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大家來說說低成本彈藥的問題。為什么想起來講這個問題了?因為最近的新聞里報道一系列美國研發低成本彈藥的內容。最早有所謂的“黑胡子”高超音速導彈,說是高超音速導彈,但是拼命地在壓成本。發射裝置用的是“海馬斯”,指標也壓到了高超音速的最低的門檻——5倍音速。據稱這一款高超音速導彈,可以以比較低的成本,實現高超音速的打擊能力。
隨后又看到美國公布開發低成本無人作戰攻擊系統,英文縮寫是LUCAS。聽著名字好像是挺高大上,一看內容就發現,原來這就是一個美版的“伊朗小摩托”。據稱單價的成本4萬美元。
再往后又看到了一家美國的初創公司,L3哈里斯公司,研發所謂的“紅綠狼”精確打擊武器系統套裝。這個武器系統實際上就是一個低成本的巡航導彈,由直升機在空中發射,射程360公里。據稱大規模生產之后,一套的成本可以壓縮到30萬美元。
這事挺有意思。過去大家普遍認為,美軍財大氣粗,所以使用的武器大量的是高端的、精確制導的。而且在以前的那些年,美國人也在鼓吹所謂使用精確制導武器的好處,甚至講精確制導武器因為消耗的彈藥量較小,所以實際作戰成本會比常規彈藥更低。而且我們看過去的幾場局部戰爭當中,美軍在總結的時候,也在比較精確制導彈藥所使用的比例,占總彈藥的百分比是一場仗比一場仗要高。給人感覺美軍的未來彈藥將實現全面的高端化、精確制導化。
現在突然掉過個來,開始搞起低成本彈藥了。雖然也在強調精確打擊,但把成本控制提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有人說俄烏沖突的經驗教訓也對。但是其中這個道理,我們的軍迷網友早就給講得很明白了。記得我們軍迷網友有一句老話,叫做“沒有質量是不行的,沒有數量是萬萬不行的”。現在美國人也開始發現這個問題了。要想上數量怎么辦?就要壓低成本。估計美國人也看到這仗像俄烏沖突這樣打起來的話,實在是打不起了。
我們講高端的武器、高端的彈藥,主要解決的一個是夠得到、打得著、摧得垮的問題。用咱們以前通俗的講法,就是用來踹門的。問題是門踹開了之后怎么辦?門踹開了之后,大量的目標出現在你的面前,你還要用這種高端的、高成本的彈藥一個一個打嗎?這種玩法玩不起。于是就要搞低成本的彈藥。低成本的彈藥量大管飽,可以敞開了用。這也是美國最近為什么突然翻過頭來開始強調研發低成本彈藥的根本原因。
其實講到研發低成本彈藥,不只是美軍需要這么做,我們同樣需要這么做。咱們通常講缺什么補什么。過去這些年,我們真正缺的是高端的用來踹門的彈藥。這些年這一塊基本上補上來了。但是這一塊補上來了,相對低端的精確制導彈藥是不是又顯得缺了?所以研發低成本彈藥的問題我們同樣需要考慮。
當然這個問題對我們來說,優勢顯然要比美國大得多。畢竟我們的產業鏈的完善程度和成本的控制能力遠遠超過美國。不過美國的有些經驗也可以學一學。因為我發現前面提到的三款低成本彈藥,研發方都是一些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或初創企業。為什么呢?有名的軍火大鱷們都不愿意研發這種低成本彈藥。低成本彈藥便宜,所以利潤率低、賺錢少。除非仗打起來之后,消耗量大了、采購量大了,這個利潤才能上去。而作為不那么出名的小公司小企業,特別是有一技之長的初創企業,這種低成本彈藥的研發項目應該說還是很有吸引力的。
這一點我們是不是也應該向美國學一學?現在不是很多的民營企業講“民參軍”,我們也有很多的高科技初創企業。那么琢磨琢磨,低成本彈藥這一塊,是不是也是一條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