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的開國將領(lǐng)中,有一個人的經(jīng)歷非常傳奇,他就是陳昌奉。
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他的革命資歷很老,在1929年參軍,并參加過中央紅軍的各種重要行動,經(jīng)驗甚至比一些開國中將都要多。
但在1955年,他卻僅被授予了上校軍銜。
然而,等后來轉(zhuǎn)到地方工作時,他卻又享受著上將待遇,實在令人驚訝……
坎坷的從軍路
陳昌奉出生在江西寧都的一個貧苦家庭中,父母都是老實巴交的農(nóng)民。面對地主的壓迫與剝削,他們敢怒不敢言,只能默默忍受。
最后,母親因為無錢醫(yī)治,小病拖成大病離世了。父親則因為獨自承擔起家庭的重擔,操勞過度去世了。
無依無靠的陳昌奉只能到處乞討、靠給地主家做苦工,艱難求生。
就在他即將要餓死在路邊的時候,是路過的紅軍給他一碗水、一口飯將他救活了。
陳昌奉清醒后,便一直跟在部隊后面,幾次要求參加紅軍。但因為他年紀實在太小了,不符合招兵標準,所以負責人一開始并未接收他。
但陳昌奉并未氣餒,他就像一個小尾巴一樣,紅軍走到哪,他就跟到哪里。
后來還是朱老總無意間發(fā)現(xiàn)了他,得知他悲慘的身世后,朱老總便做主留下了他,讓他當了自己的勤務(wù)員。
就這樣,在1929年,他從一個有著悲苦經(jīng)歷的農(nóng)家娃,正式成為了一名紅軍戰(zhàn)士。
對于陳昌奉來說,是部隊給了他第二次生命。所以不管是再危險的任務(wù),不管是臟活累活,他總是搶著干。
這樣吃苦耐勞,不怕犧牲的精神,也讓他受到了朱老總的賞識。
到了1930年,革命形勢越來越嚴峻。眼看部隊傷亡越來越大,剛滿十五歲的陳昌奉便向朱老總提出了申請,要求到前線去,與戰(zhàn)友們一起作戰(zhàn)。
朱老總聽后非常欣慰,但并未批準他的請求,而是決定將一份更加艱巨的任務(wù)交給他:到毛主席身邊去,保護他的安全。
這是一個多么光榮的任務(wù)啊!陳昌奉沒想到組織竟然如此看重自己。他當即答應(yīng)下來,保證絕不會讓主席受一點危險。
就這樣,陳昌奉與主席開啟了長達六年的戰(zhàn)友時光。
若說朱老總是他在革命路上的引路人,那么主席便是他的教導者,是如同父親一般的存在。
平時除了管理主席的生活事務(wù)外,陳昌奉干的最多的就是幫助主席處理文件,聽他研究軍事地圖,分析戰(zhàn)略布局。
在他的耳濡目染下,陳昌奉也逐漸掌握了一些作戰(zhàn)技巧,并形成了軍事頭腦。
不過由于沒上過學,對于主席所說的一些軍用術(shù)語,他總是半知半解。一遇到不了解的知識,他便總是趁著閑暇之余向主席請教。
毛主席見他如此好學,也很樂意幫助他。那時部隊行軍時,戰(zhàn)士們總是喜歡沿路貼標語,主席便經(jīng)常趁著走路的間隙,指著墻上的字教他認字。
甚至連他的名字也是主席一筆一筆教他寫的。就這樣,在主席的悉心教導下,他的文化水平也逐步提高。
除了在學習方面外,在精神層面,主席也給他很大的教誨。
良師益友
長征開始后,陳昌奉便一直緊緊跟在主席身邊,時刻保護著他的周全。主席自己也有馬,但是他卻很少騎,總是馱傷員。
那時情況很艱險,幾乎每走幾步路便會遇到一股敵人。而主席又從不會置身事外,總是在戰(zhàn)斗前沿,觀察戰(zhàn)局,指揮戰(zhàn)斗。
有時候遇到身陷險境時,他還會直接拿槍,親自去作戰(zhàn)。每當這個時候,陳昌奉攔是攔不住的,只有在危險來臨時奮不顧身地擋在主席身邊。
這一路上,不知多少警衛(wèi)員都犧牲了,只有陳昌奉幾個人跟著主席一路走了過來。
在1935年,中央機關(guān)率先渡過了金沙江,開始研究渡江計劃。毛主席與各干部去視察地形后,陳昌奉便到后方去為他安排住處了。
那里荒無人煙,只有濕漉漉的石灘,哪里有舒適的住處。陳昌奉便找了一個沒那么濕的石洞,鋪上了一層油紙,便算作床鋪了。
眼看馬上就要天亮了,他想到主席忙了一夜都沒睡,便決定不再給他安排辦公桌,打算讓他回來直接休息一下。
結(jié)果,等主席回到石洞后,只瞥了一眼他精心準備的床鋪,便詢問辦公桌在哪里。
得知他沒安排后,主席第一次對他發(fā)了火:“現(xiàn)在最重要的是工作,休息吃飯都是小事,怎么能沒有辦公桌呢?”
