緩一緩,放慢腳步,從容前行。
你身邊有沒有那種急脾氣的人。
工作中,電話微信一響,必須馬上回復,什么事都要趕在第一時間做完;
生活中,一想起什么事,打掃衛(wèi)生、買東西,旅行,也拖不了一秒。
每天急行軍似的,忙里忙外,一旦碰上什么阻礙,就呼天搶地,亂了陣腳。
焦慮、驚慌、煩躁……在心里來回打轉,好像不趕緊行動,就趕不上“二路汽車”,大半輩子都在火急火燎中度過。
尤其是人到中年,瑣事鋪天蓋地地襲來,很多時候越急反而越壞事。
人生是一場馬拉松,急著往前沖,總有后勁不足的時候。
倒不如緩一緩,放慢腳步,從容前行。
人到中年,戒掉急脾氣,就是換條命。
01
性子越急,活得越累
看過一個短片,很有感觸。
片子講述了一對母女的日常碎片。
這天,女兒剛放學,一進家門,母親就迎上去問這問那。
得知孩子考試成績出來了,就忙不迭地翻書包找試卷。
一看孩子分數不理想,立刻拉著女孩去找老師,詢問情況。
不滿意老師的答復,母親又馬上掏出手機,向教育局舉報。
之后匆匆趕回家,開始上網查,怎么補習功課。
當天下午,母親就一口氣給孩子報了好幾個補習班。
之后的日子,這對母女除了吃飯睡覺,就是各種趕場。
隔著屏幕,我都跟著著急了,窒息感隨之而來。
說實話,我也是個愛著急的媽媽,每天活得很累。
孩子的事、家里的事,事事操心,又事事不放心。
尤其是過了35歲,我更焦慮得不行,甚至開始失眠。
原本盼望的歲月靜好,就在我一次次著急中,變成了一地雞毛。
作家馬特·海格在《焦慮星球筆記》一書中寫道:
- 我們生活在24小時不眠不休的社會里,但并沒有24小時不眠不休的身體,有些東西必須舍棄。
眼下的時代,節(jié)奏本就快得出奇,我們再著急,人就只能像永動機一樣連軸轉。
前陣子,朋友小峰的經歷,令人唏噓。
他也是典型的急脾氣,急著求學、賺錢。
從大一時,他就勤工儉學,在宿舍開了個超市。
后來覺得收入不高,又投資二級市場,代購美妝。
畢業(yè)后,他一邊找工作,一邊做兼職,經常熬通宵。
一次做推廣時,他無意中聽朋友說起,平衡車市場一片大好。
他自以為發(fā)現了商機,便毫不猶豫地關了超市,將所有積蓄拿來創(chuàng)業(yè)。
然而,由于缺乏經驗,他完全打不開平衡車市場,投入的錢很快賠光了。
他心里更急了,每天四處找商機,然而就在這個節(jié)骨眼上,身體出現了各種毛病。
因為長期勞累過度,他患上了急性尿道炎和心絞痛。
心理學家耶克斯,曾提出過一個“焦慮曲線”。
意思是:
- 當我們?yōu)槟繕诵煨煊昧r,效率也逐步提升。
但若急于求成,焦慮的情緒就會干擾自己,使我們裹足難前。
很多時候,生活本身并不復雜,沒那么多事急著處理。
要學會接納“未完成狀態(tài)”,才能令自己活得輕松從容。
02
戒掉急脾氣,人就換條命
約翰·列儂說:
- 當我們正在為生活疲于奔命的時候,生活已經離我們而去。
關于這點,我深有感觸。
我曾在一家民營企業(yè)上班,剛入職時,度過試用期不是我的最高目標。
我要的是,成為公司頂梁柱,盡早拿到高額年薪,實現財務自由。
現在想想,當初的想法真是太天真。
但當年的我,不以為然,天天像打了雞血一般。
領導讓我5天后交報告,我一天就交上去;客戶說一周后要方案,我就算熬夜,也要次日交付,以彰顯自己的“高效”。
然而,凡事都有個臨界點。
終于,我還是嘗到了“急性子”帶來的惡果。
一次,我一如既往地用最快速度完成工作。
但第二天一大早,領導就叫我到辦公室,劈頭蓋臉地數落道:“數據不對,你急什么!”
剛熬完通宵的我,一時間難以忍受,崩潰大哭,一邊恨公司,一邊恨自己。
那天回家后,老公勸我:“不必什么事都一馬當先,又沒人催你,你干嗎那么急?”
