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款理想L系列新車異響問題集中爆發,維權群逼近400人,車主怒斥“幾十萬元買個不敢開的車”。一場底盤異響風波,正將理想汽車(02015/LI)從用戶口碑頂流推向信任危機邊緣。
維權始末:新車異響引發車主不滿
2025年6月以來,理想汽車2025款L6、L7、L8、L9智能煥新版車型陸續交付。然而,多位車主反映新車提車不久即出現前輪異響問題。
河南廣播電視臺旗下大象新聞7月22日報道稱,河南鄭州的李先生于6月21日以31.88萬元購入理想L8 Pro,僅兩周后,車輛在低速轉彎或剎車時前輪發出“咔嚓咔嚓”異響,“感覺整個底盤都松散掉了”。李先生表示:“花幾十萬元買的車,現在根本不敢開。”
大象新聞視頻截圖
類似投訴在全國多地集中爆發。知名汽車投訴平臺車質網數據顯示,僅2025年7月截至24日,針對理想汽車的投訴已高達282條,車型涉及理想L6、理想L7、理想L8、理想L9,絕大多數涉及“轉向/制動系統/前后橋懸掛系統/底盤異響”。黑貓投訴平臺上,車主反映理想新車行駛千余公里后出現下擺臂異響,甚至有車主稱更換零件后問題復發。
一位理想L6 Pro車主表示,提車20天、行駛1000公里后轉向異響嚴重,幾乎每天都能聽到車頭“咔噠”一聲,讓人心驚,售后診斷為下擺臂問題,但拒絕換車要求。
車質網針對理想汽車的投訴搜索結果第一頁
多位理想L系列車主也在各大論壇中提到,煥新版提車后不久就會出現左下支臂、右下支臂異響,行駛約2700公里時轉向異響明顯,即便更換部件后異響仍然會復發。
目前,兩個“理想L系列煥新異響”維權群已聚集近400名車主,人數持續增加。理想售后承認問題源于下擺臂球頭質量缺陷,承諾免費更換零件,但未提供補償方案,引發車主強烈不滿。
車主們認為,剛買的新車就要更換部件,屬于質量問題,要求廠家解決問題并進行合理補償。一位理想L7 Max車主抱怨:“車剛買一個月,轉彎踩剎車就咔嚓響,花幾十萬元買個車,不能開,有安全隱患,你敢開嗎?”
截至7月24日,理想汽車官方尚未就此作出公開回應,僅通過售后個案處理,承諾盡快解決,但車主普遍對解決方案不滿。
歷史回響:下擺臂問題非首次出現
理想汽車的下擺臂問題并非新癥。
早在2020年,理想ONE就因前懸架下擺臂球頭脫出問題引發安全爭議。同年11月,理想汽車召回10469輛2020年6月1日前生產的理想ONE,免費更換球銷出力更高的下擺臂。然而,2025款L系列的投訴顯示,下擺臂相關問題似乎未因歷史召回而根除。
2021年6月,杭州車主修先生購買理想ONE,提車當天即發現左前輪低速行駛時發出金屬敲擊聲,維修后右前輪又出現類似異響。修先生透露,車友會中多位車主反饋類似問題,且售后要求其簽署保密協議,不得向媒體披露故障情況。2024年5月,山東德州趙先生購買的理想L9提車三天即出現車內“噼里啪啦”異響,售后診斷為模塊問題,但拒絕退換車要求,僅提供2000元關懷費。
官方簽保密協議:不得向媒體曝光(來源:浙江經視新聞視頻截圖)
此外,2025年3月,極智動力報道稱,理想L7車主反映剎車時ABS泵“咔咔”異響,多次維修未果;輪胎靜音棉脫落問題也普遍存在,售后處理方式被質疑為“治標不治本”。
更嚴重的是,一位理想L8 Max車主表示,車速107公里/小時時突然開啟緊急避let功能,導致車輛差點側翻,且該問題在同一路段發生三次,售后卻以“路面有陰影”為由搪塞。此類駕駛輔助系統故障,直接威脅行車安全,暴露出理想在智能化技術驗證上的不足。
同樣在2025年,理想汽車的降價策略引發老車主不滿。2月28日,理想宣布L系列限時優惠最高3.8萬元,剛提車的車主感到“被背刺”,認為品牌為銷量犧牲了用戶信任。
這些報道表明,理想汽車在底盤、懸架、智能化系統及用戶溝通上存在長期隱患,質量與信任問題交織,持續侵蝕品牌口碑。
設計失誤、供應鏈與售后三重失守
