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曹磊
通訊員 王欣 毛思哲
近期以來,湖北武漢高溫持續,電網最大用電負荷已兩次突破歷史新高。7月18日,全省首個建設在變電站內的構網型儲能項目在武漢110千伏寶安變電站成功投運,在用電高峰期里能夠向主電網最高輸出電量2萬度,以削峰填谷的方式緩解電力設備負載壓力,確保高溫時段的可靠供電。
7月22日,在位于武漢市洪山區平安路與雅安街交匯處的110千伏寶安變電站內,供電運維人員正在對運行中的一整套儲能設備進行測溫,檢查投運以來的健康狀況。記者在現場看到,在變電站內大約500平方米的區域里,一共集合了4座儲能電池倉,以及逆電器、儲能控制室等大型電氣設備。國網武漢供電公司運檢部主任助理汪翔介紹,變電站內建設的這座儲能項目總容量達到1萬千伏安,一次最高可以向主電網的10千伏線路輸出2萬度電,在用電高峰期里承擔變電站主變壓器10%的負荷,有效降低區域供電的負荷壓力,為電網穩定運行提供強力支援。
“我們在110千伏寶安變電站建設的這一組儲能設備,相當于給變電站加裝了一臺不間斷電源。”汪翔說,整個儲能設備在負荷低谷時蓄電,高峰時放電,以居民無感知的方式接入主電網,能夠快速、有效地降低變電站主變壓器負載壓力,為夏季用電高峰期間的區域可靠供電,加上一把穩穩的“保險”。
記者了解到,為了讓這座變電站內的儲能項目盡快發揮削峰填谷的支撐作用,國網武漢供電公司在高溫期間克服了建設工期趕、天氣狀況差、設備進城難、夜間施工險、噪音管控嚴等各種不利因素,采用預置基礎、交叉作業和兩班對倒等方式確保了項目如期投運。截至7月22日,該儲能項目已完成安全充放電4次,累計輸送電量8萬度,有力保障了負荷高峰期里的區域可靠供電。
國網武漢供電公司變電檢修分公司副總經理涂春華告訴記者,為了確保110千伏寶安變電站儲能設備能夠盡早進場安裝,施工人員在不影響周邊居民正常生活的情況下開展“零點行動”,通過空中“搭積木”的方式,僅用十余天就完成所有設備的吊裝,有效助力儲能設備盡早發揮作用,保障區域內的居民家庭在高溫期間能夠穩定用電、安享清涼。
什么是構網型儲能系統?據介紹,傳統的儲能系統如同電網的“臨時工”,通過被動接收指令來存儲或釋放電能,而構網型儲能則扮演著“虛擬發電機”的角色,通過電力電子技術與控制算法模擬同步發電機特性,可以獨立構建電網電壓和頻率,主動參與電網調節,為電網注入電壓、頻率和慣量支撐,更高效強力地維持系統穩定。
(來源:極目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