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多年前,艾躍進教授曾表示“尊嚴只在劍鋒之上,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內。”
這句話用來形容如今的中國和日本,是再恰當不過了。
1937年,日本曾以“士兵失蹤”為由對中國發動侵略戰爭。
而在2023年,日本又試圖以相似的借口,向解放軍提出質詢。
那么,這次日本是否再次做出與幾十年前相同的選擇呢?
日本士兵又丟了
2023年,一則來自日本媒體的新聞報道在國際社會引發廣泛關注。
據悉,一批日本自衛隊成員在南部地區進行訓練時,竟神秘“失蹤”。
據透露,日本陸上自衛隊一架UH-60JA直升機在沖繩縣宮古島附近失聯。
事發當日,天氣狀況良好,飛行任務為常規巡邏。
飛行途中,雷達信號突然中斷,未發出任何求救信息。
此類事件對任何國家而言都是重大事故,日本方面更是高度警覺。
不到兩天時間,各種陰謀猜測迅速傳播。
一些日本媒體在報道中,將此事與中國軍隊聯系起來。
日媒指出,當這幾名自衛隊成員訓練的直升機失聯時,中國海軍一艘情報搜集船恰好出現在日本沖繩本島與宮古島之間的海域。
日本士兵前腳剛失蹤,中國的船只就出現。
日媒試圖傳達的信息已十分明顯,此事與中國存在關聯。
甚至有人猜測,是中國方面將這幾人劫持。
許多人在看到這則新聞時,都感到異常熟悉。
盡管日本防衛省出面澄清,稱未發現外部攻擊痕跡,也未與其他國家軍艦接觸。
所有證據均指向機械故障或飛行員操作失誤。
但這仍未能阻止日本民眾的各種猜測和謠言。
部分日本網友甚至認為,該直升機進入了中國防空識別區,遭到警告后被擊落。
還有人聲稱,是被中國海軍052D導彈驅逐艦擊落。
甚至有美國媒體配發中國海軍艦艇照片,含蓄暗示“中國參與”。
如果你單純認為這種“碰瓷式炒作”只是偶然行為,那就太天真了。
近年來,日本一邊高喊“和平憲法”,一邊卻不斷強化軍事存在,特別是在靠近中國的西南島鏈地區。
2022年,日本在與那國島部署了地對艦導彈部隊,聲稱是“防范中國登陸”。
但地圖顯示,該地距離中國臺灣島直線距離不足150公里,明顯屬于“貼臉”部署。
2023年,日本又批準了歷史上最大規模的防衛預算,高達6.8萬億日元。
幾乎接近國內GDP的2%。
其中,大量資金用于采購美制“戰斧”巡航導彈、中程反艦導彈,以及F-35戰機。
這些武器,全都指向一個方向,中國東海、臺灣海峽。
嘴上喊著“防御”,行動上卻步步緊逼。
每當中國軍艦、軍機在本國海域例行巡航,日本媒體立刻大肆渲染“入侵”。
而當日本自衛隊在琉球列島頻繁軍演、貼近臺海進行“模擬作戰”,卻自詡為太平洋的和平使者。
這就是日本近年一貫的策略:以“被威脅”的姿態,行“挑釁”之實,再打著“防衛”的旗號擴軍備戰。
不過,即便日本真的做足了準備,他們是否敢于對中國采取行動呢?
日本是否敢動手
從表面看,日本確實表現得“咄咄逼人”。
但我們不能忽視其內部的矛盾性。
一方面,政壇右傾趨勢明顯,以前不敢說、不敢做的,如今已公開化。
自衛隊更頻繁參與海外演習,戰斗化傾向愈發突出。
日本政府更是大幅提升軍費,并制定《國家安全保障戰略》等新綱領,堪稱“戰后最大軍事轉型”。
但另一方面,日本社會本質上仍持反戰立場。
民眾普遍反對出兵作戰,即便政府再如何包裝“自衛權”,都難以真正突破“非戰爭”底線。
而且,日本自身也心知肚明。
一旦真正挑釁中國,其所承擔的代價將遠超其承受能力。
這就像2023年那場“士兵失蹤事件”。
既是軍事訓練失誤的體現,也是現實給日本“軍事冒險主義”敲響的警鐘。
在中國家門口挑釁,不是玩坦克游戲,而是真刀真槍的較量。
日本人未必真敢邁出這一步。
即便是日本真的敢動手,面對如今的解放軍,結局也絕不會與1937年相同。
中國近年來的強軍之路,正是對這一切不安局勢最直接的回應。
從殲-20隱形戰機形成戰斗力,到055型萬噸級驅逐艦批量服役。
從東風-17高超音速導彈列裝,到山東艦、福建艦雙航母編隊訓練常態化。
再到“火箭軍”數百枚中程導彈構建區域拒止火力網。
可以說,中國軍力已在亞太地區形成“強有力的威懾”。
不僅如此,我國在南海還建立了島礁防御體系。
同樣,在東海和臺海方向,我國也部署了雷達站、岸基導彈、反潛系統日益完善。
不僅是海軍,火箭軍這些年也是日本關注的重點。
尤其是東風-26中程導彈,不僅能精準打擊關島。
還具備對海上艦艇實施遠程打擊的能力。
對部署在第一島鏈上的日本而言,這是一種壓倒性的戰術壓力。
并且,還有火箭軍+海空軍的三維打擊體系嚴密監控。
所以你問日本怕不怕?他們當然怕。
這些并非炫耀武力,而是回應現實的必要手段。
中國從未意圖進行“軍事擴張”,但也絕不容忍挑釁者在自家門口肆意妄為。
對于像日本這樣“有企圖”的國家,中國軍力的發展就是最有效的“穩定器”。
試問,日本敢不敢把奪島演習變成實戰?美國敢不敢真讓它出頭冒險?
恐怕誰都知道,一旦誤判,后果不是幾次軍演能彌補的。
當然,回應日本的挑釁不僅依靠軍隊。
中國在外交、經濟、輿論上的反制同樣堅定有力。
未來的中國,會更強,但不會更狂。
真正的強者,不需要恐嚇他人,只需讓對手清楚代價。
結語
從日本近年來的舉動,也正好反映出中國之所以圖強的重要原因。
我們圖強,不是為了戰爭,也不是為了謀求世界霸權。
而是為了更好地維護和平。
因為歷史早已證明,軟弱換不來尊重,妥協保不住和平。
坦白說,讓日本“焦慮”的不是一架軍機出事,也不是一艘052D路過。
而是中國軍力這些年的整體飛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