理想汽車此次異響風波,不僅僅是某一環節失控,更是設計缺陷、供應鏈管理混亂以及售后機制不透明三重因素交織的結果。
其一,設計失誤為問題埋下隱患。根據車門視車7月24日報道,理想L系列下擺臂異響可能源于多種原因。部分車主援引售后反饋稱,問題可能出在下擺臂襯套(尤其是橡膠套)耐久性不足,易因摩擦或受力變形產生異響。此外,安裝工藝問題也被提及,若未使用平臺起重機,擺臂膠套可能在安裝時扭曲,導致異響。維修師傅進一步指出,理想車型的支臂設計可能未充分考慮車輛自重,導致襯套過早磨損。這意味著,即使使用高質量材料,若設計初始就存在誤差,也難以通過售后修復補救。
其二,供應鏈質量控制松懈。投訴平臺有車主稱,理想汽車的售后直營店曾承認,下擺臂異響可能為批次問題,膠套材質或生產工藝存在瑕疵。2025款L系列煥新版集中爆發異響,指向供應鏈中某一環節的質量管控失靈。車主推測,下擺臂結構對復雜路況適應性較弱,在剎車或轉向時受力集中,加劇襯套磨損。設計缺陷之外,供應鏈失控讓產品一致性難以保證,是“批量復現”的直接原因。
其三,售后處理激化矛盾。理想汽車的售后處理方式加劇了車主不滿。車質網和新浪黑貓投訴平臺顯示,售后多采取更換下擺臂或襯套的方案,但未解釋問題根因,也未提供補償。部分車主反映,更換零件后異響復發,顯示問題未被徹底解決。此外,2021年理想ONE車主被要求簽署保密協議的事件,暴露了品牌在危機公關中的消極態度。相比蔚來(NEO/09866)、小鵬(XPEV/09868)在社交平臺上的積極反饋和系統補償,理想的“鴕鳥式處理”進一步侵蝕口碑。
信任危機下,理想的“護城河”正被侵蝕
從2020年理想ONE召回,到2024年L9異響投訴,再到2025年L系列集中問題,理想汽車在底盤及懸架部件的設計與質量控制上未展現顯著改進。2025年3月報道的駕駛輔助系統故障和降價爭議,進一步暴露了理想在技術驗證和用戶溝通上的短板。
2025年7月18日車門視車報道的投訴指數顯示,理想汽車以912.4的投訴指數位居新勢力品牌首位,除異響外,新車短期降價、吃胎偏磨等問題也頻發。這顯示出理想質量體系的“路徑依賴”——召回成了表面工程,問題卻反復出現,也未能建立起防止問題復發的機制。
理想汽車名列2025年上半年新勢力品牌投訴排行榜首(來源:汽車門網)
理想汽車投訴指數分布(來源:汽車門網)
2025款理想L系列下擺臂異響的集中爆發,不是孤立事件,而是品牌快速擴張與質量管理失衡的縮影。新勢力車企在硬件基礎薄弱時,普遍將資源傾斜于智能化體驗和市場搶占,但“底盤異響”遠比“車機卡頓”更致命,直接動搖消費者對行車安全的信心。理想汽車曾憑借“家庭友好”和“貼心服務”在新勢力中獨樹一幟,構建了用戶口碑的“護城河”。然而,從2020年理想ONE召回、2021年保密協議風波,到2024年L9異響和2025年L系列投訴,質量痼疾的反復暴露,正讓這道護城河岌岌可危。
相比之下,同行如蔚來在面對底盤異響等質量問題時,采取了主動召回和透明溝通的策略,部分緩解了用戶不滿。而理想的“個案處理”“零星更換”模式,不僅未能根治問題,反而因缺乏補償和透明度激化矛盾。車質網912.4的投訴指數高居新勢力榜首,近400人的維權群持續壯大,網友的諷刺——“理想、理想:里面到處響!”或調侃“還好壞的不是彩電冰箱大沙發這些重要配件”——一句玩笑,卻精準反映出消費者對理想產品力的根本疑慮。
理想汽車的“理想”愿景,正因現實的質量困境而褪色。其智能化優先的戰略雖搶占了高端市場,卻掩蓋不了底層機械可靠性的短板。若繼續依賴臨時修補和低調公關,而不從設計、供應鏈到售后進行系統性整改,理想恐難逃“曇花一現”的宿命。面對信任危機,理想已無退路,唯有公開問題根源、制定全面解決方案,才能挽回車主信心,避免品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折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