消費品類,而在健身房/私教課程(25%)、營養師/醫生費用(17%)和健康體檢/體脂檢測(18%)等專業服務項目上消費占比較低。這一消費結構反映出參與者更傾向于自主管理體重。
在時間投入上,參與者傾向于中短期體重管理,時長集中在1個月至3個月(33%)和3個月至6個月(28%)。在實施方式上,最受歡迎的是自行運動鍛煉(67%)、飲食控制(65%)等自主管理模式,其次是服用減肥/增重產品(33%)、參加健身課程/訓練營(25%),僅9%的參與者表示會尋求專業營養師或醫生的幫助。
在運動方式上,跑步、游泳等中高強度有氧運動(63%)因其高效燃脂特性最受歡迎;快走、瑜伽、普拉提等低強度舒緩型運動則憑借較低的運動門檻或身心放松優勢獲得58%的參與者認可。
報告顯示,52%的參與者將“時間不足”列為體重管理的主要困難,凸顯快節奏生活對健康管理時間的擠壓;“難以堅持”以49%的占比位居第二,反映出持續性不足的普遍問題;而“消費成本過高”和“缺乏專業指導”則并列第三大難題,均占42%。
在體重管理服務需求方面,科學飲食指導是參與者最為迫切的需求,占比達59%;其次是公益性健身課程和社區健康顧問服務,均占48%;消費補貼政策支持則以43%的占比位列第三。這一需求分布反映出參與者對兼具專業性、便捷性和經濟性的體重管理服務的普遍期待。
值得關注的是,47%的參與者認為廣州市面上的體重管理產品或服務“不專業”,同樣有47%的參與者反映使用后“效果不明顯”。此外,35%的參與者認為現有產品和服務“個性化不足”,難以滿足多樣化需求;27%的參與者認為產品和服務價格過高;23%的參與者認為產品和服務的宣傳效果被夸大。
報告顯示,58%的參與者呼吁增加公共健身設施,以提升廣州市民日常鍛煉的便利性;56%的參與者希望能提供專業指導資源;44%的參與者建議加強價格監督,規范市場秩序;另有43%的參與者希望加大力度打擊虛假宣傳,凈化市場環境。
〖免責申明〗本文僅代表本賬號個人觀點,其圖片及內容版權僅歸原所有者所有。如對該內容主張權益請來函或郵件告之,本賬號將迅速采取措施,否則與之相關的糾紛本賬號不承擔任何責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