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報記者 杜軍
進入暑期,研學迎來旺季。省內不少實體書店組織了多種類型的研學活動,持續受到熱捧。書店內,同學們不僅親自體驗造紙、藝術扎染、古法竹簡等非遺手工制作,還一起進行英文分級閱讀和書本劇演繹。
作為學校教育和校外教育銜接的創新形式,研學不僅能讓學生開闊眼界、增長見識,更能促進書本知識和生活經驗的融合。近年來,“書店+研學”這種新興的教育模式發展迅猛,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河南省內不少實體書店紛紛加入這一領域進行探索和實踐,以期為學生們提供更加豐富多彩的學習體驗。
實體書店組織研學有哪些優勢和亮點?“書店+研學”模式能否為深化全民閱讀活動,推進書香社會建設注入新動能?能否成為實體書店轉型的新風口?近日,記者走進省內部分書店進行調研采訪,解密實體書店如何打造一場成功的研學活動。
家長首選書店研學
不久前,記者走進中原圖書大廈,一場別開生面的研學項目——《山海經》之山海歷奇篇劇本游戲正在進行。神秘的《山海經》、悠久的中國傳統文化、綿延數千年的智慧寶庫……孩子們化身小小探險家,通過棋盤劇游的形式,在專業NPC的帶領下,運用“通關寶卷”中學到的知識,展開智慧的較量?!巴ㄟ^游戲,我了解了《山海經》這本書,還從書中學到了很多好玩的知識?!闭谏衔迥昙壍膮潜f。
研有所思,學有所獲,是研學的題中之義,不僅是學生和家長的期待,也是書店研學運營者的目的?!白鳛榧议L,我希望能通過書店研學這個‘行走的課堂’,讓孩子開闊眼界、增長見識?!睂W生家長張天天表示。
研學不僅是一種教育形式,更體現了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有利于學生提升自我管理水平、增強自身綜合能力。實體書店里的研學項目最大的優勢就是讓學生在增強實踐能力的同時也擴大了閱讀量。
“能在書店親身感受傳統的非遺技藝,孩子很開心,還親手制作了一件泥塑作品,吵著下次還要去!”學生家長米曉東在朋友圈曬出好評,照片中,女兒米小妍穿著中式襯衫,興致勃勃地展示自己的手工制品。
眼下,河南省內不少實體書店正以研學為筆,深化產業融合,在山水人文間做好研學大文章,為培養“眼里有光、腳下有路、心中有夢”的時代新人積極開展探索。
“大河書局精準把握學生在不同階段的研學需求,為學生們提供了多樣化且適配性強的研學線路。把‘讀萬卷書’與‘行萬里路’相結合,讓學生在實踐中增長見識、收獲新知?!贝蠛訒纸逃幕靠偙O許馨說。
書店的研學項目讓教育走進現實場景,通過情境式、啟發式和體驗性學習,激發學生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主動學習的動機,促進書本知識和生活經驗的融合。
“很多學生家長首選書店研學項目,”河南省新華書店創新業務事業部經理崔盼偉介紹,“實體書店開發的研學項目教育屬性強,將知識性、科學性、體驗性、教育心理規律等綜合到產品當中。正因如此,河南省新華書店開發的研學課程立足中原文化的‘根與魂’,為學生帶來實打實的教育,家長和孩子對此很感興趣?!?/p>
回歸閱讀是最大亮點
在鄭州購書中心凱旋店,研學項目“小科學家養成計劃”備受矚目,在“飛天逐夢”環節,孩子們親手制作火箭模型,學習空氣動力學原理,點燃翱翔天際的夢想;“機械奧秘”環節,通過組裝測距車與坦克模型,探究齒輪傳動與動力原理,化身小小機械工程師。
為了避免同質化“內卷”,書店研學項目往往獨辟蹊徑。很多書店立足所長,自主開展對應的研學活動,從而形成高質量的產品供給市場。
崔盼偉說:“河南省新華書店鼓勵全省書店深度挖掘當地特色文化,研發出具有當地特色的實踐教育課程,用新華書店的‘文化底氣’,為孩子們的暑期成長加一層‘精神養分’”。
