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網上有個事挺嚇人的。湖南長沙有個叫花女士的人說自己的身份證被人冒用了,在湘雅二醫院開了精神類藥。7月19號她支付寶突然收到一張湘雅二醫院的電子發票,上面顯示買了126粒鹽酸度洛西汀腸溶膠囊,花了1400多塊錢。這藥是治抑郁癥的處方藥,她本人從沒去過這家醫院,也不知道是誰辦的。
花女士趕緊報警了。醫院說有個叫龍某某的男的說是她老公,用她身份證掛號開的藥。但現在查下來龍某某的信息可能是假的。醫院工作人員承認流程有問題,說不像高鐵購票那樣刷臉,只需要身份證號就能綁診療卡。微信支付記錄顯示錢是從別人賬戶扣的。
有網友討論說現在醫院開精神藥很嚴格,必須本人到場。像隔壁三甲醫院的醫生就說,沒看過病就不能代開藥,得自己去掛號診斷。但湘雅二醫院明顯存在漏洞,沒核實身份就讓陌生人開了管制藥品。
派出所那邊說已經在走程序刪記錄,但具體誰冒用的還在查。花女士擔心這個藥的購買記錄會影響以后買保險,甚至被誤認為有精神疾病。現在這種身份盜用案例越來越多,前兩年深圳還有人用偷來的社保卡刷藥。
其實這事反映出醫院系統存在管理盲區。處方藥明明要實名,為啥沒人臉識別?要是能對接公安數據庫驗證身份,也許能早發現問題。德國那邊法律規定遠程問診必須視頻確認,咱們的醫院系統更新好像沒那么快。
有人覺得這事關鍵在支付環節。微信明明實名綁定了,可醫院沒把支付和身份綁定審核起來。現在醫保支付都提倡線上化,但安全措施不到位的話,反而給犯罪分子留了空子。
網上有說法稱這類藥可能被拿去賣錢,有的能通過非法渠道變現。要是被大量套現,不僅危害個人征信,還會造成醫保資金流失。花女士的案子算是給大家敲了警鐘,身份證借出去或者丟失了必須掛失。
湘雅二醫院工作人員稱等警察調查清楚再申請刪記錄,但花女士現在只能干等著。類似的情況全國都有過,杭州互聯網法院之前用區塊鏈存證幫人維權,但普通老百姓一般不知道怎么操作。
醫院方面承認龍某某信息可能是假的,但沒解釋為啥沒發現異常。掛號時連基本的電話核實都沒做,這種粗心大意是不是普遍存在?很多醫院可能為了方便患者放松了審核,結果被別有用心的人鉆空子。
現在這事成了公共熱點,有網友提議推廣診療二維碼加密,還有人建議建全國聯名舉報平臺。不過短期內可能還得靠個人警惕,身份證不能隨便借,收到陌生消費記錄要及時報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