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第三輪貿易談判敲定下周在瑞典舉行,美方主動尋求,延長8月到期的關稅"休戰期"。而面對美方既想談和,又夾帶地緣議題的矛盾姿態,中方如何應對?
中美貿易談判即將迎來第三輪交鋒。據《聯合早報》報道,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近日宣布,中美雙方將于下周一、周二,在瑞典斯德哥爾摩舉行新一輪貿易談判。這次會談的核心目的相當明確,美國迫切希望延長即將在8月12日到期的中美關稅"休戰期"。
【中美第三輪貿易談判敲定】
瑞典首相克里斯特松已親自證實將主辦此次會談,并強調其對全球貿易的重要意義。從日內瓦到倫敦,再到斯德哥爾摩,中美談判的足跡正在歐洲地圖上,緩慢但堅定地延伸。這種"小步快走"的談判節奏,反映出雙方都在小心翼翼地,維持著貿易關系的脆弱平衡。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當前的處境頗為微妙。特朗普政府近期對多個貿易伙伴揮舞關稅大棒,但唯獨在對華關系上顯得格外謹慎。
這種反差不難理解。只有穩住中國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美國才有底氣對其他國家施壓。若中美貿易戰重燃戰火,日本、韓國、歐盟等經濟體,很可能會集體抵制美國的關稅政策。
【美方試圖將地緣政治問題塞進貿易談判】
貝森特最近的言行更是暴露了美方的焦慮。他在CNBC采訪中突然拋出"中國購買俄伊石油"議題,試圖將地緣政治問題塞進貿易談判。這種得寸進尺的做法,無異于在走鋼絲——既想延長關稅休戰,又妄圖在地緣政治領域撈取額外利益。
眾所周知,中方一貫反對非法單邊制裁和"長臂管轄",而中國外交部的回應可謂綿里藏針。發言人郭嘉昆明確表示,希望美方落實兩國元首共識。言下之意很明白:貿易問題可以談,但想把地緣政治議題強塞進來,門都沒有。
就在美方宣布談判消息的同一天,中國市場監管總局突然暫停了,對杜邦中國集團的反壟斷調查。這個時機選擇絕非巧合,杜邦作為美國化工巨頭,其產品對美軍裝備至關重要。
【中方暫停對杜邦中國集團的反壟斷調查】
中方這一"善意姿態",既為談判創造了良好氛圍,也向美方傳遞了明確信號:合作可以雙贏,施壓只會適得其反。中方在提醒的同時,又予以警告。
美方需要明白,若執意在談判中夾帶"私貨",只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中美貿易磋商機制來之不易,是雙方經過多輪艱苦談判,才搭建起來的對話平臺。若美方硬要把貿易談判,變成地緣政治博弈場,這個脆弱的溝通渠道隨時可能崩塌。
從更宏觀的視角看,美國當前的經濟處境決定了,其必須尋求與中國延長貿易休戰。通脹壓力居高不下,債務危機陰云籠罩,企業界對持續貿易戰的忍耐已達極限。在這種背景下,特朗普政府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維持中美貿易關系的穩定。
【特朗普急需維持中美貿易關系的穩定】
但美國的談判策略卻充滿矛盾。一方面迫切希望延長關稅休戰,另一方面又不斷提出非分要求。這種"既要又要"的態度,反映出美國對華政策的內在混亂:既無法承受對華"脫鉤"的代價,又不甘心放棄遏制中國的企圖。
而中國在這場博弈中,展現出令人印象深刻的外交智慧。暫停杜邦調查的決定,既展現了靈活性,又保持了主動權。用的是"暫停"而非"終止",隨時可以根據談判進展調整策略。這種精準拿捏的分寸感,正是成熟大國外交的體現。
展望即將到來的斯德哥爾摩會談,中美雙方可謂各有所需。美國希望至少延長關稅休戰,為國內經濟爭取喘息空間;中國則希望推動雙邊貿易回歸正常軌道,同時守住核心利益底線。
【中方紅線不會改變】
但有一點可以確定:若美方繼續在談判中摻雜地緣政治議題,很可能會適得其反。中國在原則問題上的立場從未動搖——反對將經貿問題政治化,反對非法單邊制裁,反對"長臂管轄"。這些紅線,不會因為談判地點的改變而改變。
從長遠來看,中美貿易關系的健康發展,離不開相互尊重和平等互利的基本原則。美國若真心希望延長"休戰期",就應該拿出誠意,而不是一邊要求中國讓步,一邊又不斷提出新的要價。畢竟,貿易談判不是單行道,合作共贏才是正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