如今的研學市場不缺“大路貨”,缺的是“高舉高打”“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優質產品。中國旅行社協會發布的《2024年中國研學旅游發展報告》指出,同質化研學產品越來越無法滿足消費者的多樣化和個性化需求,高質量的研學內容供給和運營管理服務成為行業的普遍痛點。
書店作為文化的傳播地,舉辦研學活動具有天然優勢——
書店+傳統文化。通過舉辦文化研學活動,能夠深入挖掘傳統文化的內涵,讓更多的人了解和接觸到傳統文化的魅力。同時,可以開發與文化研學相關的文創產品。
書店+體驗活動。利用假期開展店員體驗活動是不少書店的拿手絕活。讓更多的孩子走進書店,了解書店的日常管理,可以加深孩子對書店的興趣,提升他們對閱讀的喜愛。
書店+知識科普。書店與不同領域的專家、學者合作,可以獲取更多優質的科普資源,豐富活動內容,提升活動質量。
大河書局積極探索閱讀與文旅融合的新舉措、新載體,把研學旅游變成深入閱讀學習的一種方式,開創文旅融合背景下全民閱讀新場景,真正讓閱讀“動”起來,全面助力書香河南建設。
在崔盼偉看來,活化內容,回歸閱讀是“書店+研學”的最大亮點,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實踐加深理解書本內容?!熬劢埂逵⑴e’理念,堅持‘無課程不運營、無體驗不運營、無數智不運營、無安全不運營’工作原則,中原出版傳媒集團指導河南省新華書店研發多樣主題實踐教育體驗課程,為全省書店開展研學活動提供藍本資源。”她說。
未來要跳出書店做研學
在非遺技藝體驗中喚醒傳統文化的血脈基因,在一個個試驗中感受科技的力量,在一場場劇游里培養動手實踐能力……近年來,書店+研學模式蓬勃發展,不僅為學生在課外提供了實踐的“文化寶地”,更是賦能傳統書店轉型升級。
中原圖書大廈營銷部主任李玉茹認為,實體書店結合研學活動能夠極大豐富其業務形態,從傳統的圖書銷售轉變為集知識傳播、文化交流、實踐體驗于一體的綜合文化空間,這不僅能夠吸引更多對閱讀有興趣的讀者,也能夠吸引家長和學生等更廣泛的群體,提升實體書店的人氣與知名度。
作為傳統書店轉型升級的重要形式,研學活動倒逼實體書店提供更專業化的服務,對店內的空間布局和設施配備進行優化,從而為讀者營造更舒適便捷的閱讀和學習環境,增強讀者黏性。
“從本質上講,實體書店舉辦研學活動,能讓研學者互相激勵、互相啟發,學習便由單兵作戰變成了團隊的陣地戰,使學習的效果更突出。同時,提高了公眾的閱讀興趣,為推進書香社會建設營造良好的氛圍?!编嵵荽髮W文學院教授王士祥說。
在新形勢下,不少書店的研學項目一直在求新求變。河南省新華書店南陽市臥龍區店精心打造的“玄鳥生商”主題VR研學,讓孩子們戴上VR眼鏡,化身“小小歷史探索家”,沉浸式穿梭于神秘商朝,解鎖商朝文化密碼。河南省新華書店輝縣市店以“AI科技探索”,帶孩子們打開了對科技世界的想象之門,深刻領略到人工智能的無窮魅力。
“我們會繼續發揮新華書店課程研發的主體作用,提供更多優質的課程模板,同時鼓勵各地書店結合本土文化創新,讓研學活動更接地氣、更有活力。”崔盼偉說。
許馨介紹,大河書局未來的研學項目將與AI技術相結合,與全國高校、企業、景區等跨界聯動,提升課程質量,打造好孩子成長路上生動有趣的“第二課堂”。
在王士祥看來,實體書店應該“跳出書店做研學”,拓展實體書店的邊界,重塑書店的價值。擁抱新技術,虛擬現實、增強現實、混合現實等技術將更廣泛地運用于研學服務中,打造沉浸式的學習體驗,使學生能夠身臨其境地感受歷史文化的魅力。
書店,是知識的海洋、智慧的寶庫;研學,是探索的旅程、實踐的舞臺,兩者交叉融合,打破了傳統出版與教育的界限,也搭建起了一個“知行合一”的平臺,在孩子們心中播下了閱讀的種子。書店+研學模式將多元業態與圖書主業相結合,打造了新型城市文化空間,為實體書店轉型升級、深化全民閱讀提供了新樣本。
來源:河南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