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咱們普通老百姓來說,買車是件大事,養車更是個精打細算的長期活兒。
在眾多保養項目里,有一個花錢不多、效果卻立竿見影的,常常被很多人,特別是新車主給忽略了,那就是給汽車輪胎換換位置。
您可能覺得,不就是把四個輪子拆下來再裝上去嘛,能有多大用處?
這話可就說外行了。
這簡單的一個小操作,可能只需要您花個幾十塊錢的工時費,卻能實實在在地讓您的輪胎多跑上一兩萬公里。
咱們可以簡單算一筆賬,現在車子越來越大,輪胎也越來越貴,就算一條中等品質的輪胎700塊錢,一套下來就是2800塊。
正常情況下,一套輪胎不換位,大約能跑4萬到4.5萬公里就得更換了。
但如果咱們養成了定期換位的好習慣,它的壽命就能輕松延長到5.5萬甚至6萬公里。
這多出來的1.5萬公里,相當于省下了差不多三分之一的輪胎錢,算下來就是900多塊。
就算每次換位花50塊,換個四五次也就兩百多塊錢,里外里凈省700塊,這難道不香嗎?
這錢省下來,加幾箱油,或者給家人買點好吃的,都綽綽有余了。
那么,這神奇的輪胎換位背后,到底藏著什么道理呢?
首先咱們得明白,您愛車的四個輪子,它們干的活可不是平均分配的。
就拿現在馬路上最常見的家用轎車和城市SUV來說,絕大多數都是前輪驅動的,我們常說的前驅車。
這就意味著,車上最重的部分,比如發動機、變速箱這些核心大件,都壓在車頭。
當您踩下油門,是前輪使勁拽著整個車身往前跑;當您踩下剎車,主要的制動力也得靠前輪來承受;更別提在城市里拐彎、掉頭,負責轉向的還是前輪。
可以說,前輪就像一個家庭里的頂梁柱,承擔了家里絕大部分的重活累活。
而后輪呢?
它們就相對清閑多了,主要就是個從動輪,默默地跟著前輪跑,起到一個支撐車身的作用。
這么一來,長年累月下來,前輪的磨損速度要比后輪快得多,快上50%都是很正常的。
如果不進行換位,最終就會出現一個很尷尬的局面:前輪的胎紋已經磨到了危險的警戒線,而后輪看起來還跟新的一樣。
這時候您換還是不換?
換吧,感覺后輪太浪費了;不換吧,前輪的抓地力、排水性能都大幅下降,尤其是在雨天,開起來心里發慌,安全隱患極大。
所以,定期讓“勞苦功高”的前輪和“養尊處優”的后輪換換崗,讓它們共同分擔磨損,是延長整套輪胎壽命最直接有效的辦法。
其次,還有一個悄悄發生的磨損,叫做“偏磨”。
您可能沒太注意,當車輛轉彎的時候,由于離心力的作用,整個車身的重量會向彎道外側傾斜,這就導致了外側的輪胎會被壓得更狠,與地面的摩擦力也更大。
日積月累,輪胎胎面的外側就會比內側磨損得更快。
這就好比我們走路姿勢如果有點小問題,鞋底總會有一邊先磨壞一樣。
這種偏磨不僅會縮短輪胎的壽命,更重要的是會破壞輪胎的平衡,開到一定速度,您可能會感覺到方向盤在輕微抖動,影響駕駛的舒適性和穩定性。
在我們國家,路況復雜多樣,城市里有數不清的環島、匝道,郊區和山區更是有著連綿不絕的盤山路,這些路況都會加劇輪胎的偏磨。
通過定期換位,特別是采用交叉換位的方式,就可以有效地抵消和平衡這種因為轉向帶來的不均勻磨損,讓整個胎面都能均勻地接地,發揮出最佳性能。
既然咱們明白了換位的重要性,那下一個問題自然就是,到底什么時候換最合適呢?
這里沒有一個絕對死板的規定,但有一個大家普遍遵循的參考標準,那就是每行駛8000到10000公里進行一次輪胎換位。
這個里程數,正好和我們很多車主做保養的周期能夠對得上。
您可以養成一個習慣,比如每做兩次小保養,就順便讓師傅給輪胎換個位置。
這樣既方便記憶,也不用專門為此再跑一趟維修店。
當然,這只是一個參考值,您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調整。
如果您開車風格比較猛,喜歡急加速、急剎車,或者經常行駛在路況不佳的山區道路,那就可以把換位周期縮短一些,比如七八千公里一換。
反過來,如果您開車非常溫柔,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平坦的城市快速路或者高速公路上行駛,那適當延長到一萬兩千公里再換,也是完全沒問題的。
關鍵在于,要建立起這個意識,把它當成一個和換機油一樣重要的常規保養項目來對待。
那么,具體應該怎么換呢?
這可不是隨便拆下來裝上去就行,不同的驅動形式,換位的方法也完全不同,弄錯了可就起不到應有的效果了。
對于最常見的前驅車,最標準的換位方法是“前輪交叉到后輪,后輪直上到前輪”。
具體來說,就是把左后輪換到左前輪,右后輪換到右前輪;然后,把換下來的左前輪換到右后輪,右前輪換到左后輪。
這樣做的目的,是把磨損較輕的后輪調到承重和磨損都更大的前輪位置,而原本磨損較重的前輪則通過交叉換位,來平衡它們在轉向時產生的偏磨,讓它們在后輪位置上“休養生息”的同時,也能均勻一下胎面。
對于后驅車,比如一些運動型轎車或者豪華品牌車型,它的驅動輪在后面,所以換位方法正好反過來,是“后輪交叉到前輪,前輪直下到后輪”。
具體操作是,把左前輪換到左后輪,右前輪換到右后輪;然后,把換下來的左后輪交叉換到右前輪,右后輪交叉換到左前輪。
道理是一樣的,讓主要負責驅動、磨損更快的后輪有機會到前面去“輪崗”。
而對于四輪驅動的車型,特別是很多SUV,因為四個輪子都在出力,磨損相對來說會均勻一些,但為了達到最理想的磨損均衡狀態,最推薦的方法是“對角線交叉互換”。
也就是說,左前輪和右后輪互換,右前輪和左后輪互換,形成一個“X”形的對調。
這里要特別提醒一點,有些輪胎是“單導向輪胎”,在輪胎的側面會有一個箭頭標志,指示輪胎滾動的方向。
這種輪胎是不能左右交叉換位的,否則花紋就反了,會嚴重影響排水性能和抓地力,甚至產生危險。
對于這種輪胎,只能在同側進行前后對調,也就是左前輪和左后輪互換,右前輪和右后輪互換。
在換位之前,一定要先檢查一下自己的輪胎是不是這種類型。
最后,還有一個進階知識需要了解。
如果您發現,即使按時換位,車子開起來還是會不自覺地往一邊跑偏,或者輪胎出現了非常明顯的、肉眼可見的“啃胎”現象,比如只有內側或者外側磨損得特別快,像個“內八字”或“外八字”一樣。
那這時候,問題可能就不只是輪胎磨損不均了,很可能是您愛車的“四輪定位”數據出了偏差。
這就好比一個人的骨架歪了,光換鞋是解決不了根本問題的。
遇到這種情況,最穩妥的辦法就是在做完輪胎換位之后,再花錢做一個專業的四輪定位,把車輪的各項角度參數重新校準到標準值。
這樣才能從根源上解決問題,讓您的愛車和輪胎都處在一個最健康、最安全的工作狀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