我眼淚汪汪,心一橫:“改!改不了這個脾氣,就不是人!”
我先是把一些不重要的微信群取消提醒,后又發(fā)朋友圈公布自己的工作時間。
雖然微信一響,還想立馬回復,但我強忍著克制住自己。
生活中,我也如法炮制,只要不是十萬火急的事,都往后放一放。
結果你猜怎么著?
我梳理了所有的事,竟沒有一件事是十萬火急。
我這才頓悟,過去的一切痛苦,都是自己著急導致的。
而且我還發(fā)現:
慢一點之后,不僅生活沒那么緊迫,好些事拖著拖著就不用管了。
就好像,讓子彈飛一會兒后,事情自己萎縮了,直到它不是事了。
戒掉急脾氣后,我感覺命運都不一樣了,日子舒坦了許多。
作家三毛說:
- 世間的人和事,來和去都有它的時間。我們只需要把自己修煉成最好的樣子,然后靜靜地等待就好了。
真正好的生活狀態(tài),一定是松弛的,一方面是盡自己的人力,另外一方面是順應天意。
接納不能改變的,慢慢處理能改變的,才是人到中年最明智的活法。
03
人到中年,凡事慢半拍
有機構曾對歐洲各大俱樂部的足球教練,進行過一次性格調查。
結果發(fā)現,性格急躁的大多是年輕教練。
但凡出現意料以外的狀況,他們就會大呼小叫。
而越是資深的教練,越是不緊不慢。
因為久經沙場的他們懂得,輕松的氛圍,隊員更容易發(fā)揮出實力。
老話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人到中年,要學會凡事慢半拍。
- ①說話慢半拍
有沒有因為說話太快,惹上麻煩的時候?
與人溝通,一著急就成了爭辯,話趕話地說出不該說的話。
事后又萬分后悔,不停地反芻,陷入無休止的內耗。
中國古代大家族“瑯琊王氏”,有一條百年家訓——言宜慢。
話說得太急,就容易出錯,傷人傷己。
倒不如,言語慢半拍,給自己留點余地。
水深則流緩,語遲則人貴。
人到中年,戒掉快言快語。
話說慢一點,自己心里也舒坦。
- ②行動慢半拍
很多時候,急脾氣的我們,做起事來風風光光,恐落人之后。
但你發(fā)現沒,你做得越快,做得越多,很多不該你管的事,都找上你。
就像網友開的那句玩笑:
- 只要想干活,就有干不完的活,只要能吃苦,就有吃不完的苦。
那反過來,行動上慢半拍,無關緊要的事放一放。
你也會發(fā)現,著急的大部分事,都沒有必要。
衛(wèi)生可以周末打掃,不用晚上干活到半夜;聚會可以一周后再約,不必當天就約人;
出行計劃,等自己狀態(tài)好一點的時候進行,各種吃喝玩樂,也不急著一天內都進行。
凡事先穩(wěn)住自己,靜觀其變,而后伺機而動。
- ③情緒慢半拍
半生已過,放眼望去,我們每個人都有陷入情緒泥潭的時候。
反應太快太敏感,別人的一字一句,都會成為心底的負累。
心鈍一點,對外界的反饋遲緩一點,我們才能心緒平和。
莫言,50歲時開始自學書法。
起初他技藝不精,引來外界噓聲一片。
但面對冷嘲熱諷,他卻“反應遲鈍”,從未辯解過一句。
他相信,一個人只要堅持干一件事,最后總能干出一點兒名堂來。
就這樣慢慢練習十幾年,如今的他,書法大有長進。
中年以后,精力本就有限,最需要平和的情緒。
不要著急,從容淡定,人才能平心靜氣做自己。
04
曾有人問魯豫:
“你采訪過許多成功人士,他們身上有沒有什么共同點?”
魯豫沉思后說道:“不著急。”
的確,不急不躁,才能在繁雜的人世間,有條不紊地耕耘。
人到中年,要把自己活成畢淑敏所說的“煙”。
她在《像煙灰一樣松散》中寫道:
- 要像煙灰一樣松散。只有放松,全部潛在能量才會釋放出來,協同你達到完美。
慢慢來,別著急,在悠長的歲月中,松弛自在地度日,是中年人最好的狀態(tài)。
愿我們都能沉靜下來,與想要的生活不期而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