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想過,在太陽系最邊緣的黑暗里,可能藏著一群“踩節奏”繞太陽轉的“太空舞者”?最近,天文學家就發現了一位“節奏大師”——它每繞太陽轉一圈,海王星剛好完成10次公轉!這種“10:1”的軌道默契,科學家以前可從沒見過。它的名字叫2020VN40,藏著太陽系外沿形成的關鍵線索。
一、藏在海王星“影子”里的罕見天體
2020VN40是一顆“海王星外天體(Trans-NeptunianObjects,TNOs)”,也就是運行在海王星軌道之外的小天體。它被發現的過程充滿“偵探感”:由哈佛-史密森天體物理中心主導的LiDO巡天項目(專門搜索高傾角遠日天體),用加拿大-法國-夏威夷望遠鏡、雙子星天文臺等多臺“宇宙之眼”,在太陽系邊緣的黑暗中“掃”到了它的蹤跡。
最讓科學家興奮的是它的軌道周期——海王星繞太陽一圈需要約165年,而2020VN40的公轉周期剛好是1650年!這意味著,當海王星完成10次“太陽之旅”時,2020VN40才慢悠悠地轉完1圈。這種“10:1”的軌道比例,是人類首次在海王星外天體中發現的“引力共振”現象。
二、它的“舞步”為何如此特別?
普通的共振天體(比如冥王星與海王星的3:2共振)有個“默契規則”:當它們靠近太陽時(近日點),海王星一定在軌道的另一端“躲著”,避免被引力“撞車”。但2020VN40偏偏打破了這個規則——從太陽系“上空”看,它的近日點竟和海王星的位置“貼貼”!
不過別擔心,這只是視覺上的“巧合”。2020VN40的軌道傾角大得離譜(想象一下,地球軌道像一張平鋪的圓餅,它的軌道卻像一根斜插的針),實際距離海王星遠到“八竿子打不著”。這種“投影對齊、實際分離”的軌道,是科學家從未見過的“引力新舞步”,就像在一首熟悉的歌里突然聽到了隱藏的副歌。
三、它的存在,藏著太陽系的“童年密碼”
“這是我們理解太陽系外沿的重要一步。”研究負責人RosemaryPike說。2020VN40的發現,至少透露了兩個關鍵信息:
海王星的“引力陷阱”:它可能是被海王星的引力暫時“抓住”的流浪天體,這說明海王星的引力影響范圍比我們想象的更遠;
高傾角軌道的秘密:過去我們對“平躺”軌道(和行星軌道面接近)的天體了解更多,而2020VN40這種“斜著轉”的天體,可能藏著太陽系形成初期的動蕩痕跡——比如行星遷移時的“引力擾動”。
未來,隨著VeraC.Rubin天文臺等更強大的望遠鏡上崗,科學家希望能找到更多像2020VN40這樣的“節奏大師”,拼出太陽系“童年”的完整畫像。
下次抬頭看夜空時,別忘了在最暗的邊緣,有個“10:1”的神秘天體正跳著獨特的太空舞。它的每一圈轉動,都是太陽系46億年歷史的“活化石”。
您認為這個“節奏大師”會是外星文明的導航信標?
還是太陽系誕生時的bug?
在評論區說出您的腦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