滅蚊“四步法”、無人機低空監測、網格化、大聲公助力......,自蚊媒傳染病疫情發生以來,順德各部門、各鎮街發揮各自優勢,結合各自特點,想方設法、多措并舉開展疫情防控工作。
亮點一
無人機巡航織密“防控網”
蚊媒傳染病疫情發生以來,順德積極探索“人防+技防”的模式開展疫情防控。傳統防控手段面臨病例分布不清、風險區域識別滯后、蚊媒孳生地排查效率低下等難題。作為先進防疫技術提供方,區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通過“科技賦能+精準防控”模式,助力區、鎮疫情防控工作專班精準防疫。面對傳統防控手段效率低、風險區域識別滯后等痛點,順德區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邢樑帶領技術團隊,依托全區無人機指揮調度中心與高精度影像采集系統,構建“空地一體”智能監測網絡。該網絡創新運用地理信息系統(GIS)技術,成功構建疫情風險動態熱力圖:一是病例精準落圖、分級管控,建立疾控、政數數據互動機制,疾控部門每天提供最新病例數據,政數部門即時進行落圖,形成每日更新的全區病例分布圖,一圖通覽每個鎮街、村居的病例數量,以及病例姓名、地址等關鍵信息;二是根據BI值對全區所有村居進行“紅、橙、黃、綠、藍”分級預警,做到疫情風險分級可視化,并且動態更新調整預警級別,體現疫情防控趨勢變化,為疫情科學研判和防控精準指揮提供強力輔助。截至2025年7月21日,累計派出無人機飛行27架次,生成126張高分辨率圖像,智能識別48處樓頂積水、衛生死角等隱患點,為后續精準消殺提供了科學依據。
此外,陳村也招募一支15人的無人機志愿服務隊,對鎮內社區、村莊、街巷等區域,展開了全方位、無死角的空中巡查,聚焦天臺等區域內可能存在積水、堆積雜物的角落進行拍攝。志愿者通過屏幕觀察傳回的實時畫面,發現了多處易孳生蚊蟲的隱患點,借助專業的數據傳輸與溝通平臺,及時將相關信息精準反饋給疫情防控部門和社區工作人員,現場工作組根據反饋信息迅速上門,完成積水清除和雜物清理工作,實現“發現即處置”的高效聯動。
亮點二
環境整治共識通過表決變成村規民約
為徹底清潔“冷巷”衛生死角,北滘鎮積極動員社區群眾大力開展“冷巷”清理行動,其中以北滘社區、三桂村等村居為代表,通過發揮“熟人”權威、“地毯式”排查、“集中式”清運等工作,對“冷巷僻角”徹底大清潔;林頭社區、西海村通過“響應式”參與,將共識轉化成村規民約。以小見大,對快速消滅蚊媒孳生取得顯著效果,值得推廣。
一是發揮“熟人”權威,通過率先發動村(居)股東、村(居)民代表,發揮“熟人權威”作用,積極服務群眾,拉近“鄰”距離,宣傳動員住戶主動清理自家周圍廢棄物。
二是“地毯式”排查,深挖居民房前屋后、屋檐水槽、背街小巷等易被忽視的盲區,深入“冷巷僻角”、居民庭院、樓頂陽臺,對廢棄容器、閑置輪胎、泡沫箱、花盆底托等各類小型積水容器進行“地毯式”排查與徹底清理,堅決消除蚊蚴孳生“溫床”。
三是“集中式”清運,組織各方力量對門前屋后、背街小巷長期堆積的生活垃圾、建筑廢料、枯枝落葉等衛生死角進行集中清運,平整坑洼地面,疏通堵塞溝渠,有效提高清潔效率,有效清除病媒生物藏匿和繁殖場所。
四是“響應式”參與,西海村、林頭社區通過制定《人居環境衛生整治公約》,并經村(居)民代表集體表決通過,成功將共識轉化為具有約束力的村規民約。這份由民做主、體現民意的制度,成為引領社區人居環境改善的有力抓手,更探索出一條依靠居民自治、應對公共衛生事件的長效治理新路徑。
亮點三
“專業公司+自治力量”的雙軌消殺機制
為進一步確保防控工作取得實效,樂從社區建立“專業公司+自治力量”的雙軌消殺機制,形成“排查-消殺-評估”的全流程質控體系,引入2家專業消殺資質公司,與社區工作人員一起組建85人的消殺隊,配置超低容量噴霧機、滯留噴灑噴霧器、熱煙霧發生器等專業設備,建立18個網格區域“一日兩消”制度,對社區的公共區域、綠化帶、下水道等容易滋生蚊蟲的地方進行了細致消殺,不放過任何一個角落。
