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歲老人懷揣2萬元錢,執意要獨自去外地見網友。近日,淄博市公安局淄川分局磁村警務室接到轄區群眾陳女士求助稱:自己的父親帶著現金要去見網友,疑似遇到了詐騙,求助民警幫忙勸阻。
接到求助后民警立即行動,并根據陳女士提供的線索,迅速研判陳大爺的出行路線,最終在一輛即將駛離轄區的出租車上找到了正準備出發的陳大爺。面對民警的詢問,陳大爺起初有些抵觸,坦言自己此行是為了“報答恩情”。
原來,五年前陳大爺在網上結識了一名自稱“如來”的網友。五年來,“如來”時常與陳大爺聊天談心,不僅耐心傾聽他的生活瑣事,還會“答疑解惑”,漸漸成了陳大爺心中“神秘又慷慨”的老朋友。陳大爺覺得對方在自己孤獨時給予了很多精神慰藉,便想著攜帶兩萬元現金,親自到對方所在的城市當面表達感謝。
了解情況后,民警判斷這極有可能是一起典型的電信網絡詐騙。考慮到陳大爺年事已高,對網絡詐騙的警惕性較低,民警沒有急于否定其想法,而是從情理入手,耐心開展勸阻工作。民警向陳大爺詳細講解了當前電信詐騙的常見手段,特別是針對老年人的“情感關懷”類詐騙套路,提醒他“素未謀面的網友突然熱情示好,背后往往暗藏陷阱”。
同時,民警結合實際情況分析:從淄博遠赴外地路途辛苦,老人獨自出行多有不便,攜帶大量現金不僅容易丟失,更可能在與對方見面后遭遇搶劫等安全風險。民警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一點點戳破“網友報恩”背后的風險,反復強調“千萬不能向陌生網友轉賬或交付現金”。
經過近兩個小時的耐心溝通,陳大爺終于慢慢意識到自己可能陷入了騙局,連連感慨“多虧了你們及時攔住我,不然這養老錢就打水漂了”,并緊緊握住民警的手表達感謝,當場放棄了前往外地的計劃。
民警提醒:隨著電信網絡詐騙手段不斷翻新,騙子常以“情感陪伴”“高額回報”等方式博取老年人信任,進而實施詐騙。在此提醒廣大市民,尤其是老年朋友,面對陌生網友的“熱情示好”要保持警惕,不要輕易透露個人信息,更不要向陌生賬戶轉賬或當面交付現金。如遇可疑情況,應及時與家人溝通,或撥打110向警方求助,守好自己的“錢袋子”。
(大眾新聞·魯中晨報 記者 任靈芝 通訊員 孫孟德 鞏舒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