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士海峽這地方,就在臺灣南邊和菲律賓北邊夾著的那片水域,寬度平均100海里,最窄才52海里,海底還亂七八糟的,全是淺灘和彎道。中國海軍的航母要想從南海沖出去,到西太平洋轉悠,這里就是個繞不開的坎兒。最近幾年,總有人說美國和菲律賓聯(lián)手把這兒堵得死死的,中國航母出不去,陷入啥致命困境了。
先說說為啥巴士海峽這么關鍵。它不光是中國海軍往東走的通道,還連著南海和西太平洋。美國那邊一直把這兒當?shù)谝粛u鏈的一部分,第一島鏈就是從日本拉到菲律賓那條線,美軍想用它來限制中國海軍的活動。
數(shù)據(jù)顯示,高雄港作為臺灣最大的港口,貨運量占臺灣總量的62%,主要是石油和散貨,這些東西在戰(zhàn)時就是命根子。要是巴士海峽被堵住,補給線斷了,一個旅級戰(zhàn)斗隊每天得耗500噸物資,90%是燃料和食物,這影響可大了。美國的報告里也說,控制巴士海峽就能切斷中國從太平洋側翼支援臺灣的可能性,還能讓美軍更容易海空打擊。
美國和菲律賓的動作確實不少。2023年4月底,他們搞了大規(guī)模的“肩并肩”軍演,1.6萬多人參加,在呂宋島北部模擬登陸,還部署了高機動火箭炮系統(tǒng)。5月又在同一區(qū)域搞戰(zhàn)斗演練,艦艇巡弋,戰(zhàn)機投彈。這些演習明顯針對巴士海峽,美菲還聯(lián)合聲明要保護這兒的安全。
2024年演習規(guī)模更大,引入了反艦導彈和無人機制導,美軍還計劃在菲律賓巴丹群島建海軍港口基地,距離臺灣不到200公里。2025年4月到5月,“肩并肩”演習創(chuàng)紀錄,1.4萬士兵,包括9000多名美軍,首次用上“提豐”導彈系統(tǒng),射程1800公里,直接覆蓋巴士海峽周邊。日本也摻和進來,提供防空雷達給菲律賓,幫著監(jiān)控中國海軍的進出。
地理上,這地方也添亂。巴士海峽雖說是太平洋進南海最寬的入口,但整體還是窄,航母這種大塊頭排水量大,動起來不靈活,容易被盯上。美軍潛艇埋伏或戰(zhàn)機偵察的風險高,封鎖起來相對容易。政治上,日本自衛(wèi)隊參與監(jiān)視,菲律賓讓美軍用基地,這些都讓中國航母通過的難度加大。網(wǎng)上有些分析說,一旦沖突升級,美軍實力還在中國之上,航母編隊很可能被堵在里面,出不了西太平洋,甚至影響統(tǒng)一臺灣的行動。
但中國海軍也沒閑著。2023年4月5日,山東艦編隊就穿越巴士海峽,進入西太平洋訓練,那時候正好蔡英文過境美國,會見麥卡錫,這舉動有針對性。9月11日,山東艦又一次通過,伴隨20艘軍艦,68架次軍機出動,包括運油-20加油機。10月26日第三次穿越,臺灣公布了監(jiān)控照片,美軍航母群靠近但沒阻攔。
2024年活動更頻繁,山東艦7月逼近菲律賓海域,美“羅斯福”號從南方進入南海,避開巴士海峽。10月,遼寧艦編隊繞蘇拉威西海返回,路徑靈活。2025年3月底到4月初,山東艦編隊搞“海峽雷霆2025A”演練,包括多艘055型和052D型驅(qū)逐艦,通過巴士海峽進入臺灣南部海域。
5月底到6月中,遼寧艦編隊出西太平洋,規(guī)模10艦,穿越第二島鏈,在南鳥島近海航行,艦載機起降上百次。同期山東艦在沖之鳥島東海域,雙航母首次同時現(xiàn)身太平洋,聯(lián)合作戰(zhàn)訓練。6月24日遼寧艦返回南海,7月初山東艦訪問香港,搭載殲-15和直-18。
福建艦作為第三艘航母,2024年5月海試,測試動力和電磁彈射,預計年內(nèi)服役,搭載殲-35。這些行動顯示,中國海軍把穿越巴士海峽當成常態(tài),沒被完全封住。中國有自己的反制手段。東風-17高超音速導彈覆蓋呂宋島600公里范圍,目前還沒國家能攔住。2023年美菲演習中,美“海馬斯”火箭炮5發(fā)全脫靶,暴露弱點,而中國WS-600L火箭炮精度高,能命中移動目標。
中美實力差距縮小,美國想靠一艘航母威懾中國的時代過去了。周邊國家關系在“一帶一路”下發(fā)展,不太愿意給美國提供基地卷入沖突。當然,風險還在。美軍在菲律賓北部部署陸基中導系統(tǒng),牢牢監(jiān)控巴士海峽。中國航母常規(guī)動力,補給依賴強,遠海持久作戰(zhàn)有壓力。俄烏沖突中,黑海艦隊被封鎖的教訓擺在那兒,波羅的海也成北約內(nèi)海。類似地,巴士海峽如果被完全堵住,中國海軍就得繞道,增加時間和暴露風險。
長遠看,中國海軍走向深藍是趨勢。2025年6月,中國雙航母穿越第二島鏈,挑戰(zhàn)美日島鏈戰(zhàn)略。分析認為,這展示遠洋作戰(zhàn)能力躍進,但也暴露補給鏈脆弱。菲律賓安全面臨中國威脅,但美菲合作有局限,工業(yè)空心化讓美海軍維護難,航母部署不超過五艘。馬六甲困境是中國能源漏洞,但巴士海峽更直接影響海軍機動。
總的來說,封鎖巴士海峽的困境存在,但沒到無路可逃的地步。中國多次突破證明有能力,美菲動作雖多,實際效果有限。未來取決于實力對比和技術進步,中國導彈和航母發(fā)展能平衡風險。美國報告里提,航母在各種角色中作用大,中國避免買錯平臺,正逐步解決動力和后勤問題。南海填海造島也幫著控制巴士呂宋海峽,打破第一島鏈掌控。
這事兒本質(zhì)是地緣博弈,美國想用島鏈限制中國,中國用實力突破。網(wǎng)上傳言夸大困境,但忽略中國進展。現(xiàn)實中,雙方都沒到攤牌,演習和部署更多是威懾。周邊如印度安靜,俄中印馬車恢復呼聲高,但中國外交穩(wěn)扎穩(wěn)打。最終,誰控制巴士海峽,誰就握住印太主動。中國有底氣,但得警惕封鎖升級。
從X上的帖子看,有人說中國航母補給依賴強,遠海作戰(zhàn)壓力大;還有人提雙航母突破第二島鏈,但補給鏈脆弱。菲律賓部署美導彈系統(tǒng),監(jiān)控海峽。中國多次穿越證明能力,但風險還在。地緣博弈持續(xù),未來看實力對比。
巴士海峽對中國海軍來說,是個瓶頸,但中國通過多次行動證明了突破能力。美國和盟友的封鎖動作頻頻,但實際效果有限。未來咋樣,還得看技術進步和實力變化。總的,這不是無路可逃,而是需要持續(xù)努力平衡風險。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