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東海某片海域上演了一幕罕見的海上對峙。我軍054A型護衛艦“資陽艦”在執行遠海任務期間,遭遇一艘外軍“宙斯盾”級導彈驅逐艦的緊逼與挑釁。
這艘“宙斯盾”艦企圖“以大欺小”闖入我軍艦艇航線,結果卻陷入一場極具挫敗感的對峙。
央視軍事頻道當天發布的視頻資料顯示,外軍艦艇在與“資陽艦”并行航行過程中,多次高速逼近,試圖超越并強行穿插中國艦艇航線。畫面顯示,該外軍艦只頻繁做出劇烈機動動作,甚至一度接近至危險距離,嚴重威脅“資陽艦”的航行安全。
在海軍航行規范中,特別是在雙艦近距離并行狀態下,強行穿越艦艏被視為極其不負責任且可能帶有敵意的舉動。按照國際通行的軍事慣例,這種行為通常被定義為“挑釁式機動”,極易引發誤判或碰撞,從而升級為局部沖突。
更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接觸并非一次短暫的偶遇,而是持續兩個多小時、充滿敵意的對峙過程。
從公開技術參數來看,054A型護衛艦在艦體規模和武器配置方面確實無法與“宙斯盾”艦相比。這類導彈驅逐艦通常排水量超過9000噸,具備強大的遠程防空和對海打擊能力;而054A型護衛艦排水量約4000噸,主要用于執行護航與反潛任務。
盡管面對噸位與火力均占優勢的對手,“資陽艦”并未選擇退讓。視頻畫面顯示,當對方多次試圖搶占航道優勢時,中國軍艦始終保持穩定航向,靈活應對,成功守住既定陣位。
業內專家指出,這種近距離周旋對艦員操作水平和心理素質提出極高要求。054A雖然噸位較小,受風浪影響更大,但也正因如此,其機動靈活性成為關鍵優勢。在整個對峙過程中,“資陽艦”充分發揮了這一特點,多次有效化解對方的穿插企圖。
此次事件之所以引發高度關注,不僅因為對峙時間長、距離近、態勢緊張,還有一個關鍵細節:據媒體報道,“資陽艦”主炮已開始裝彈,并進入“零號位”就位狀態。
所謂“零號位”,是指艦炮對準艦艏正前方,這是最具威懾力的火力姿態,意味著艦炮已處于隨時可以開火的準備狀態。通常情況下,軍艦在與外艦對峙時極少采取這一級別的戰備狀態。
這一動作釋放出極為明確的信號:中方艦艇已進入最高級別的戒備狀態。按照海軍慣例,在多次通信警告無效后,艦艇通常會采取“12點鐘方向穿越”或“警告機動”來表達立場。而裝彈并進入主炮就緒,幾乎就是開火前的最后一步。
這意味著當時的局勢已經逼近擦槍走火的臨界點。
事件發生后,雖然官方未明確指出外軍艦艇的所屬國,但從艦艇型號、戰術動作等特征分析,外界普遍推測這艘“宙斯盾”艦隸屬于某亞太域外大國海軍。
近年來,此類事件屢見不鮮。根據公開記錄,僅2024年,東海、南海等敏感海域就發生過十余起類似情況,均由外軍艦機靠近中國艦艇或空域引發。這種“邊緣試探”行為目的明確:在不觸發直接沖突的前提下,不斷測試中方反應,試圖干擾中國海上力量的正常部署。
某些國家打著“航行自由”的旗號,頻繁派遣軍艦穿越爭議海域,對區域國家安全構成實質性威脅。隨著地區國家持續強化海上防衛與維權能力,此類摩擦頻率也在上升,擦槍走火的風險隨之增加。
對于普通民眾而言,一次海上對峙可能只是新聞中的幾幀畫面,但對于一線艦員來說,這是一場意志與技術的極限較量。
當主炮完成裝彈的一瞬間,雙方距離沖突爆發已不足百米。在高速航行狀態下,哪怕出現一次判斷失誤,都可能引發不可逆轉的嚴重后果。
因此,我們奉勸那些企圖在主權問題上做文章的國家,不要再在紅線邊緣反復試探,因為誰也無法預料下一次的后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