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決策投顧 摘要:當前光伏產業供給側過剩問題得到高層充分重視,后續具體措施落地值得期待。當前時點,光伏板塊悲觀預期已經充分體現,在市場流動性充裕疊加政策預期的背景下,光伏板塊具備修復預期。
1. 光伏行業概述
光伏是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的簡稱,是一種利用太陽能電池半導體材料的光伏效應,將太陽光輻射能直接轉換為電能的一種新型發電系統。光伏產業是半導體技術與新能源需求相結合而衍生的朝陽產業,光伏產業鏈上游主要包括硅料、硅片的生產,中游主要圍繞電池片、光伏組件的制備,下游主要為大型地面集中式電站、工商業和戶用分布式電站。
在過去的六年里,光伏行業經歷了從高速增長到深度調整的巨變,未來的發展趨勢也逐漸顯現出新的特征與格局。
高速增長期(2019 - 2021 年)。這一時期,全球碳中和目標成為光伏行業發展的強大動力,推動光伏裝機量年均增長超過 30%。在中國,“沙戈荒” 大基地項目啟動,分布式光伏占比提升至 35%,進一步拓展了國內市場空間。技術層面,P 型 PERC 電池憑借其成熟度和高效性占據市場主導地位,市占率超過 90%。同時,TOPCon、HJT 等 N 型技術開始嶄露頭角,進入中試階段,預示著技術迭代的前奏。組件效率也在持續進步,年均提升 0.5%。資本市場對光伏行業的熱情高漲,硅料、硅片、組件產能年均增速超過 50%,到 2021 年,全球組件產能成功突破 500GW,為行業的大規模發展奠定了基礎。
產能過剩初現(2022 - 2023 年)。然而,好景不長,從 2022 年開始,光伏行業面臨著供給失衡的挑戰。主產業鏈產能過剩度高達 60% - 90%,導致硅料價格大幅下跌,從 65 元 / kg 暴跌至 2024 年的 39 元 / kg,組件價格也腰斬至 0.6 - 0.7 元 / W。貿易摩擦進一步加劇了行業的困境,美國啟動對東南亞光伏產品的反規避調查,歐洲跟進碳關稅政策,使得中國對美出口下降 42%。在市場壓力下,2023 年 Q2 光伏板塊凈利潤首次出現負值,達到 - 26 億元,中小企業紛紛陷入破產潮,頭部企業的毛利率也降至 10% 以下,整個行業面臨著嚴峻的盈利挑戰。
2.光伏產業鏈
光伏產業鏈主要是以硅材料的應用開發形成的光電轉換產業鏈條。光伏產業鏈主要包括硅料、鑄錠(拉棒)、切片、電池片、電池組件、應用系統六個環節。其中上游主要涉及太陽能發電的關鍵原材料及零部件的供應,主要為硅料、硅片環節,用于光伏電池制造的銀漿及各類化學溶劑等材料供應亦屬于上游;中游為電池片、電池組件構成的晶硅組件以及薄膜光伏組件環節,其中光伏電池生產的技術路線和工藝水平直接影響光伏組件和光伏系統的轉換效率和使用壽命,光伏電池生產的技術路線和工藝水平直接影響光伏組件和光伏系統的轉換效率和使用壽命;下游為應用系統環節,主要涉及逆變器和光伏發電系統,通過將逆變器和組件構成光伏發電系統,然后部署至發電廠、工廠、建筑物和住宅等各種場景中進行發電。
3.光伏“反內卷”政策已在路上,產業觸底反彈或可期
7 月 1 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明確提出依法治理企業低價無序競爭,推動落后產能有序退出,且 7 月 3 日工信部第十五次制造業企業座談會也明確表示將依法依規、綜合治理光伏行業低價無序競爭。從時間線上看,最早去年 7 月份由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首次提及防止內卷式競爭、去年 12 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再到今年 3 月政府工作報告寫入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6 月出臺修訂《反不正當競爭法》,國家層面“反內卷”政策信號持續釋放,行業減產護價有望落地,供需格局有望修復,目前價格修復已率先在硅料環節體現,根據 SMM,多個主流企業開始測算自家完全成本并暫時停止報價,市場預期大幅上調,基于完全成本測算普遍認為將在 39-40 元/千克之上。
光伏“反內卷”加強行業信心,硅片和硅片出現明顯提漲。硅料環節,根據硅業分會數據,截至 7 月 9 日周內多晶硅 n 型復投料成交均價 3.71 萬元/噸,環比上漲 6.92%,而硅料報價區間提升至 4.5-5.0 萬元/噸,環比上調 25%-35%,主要系硅料企業為符合價格法規提價至綜合成本線之上。硅片亦相應跟漲,根據 SMM 報價數據,7 月 10 日 N 型 183/210/210R 硅片分別提漲 0.12/0.16/0.15 元/片至 1.00/1.35/1.15 元/片,漲幅分別達 13.6%/13.4%/15.0%。
4.光伏行業投資邏輯與個股梳理
當前光伏產業供給側過剩問題得到高層充分重視,后續具體措施落地值得期待。當前時點,光伏板塊悲觀預期已經充分體現,在市場流動性充裕疊加政策預期的背景下,光伏板塊具備修復預期。
從目前企業的估值來看,市場價值已經低于重置價值,但技術快速迭代反而阻礙收購發行。盡管當前頭部光伏企業按隱含單 GW 估值已具備收購價值(以組件為例,晶科、晶澳、天合三家組件產能隱含單 GW 市值僅-0.5 億~+0.6 億元,低于新增組件產能的約 0.8 億元/GW重置成本)。我們認為主要原因是“技術進步”使得收購老舊產能后的改造可能得不償失,新建產能具備生產、轉化效率的成本優勢,并購產能不是最優解。我們以組件為例,如需實現目前國央企新的采購 23.8%的轉化率需求,則舊 Topcon 產能需要在組件層面增加 0.5億元/GW 的額外技改投資,而新產能單瓦投資在 0.8 億元/GW,因此折價恰恰反映了市場舊產能需要增加的額外技改投資的理性估計。
建議從以下角度關注光伏板塊的配置機會:
①具備產能整合與減產預期的硅料環節有望率先受益。受益標的:協鑫科技、大全能源、通威股份。
②BC 電池效率持續優化,憑借高效率產品的差異化競爭優勢,較主流產品形成溢價,有望增厚相關企業盈利能力。受益標的:愛旭股份,隆基綠能。
③伴隨著賤金屬方案逐步落地應用,BC 電池成本有望進一步降低。受益標的:博遷新材。
④根據 SMM 光伏視界報道,多數玻璃企業計劃 7 月開始減產改善供應端,減產規模預計將達到 30%,光伏玻璃率先主動減產,有望緩解庫存和價格壓力。受益標的:福萊特、亞瑪頓。
風險提示:電網靈活性資源投入不及預期;海外市場需求不及預期;政策執行力度不及預期。
參考資料:
1.2025-6-3德邦證券——電算一體化龍頭,新質生產力典范
2.2025-7-6華西證券——光伏供給側推動邊際變化,固態電池新技術主線電力設備與新能源行業周觀察
3.2025-7-11華泰證券——破繭化蝶,光伏未來或仍是星辰大海
(分享的內容旨在為您梳理投資方向及參考學習,不構成投資建議,不作為買賣依據,您應當基于審慎原則自行參考,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