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覺得奇怪,爺爺奶奶那個年代,家里很窮,還能生五六個孩子。
現在的家庭,養一個孩子,都氣喘吁吁,養兩個孩子,就已經感覺耗盡家底了;也有很多夫妻,干脆不要孩子。
爺爺奶奶也沒有三頭六臂,為什么就做到了呢?說到底,是人的思維和格局在變。
01
我的爺爺,家住湘南的小村莊,門口一條大河,村莊有三百多戶人家。
至于我的太爺爺是干啥的,我不知道。我的爺爺,是村口的擺渡人。
那時候,沒有像樣的馬路,村里人去趕集,就靠坐船。因此擺渡,成為了一門生意。
爺爺十幾歲,就被媒婆拉著,去了隔壁村,然后領回來一個女人,也就是我的奶奶。
據爺爺回憶,結婚,前前后后就花了五塊錢,外加兩只老母雞。
婚后,奶奶陸續生下了五個孩子,三男兩女。
要不是奶奶身體扛不住,可能還要生。畢竟,村里有夫妻,都生了九個男孩,成為了大家津津樂道的話題。
是的,那時候村里人都不富有,也不懂什么計劃生育。只是意識到,家里人多,力量大。以后干農活,有勁。
當然,重男輕女的思想是有的。
干農活,男人相對能干一些,女人就花拳繡腿,上不了臺面。
一部分家庭,看到女孩出生,都皺眉頭。甚至有家庭,把女孩送給外人撫養——一些沒有孩子的親戚夫妻。
很明顯,爺爺奶奶那一輩的人,生孩子這件事,符合羊群效應:周圍的人都這樣,那我也這樣。
大家都認為,有了男孩,就有了家庭的希望。
甚至孩子們嬉鬧的時候,誰家兄弟多,就底氣更足。小男孩,動不動就說:“你等著,我喊哥哥來。”
因為兄弟姐妹多,最大的孩子,十幾歲了,最小的孩子,才一兩歲。
我還見過一些老夫妻,生孩子的時候,其兒子兒媳也生孩子了。這叔叔,可能比侄兒更小;舅舅比外甥小。
反正,一個地方的風氣,就讓人潛移默化了,對多生孩子,覺得是理所當然。傳宗接代的意識,非常強。
02
我的爺爺,在四五十歲的時候,把家里的地分開,給了三個兒子。又教會大兒子、二兒子做擺渡人。小兒子腿有一點殘疾,無法擺渡,就被送到鎮上,學了理發技術。
兩個女兒,都出嫁了,不過按照“媒妁之言,父母之命”,也就嫁給了本村人。
通過幾個孩子的婚姻,工作等,爺爺和全村的人,幾乎都可以攀親戚。
爺爺奶奶六十多歲的時候,就基本上不干活了。
生活開銷,從哪里來呢?奶奶的一番話,說得很透徹:“過年過節,兒女們都給一個紅包,湊一起,也有百把塊。至于蔬菜和糧食,幾個兒子,都派一點,夠了。”
百把塊,在當年可是一筆大錢。豬肉還是幾角錢一斤呢;一塊錢買二十幾個雞蛋。
當爺爺奶奶走不動,自己無法做飯的時候。就住進了兒子們的家。
三個兒子輪著來,大兒子、二兒子家住兩個月,小兒子家住一個月。畢竟,小兒子一直沒有結婚,條件也就那樣,少承擔養老任務,也合情合理。
兩個女兒,在爺爺奶奶病痛的時候,輪著陪護。
爺爺過世之后,奶奶就住在大女兒家。當時,地方修建水庫,村莊開始遷移,大家都往外跑,只有大女兒堅持在本地。奶奶不愿意背井離鄉,也就只能如此安排了。
不過,大女兒也沒有虧,祖輩的財產,幾乎都給她了。
孩子多了,這養兒防老,就很現實了。家庭的養老的壓力可以平攤。
一個孩子一個月給幾十塊,幾個孩子一個月就是幾百塊。萬一老人走不動,可以輪著照顧。這養老的算盤,也就沒有落空。
在老人沒有任何收入來源的情況下,不指望兒女,又指望誰?要是沒有兒女,那就真的著急,可能要茍延殘喘了,想來是可怕的。
03
也許很多人好奇,家里那么多孩子,怎么養大啊?
其實,爺爺奶奶把孩子養大,也不難。
反正,讀書是隨意的。孩子們愿意讀,就多讀幾年,不愿意,隨時輟學。
我的父親——爺爺的二兒子,讀了四年級,就放棄了。接下來,和村里人一起勞動,賺工分。那是分田到戶之前的事了。
至于吃飯,一頓飽,一頓饑。兩個月吃一頓肉,湊合。
說白了,僅僅是給孩子吃飽,家庭開銷也不會很大。也不是吃什么山珍海味。
孩子們長大了,要干嘛?爺爺奶奶是想,就和祖輩一樣,種地吧。萬一孩子要去外地,那也各安天命。
真的,爺爺奶奶的時代,不注重育兒質量:孩子吃飽,長大就夠了,以后呢,兒孫自有兒孫福。
不像現在,孩子出生了,要吃奶粉,要上輔導班,要去幼兒園,非要讀大學不可。孩子吃喝都要高水平,都隨時檢查身體等。
現在的人,不想生孩子,除了開銷大,還有兩個想法:小夫妻自己都沒有玩夠呢;養老也不靠子女,自己會退休,有存款,何必要那么多子女。
04
說實話,爺爺奶奶的時代,真的很苦,但是他們還以為,孩子多了,總有一天會翻身。一來,孩子們之中,總有一個會有出息;孩子長大了,就是磅礴的力量。
爺爺奶奶最大的理想,就是養家糊口,吃飽喝足,子孫興旺,真的很樸素。
到了爸爸媽媽的時代,計劃生育慢慢開始,村莊也開放了,一切都開始改變。
到我們的時代,分明有房有車有存款,但比爺爺奶奶還累,生孩子的想法都磨滅了。
時過境遷,人真的變了。
作者:布衣粗食。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