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在外務工,家中房屋閑置多年,卻因歷史收費模式累積了數千元水費欠款,這讓磐石市民劉某某既困惑又委屈。近日,磐石市人民法院調解了一起因老舊小區水費收繳引發的長達七年的糾紛,成功化解了雙方當事人的積怨。
固定標準遭遇"空房難題"
在磐石市某老舊小區,因未安裝水表,供水站多年來實行"一戶一年固定費用"的收費模式:每人每月9.9元,疊加每戶每年120元的二次供水費。這一模式雖獲部分業主認可,卻讓常年不在家的劉某某犯了難,7年間累計欠繳水費及二次供水費達2503元,供水站多次催繳無果后,一紙訴狀將其告上法庭。
一邊是供水站按規定收費的合理訴求,一邊是業主"人不在家用水少"的實際困境,看似簡單的欠費糾紛,折射出老舊小區傳統收費與人員流動、房屋空置間的共性難題。
情理法交織化解七年積怨
承辦法官接過案件,沒有簡單一判了之。"標的額雖小,但若處理不當,可能引發連鎖反應!"帶著這份考量,法官聯合社區工作人員主動出擊:
?直擊核心痛點:實地核實劉某某常年不在家、用水極少的實情,為調解打下共情基礎;
?追問癥結所在:向供水站了解"七年才起訴"的緣由,得知因業主常年在外、催繳無門才拖延,厘清責任邊界;
?拿出務實方案:勸說供水站考慮實際情況適當減免費用,同時推動小區盡快安裝水表,從根源上杜絕類似糾紛。
短短數日,法官用"法為盾、理為橋、情為黏"的調解策略,讓雙方冰釋前嫌:劉某某爽快繳清協商后的費用,供水站主動申請撤訴,七年僵局瞬間破冰!
“小案件,大治理”。未來,磐石市人民法院將持續把“楓橋經驗”的精髓融入審判執行工作的每一個環節,把矛盾化解在萌芽,讓法治的陽光照亮每個角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