深入開展環境整治“七日攻堅”,發動民兵支援隊、區公安支援隊、市政支援隊等力量參與,樂從社區廣泛凝聚各方力量,扎實推進全方位蚊媒防控工作,累計清障面積約1萬平方米,清理垃圾約119噸。
亮點四
“大喇叭”“小喇叭”全覆蓋防疫宣傳
為在轄區營造“全民防蚊滅蚊,共筑健康家園”的濃厚社會氛圍,將防疫宣傳深入每家每戶,倫教街道充分發揮村(社區)應急廣播“大喇叭”覆蓋面廣、傳播速度快、機動靈活的獨特優勢,打造防疫宣傳陣地,每日播放預防蚊媒疾病科普知識,提醒村民要提高警惕,注意防護。“我年紀大,不會用智能手機,也少看電視。聽到村里廣播科普,才知道現在是蚊媒傳染病高發期,要注意防蚊滅蚊。”仕版村長者張爺爺身患重病,常年獨居在家,平日多通過廣播獲取時事訊息。他表示,村委會善用“大喇叭”開展防疫宣傳,讓年老長者能及時獲得防疫知識,大大幫助了他們,很貼心。與此同時,10個村(社區)還安排了網格員,背上小喇叭,化身為“流動的防疫宣講員”,用最接地氣的方式走街串巷播放蚊媒傳染病防控知識,超百個小喇叭讓防疫宣傳真正做到不落一人、不留死角,讓疫情防控“聲”入人心。
除了上線“大喇叭”“小喇叭”,倫教街道還連日開展多場入戶行動,和市民面對面講解登革熱的傳播途徑、癥狀及預防方法,提醒市民做好日常防蚊措施;在文化廣場、十個村(社區)LED屏播放蚊媒傳染病、防蚊滅蚊等科普宣傳視頻、海報以及標語等,每日播放宣傳內容超180條次,累計播放超2700條次,讓防疫宣傳覆蓋全城。
亮點五
“動員令”三位一體構筑在建工地疫情防控網
順德區住房城鄉建設和水務局迅速響應,早部署、早行動,向全區在建工地發出“動員令”,構建“部門主導、工地參與、全民行動”三位一體的綜合防控工作機制,組織在建項目開展積水清理、消殺防控行動,共筑健康防線。
針對建筑工地積水容器多、人員密集、流動性大的特點,大力號召發動全區在建項目工地,重點針對工地現場、臨時板房周邊活動區域、項目部區域等關鍵場所,每天開展滅蚊消殺至少兩次并做好臺賬登記,針對坑洼積水、衛生死角等蚊蟲滋生地進行徹底清理。同時,加強臨時板房內部消殺,為工人提供安全健康的生活和工作空間。全區348個建筑工地累計發現并清除衛生死角1026處、清除建筑垃圾28噸、生活垃圾4.9噸、疏通排水溝渠約300米。
督促各建筑工地主動做好員工健康動態監測,工地按照“一人一冊”對員工建立健康檔案,每日早晚各一次記錄體溫;做好工人防蚊滅蚊知識普及,引導工人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提前做好應急預案和演練,提高應對疫情的應急反應能力,熟悉應急處置具體過程,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診斷、早治療。
亮點六
評選“愛衛之星”帶動社會各界共筑疫情防控線
為深入貫徹愛國衛生運動精神,充分發揮教育系統覆蓋面廣、家校聯系緊密的優勢,7月20日,倫教街道宣傳文體旅游和教育辦公室組織開展“愛衛之星”評選活動,評選出一批“行動標兵之企”、學生等,通過先進典型帶動全社會積極參與防蚊滅蚊行動。
倫教企業紛紛行動起來,佛山市順德區順達電腦廠有限公司將消殺工作融入日常管理體系,安排專職工作人員在辦公區域、綠化帶等噴灑滅蚊藥物,此外工作人員會重點檢查車間角落、倉庫堆放區等易被忽視的區域,確保藥物噴灑無死角,讓員工在潔凈安全的環境中工作。卓逸機器制造有限公司安排清潔工人對廠區內的水盆、水生植物花盆等易積水區域進行了清理,并安排專職工作人員在蚊蟲孳生地進行防蚊消殺。
為表彰先進典型,并以典型帶動更多學生家庭積極參與防蚊滅蚊行動,當日,倫教街道各學校共組織99個入戶工作小組,發動225名工作人員深入412戶家庭,通過實地走訪與評審,評選出“愛衛之星”229名,并面向周邊鄰居開展針對性宣傳337次,在全社會掀起了“打造無蚊家庭”熱潮。
文字:順德融媒記者 吳日輝
編輯:盧驍婷
二審:劉燕
三審:朱耀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