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朝鮮中央通訊社7月22日報道,朝鮮將建造第三艘“崔賢”級驅逐艦,計劃明年10月下水。當地時間21日,該艦的職工動員大會已經在的南浦造船廠舉行。據了解,這是朝鮮近年來首次公開新型艦艇開工的消息。
“崔賢”級驅逐艦的三號艦開工動員大會
眾所周知,朝鮮曾在東海岸清津造船廠建造了“崔賢”級驅逐艦的二號艦,但是在5月21日的下水儀式上發生事故傾覆,最后經過朝鮮近半個月的搶救和扶正,該艦才得以繼續維修建造,并且最終在6月12日重新舉行了下水儀式。并以在朝鮮戰爭中犧牲的朝鮮人民軍大將姜健命名。
朝鮮造艦速度超越英法俄,顛覆認知。
“崔賢”級驅逐艦的首艦“崔賢”號是在去年12月份由金正恩視察朝鮮造船廠時曝光的,但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崔賢”號在今年4月25日就下水了,前后不到半年。即便考慮到首次曝光的“崔賢”號已經在船塢中屬于接近下水狀態,但其建造周期推測也不超過2年。
要知道先不說“崔賢”號的武備從哪里來,以朝鮮軍工的水平,兩年內建造和下水一艘帶有相控陣雷達和垂直發射系統的新型驅逐艦,簡直就是奇跡。
但此次“崔賢”級的三號艦更為夸張,朝鮮官方直接給出了明年10月份下水的日期,從開工到下水才一年出頭,這速度放眼全球,怕是只有中國海軍可以比肩,遠超英法俄。
比如英國的主力45型驅逐艦,首艦勇敢號在2003年8月開工,直到2006年2月才下水,建造周期超過2年。
法國地平線級驅逐艦首艦福爾班號于2002年4月開工,2005年3月下水,建造周期接近3年。
俄羅斯的22350型護衛艦,首艦在2006年2月安放龍骨,直到2010年10月才下水,建造周期更是長達4年多。
俄羅斯的22350型護衛艦的建造周期長達4年,服役更是長達10年
從與英法俄的造艦對比就可以看出,朝鮮造艦有多么快,以朝鮮落后的造船業能夠以如此速度建造驅逐艦,不得不說是個奇跡,顛覆了造艦的認知。
朝鮮建造驅逐艦為何這么快?
朝鮮驅逐艦快的顛覆造船認知是有原因的。
首先,朝鮮建造驅逐艦只負責拼裝。
從“崔賢”級首艦“崔賢”號曝光的圖片可以看出,該型驅逐艦技術水平遠超朝鮮軍工的研發能力,相控陣雷達、多種垂直發射系統、隱身化艦體設計、未知動力系統等等,明顯是外來引進的技術,而且幾乎可以肯定是引進自俄羅斯的。
也就是說,“崔賢”級驅逐艦很有可能從設計到建造,都主要由俄羅斯方面完成。朝鮮只需要按著圖紙建造船體,然后將引進的武器裝備和子系統拼裝上去即可。也就是說,朝鮮實際上只是完成艦體的建造工作,真正核心耗時的高技術裝備無需自己研發,自然速度就快了。
“崔賢”級的技術水平先進,朝鮮實際上只負責拼裝
其次,朝鮮高層的壓力。
“崔賢”級的二號艦在金正恩的注視下當場側翻出事,給朝鮮的國家形象造成了負面影響。朝鮮高層為了挽回形象,必然要求在“崔賢”級三號艦上加快速度,這樣既可以挽回之前的形象,也可以展示朝鮮軍工的強大。
最后,朝鮮體制決定的。
朝鮮是先軍體制,一切以軍事準備出發。在建造軍備產品,尤其是“崔賢”級這樣的核心裝備上,自然是調動一切資源,日夜不停的奮戰。不像英法俄等國,還有個工人休息時間,白天工作晚上休息的概念。朝鮮船工大概率是三班倒,不然也不會開建造“崔賢”級三號艦的動員大會了,目的就是為建造單位的員工加油提氣。
但即便如此,我們也要看到,朝鮮通過與俄羅斯的軍事合作,的確在造船水平上獲得了巨大的提升和進步。這一點從朝鮮造船廠的基礎設施就可以看出,朝鮮雖然國家相對貧窮,但是在軍工領域并非外界想象的那樣,十分落后。
畢竟朝鮮的主要資源都集中在了軍事領域方面,如果這樣還和其他領域一樣落后,那朝鮮還有必要勒緊褲腰帶發展軍事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