“江對面可還有幾萬將士在等著過江啊!趕快去安排!”
聽了這話,陳昌奉不敢再耽擱,當即去外面找了塊木板,給主席臨時搭了一個辦公桌。
主席這才滿意,隨后又語重心長地教育他道:“以后不管什么情況,每到一個地方,首先要將辦公的地方搭好。”
“不管現(xiàn)在還是未來,對我們來說,最重要的是工作!”
陳昌奉銘記于心,后來毛主席這種敬業(yè)的精神,也影響了他終身。
除了這次外,還有一回,他們在借住老鄉(xiāng)家時,對方家中有一個能報時的鐘表。
陳昌奉想到主席每次算時間都很不方便,便想將這個表買下來。但老鄉(xiāng)二話不說便將表送給了他。
一開始主席并不知道這件事,直到他們離開很遠了,陳昌奉才將表拿出來。
主席怒不可遏,當即將他訓斥了一頓,教育他不應(yīng)拿群眾的一針一線,并讓他立即將表還回去。
不過現(xiàn)在再返回去已經(jīng)不現(xiàn)實了,于是陳昌奉只好將表寄放到一個老鄉(xiāng)家,請求他們還給鐘表的主人。
只是最后這個表始終沒能還回去,多年后被放到了當?shù)氐牟┪镳^。
從那以后,陳昌奉再也沒有要過百姓的東西,始終謹記著主席的教誨,無怨無悔地為人民服務(wù)著。
主席帶給他的也不止嚴師一般的教導,還有如同父親一樣的關(guān)愛。
繼承主席的革命志向
在翻越夾金山時,陳昌奉不幸得了瘧疾,一步路也走不動了。那時主席身體也不好,他本想讓部隊先走,別管他了。
但主席堅持不肯,直接將自己的大衣脫下來蓋在他身上,又命人抬著擔架將他抬下了山。
而主席自己卻只穿著一件單衣和夾褲,走完了最后一段路。
終于,在大家的互相扶持下,他們終于抵達了延安。
到了抗戰(zhàn)時期,陳昌奉已經(jīng)從當年的小警衛(wèi)員,成長為了能獨當一面的俊才了。
主席雖然不舍,但為了他將來考慮,還是決定將他調(diào)離身邊,讓他到前線去歷練。
離別之際,陳昌奉帶著家人向其告別,主席親自給他題了幾個字:努力工作,忠于人民,祝你勝利!
后來,他便將這幾個字當成了自己的人生信條,始終盡職盡責地堅守在崗位上,從未有過一絲懈怠。
在解放時期,他擔任了山東省公安局治安科副科長、濟南市公安局六分局局長等職務(wù)等職。建國之后,他又被調(diào)到濰坊軍分區(qū)擔任副司令員。
1955年,他被正式授予開國上校。當時很多人都覺得可惜,以他的資歷和能力,得個將軍也是夠格的。
但陳昌奉卻不以為意,對他來說,不管是在朱老總還是在毛主席身邊工作的那些年,他所見識到的,所學到的經(jīng)驗,是多少名利地位都換不來的。
到了1958年,主席到山東視察時,專門接見了他。看到他已經(jīng)小有成就后,主席還笑著調(diào)侃道:“小鬼,這么多年不見,你如今的官不小嘛!”
隨后主席又說了很多鼓勵的話,讓他不要忘記初心,繼續(xù)為人民做貢獻。
陳昌奉沒想到主席日理萬機竟還記掛著自己,當即感動不已,并保證不負組織的期望。
到了1972年,他憑借著出色的功績,被調(diào)任地方,開始擔任江西省委書記。要知道,當時很多開國少將轉(zhuǎn)到地方,也只擔任了副廳級職務(wù)。
一般直接擔任省委書記的,都是上將級別的人。
而作為上校的他,能直接享受上將待遇,一方面是因為他的能力出眾。
另一方面則是他是跟隨主席一路走來的老人,他的革命信念與作風都是經(jīng)受住了考驗的,所以組織才會如此信任他。
后來,陳昌奉也不負所托,一直兢兢業(yè)業(yè)地堅守在崗位上,為國家奉獻了終身!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