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8日,美國移民局(USCIS)正式宣布,2026財年H-1B名額已全部用完,不再進行第二輪抽簽。
自2025年3月美國首次實施“一人一抽”的新注冊規則以來,這場全球科技人才爭奪戰驟然升溫。更為關鍵的是,國土安全部(DHS)正推動一項重磅改革——未來將根據工資水平加權抽簽,這意味著“運氣”正在逐漸被“實力”取代。
這不僅是H-1B抽簽機制的重大變革,更是對全球留學生、特別是中國留學生職業規劃的深刻沖擊。身處風口浪尖的你,如何在這波浪潮中找到屬于自己的航向?本文將以專業視角,結合最新數據和趨勢,幫你厘清迷霧,找到破局路徑。
今年,USCIS共收到34.4萬份H-1B注冊申請,較去年減少近27%。為何申請人數驟降?答案是“一人一抽”政策的實行,杜絕了以往多賬戶“多頭下注”的刷票行為。規則變嚴,競爭反而更純粹——中簽率由去年的26.6%飆升至35.3%,創近年新高。
然而,好消息只是一面鏡子。真正的變革是未來將推行的“薪資分檔加權抽簽”。這意味著,工資越高,你的申請越容易被選中。換句話說,那些拿到Level3高薪崗位的申請人,將獲得優先權。此前完全隨機的幸運色彩將大大減少,實打實的“價值排名”將成為主流。
這個變化從2027財年開始實施,給2026財年抽簽留下了最后一次“純粹隨機”的機會。留學生和雇主們都進入了從盲目等待到主動出擊的時代。
透過數字,我們能更清楚看到身份與國別帶來的中簽懸殊。2026財年數據表明:
印度籍申請者中簽率高達71%
中國籍申請者中簽率僅為11.7%
為何印度人成功率如此之高?這不僅源于人數基數,更源于多年來產業結構、專業選擇以及雇主招工策略的成熟。印度STEM學生在硅谷、華爾街和各大科技巨頭中扎根深厚,留學生就業鏈條相對完善。與此同時,中國留學生面臨的是:
招聘崗位更集中于低薪或剛畢業崗位,難以觸及高薪檔次;
語言與文化差異影響就業競爭力;
復雜的移民政策和簽證限制,導致雇主選擇更謹慎;
以及日益激烈的國內外地緣政治緊張帶來的不確定性。
這不僅是一場“簽證之爭”,更是一場資源、信息和社會資本的博弈。身為Z世代的你,要明白:光有學歷和專業還不夠,如何讓自己具備“被優先選中”的實力,才是決定命運的關鍵。
往年沒中簽,還有補抽機會,這次徹底告別“二次搶救”。這意味著,不論是否幸運被抽中,都必須做好全盤規劃,提前應對。
第一,最大化利用OPT和STEM OPT。
在F-1身份下的實習和工作允許期限,成為留學生職業發展的“緩沖帶”。積極尋找高質量實習與工作機會,積累實戰經驗,提升職場競爭力,才能為下一次申請打下堅實基礎。
第二,瞄準高薪崗位,搶占“加權抽簽”優勢。
未來“薪資加權”抽簽對你是雙刃劍:工資越高,中簽概率越大;工資低,則極易被篩除。因此,提前規劃,目標瞄準大企業、知名科技公司或金融機構的高薪崗位,是務實選擇。
第三,準備多樣身份路徑。
除了H-1B,O-1(杰出人才簽證)、L-1(跨國公司內部調動)、甚至EB系列職業綠卡,都是不錯的備選方案。甚至可以考慮J-1交換訪問、結婚綠卡等社會身份轉換路徑,為職業發展留足后路。
同時,要積極關注政策變化,密切跟進美國移民局和國土安全部新規出臺,做到政策敏感,靈活應變。
不必把所有希望都寄托于美國。近年來,加拿大、英國、德國、日本、香港等地都在積極吸引中國及全球人才:
加拿大以“快速通道”(Express Entry)和“畢業工簽”吸引留學生和技術移民,政策更為寬松,通道暢通。
英國全球人才簽證對高技能人才給予綠色通道,申請門檻逐步降低。
德國“藍卡”政策對歐盟以外人才開綠燈,著重科技、工程等尖端領域。
香港啟動“優才計劃”,鼓勵海外專業人士回流,提供生活便利。
新加坡、高雄等亞洲城市也紛紛推出優惠措施,強化創新創業環境。
與此同時,回國“海歸”人才也面臨挑戰。中國就業市場競爭激烈,崗位匹配和薪資待遇參差不齊。留學生們必須深刻理解“回得去”和“值不值得回”的雙重考量,選擇更適合自己成長的路徑。
H-1B抽簽從一場“概率游戲”逐漸轉型為“價值比拼”。對每一個懷揣美國夢的留學生來說,簽證不僅是身份,更是一面鏡子,映照著你的實力、規劃和選擇。
你要做的,是從被動等待轉為主動掌控,用專業技能與戰略眼光,布局未來;用勇氣和堅持,穿越不確定;用智慧和行動,創造屬于自己的“幸運”。
簽證不是終點,而是人生征途中的一段旅程。無論身處何方,世界之大,皆有可能。愿你乘風破浪,走向光明。
多說一句:
微信更新了推送機制,很多小伙伴反饋收不到更新,這里建議大家將我們的公眾號加一個星標★,以免錯過推送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