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敲定訪華了!但這一次訪華,很特殊。首先,他要來參加中國“九三大閱兵”。其次,特朗普也有可能來中國,但仍舊猶豫不決。但中俄雙方都希望特朗普來。為什么呢?俄方發言人佩斯科夫就主動發出邀請,希望特朗普與普京在北京會晤,促成俄烏和談的關鍵轉折。中方也對特朗普發去了邀請函,想借此機會,緩和中美貿易戰。但特朗普究竟來不來?還是留有懸念。其三,普京這一次訪華,要待四天之久,將開創訪華之旅最長時間表!
為什么普京要待4天呢?在俄烏進入大決戰的關鍵時刻,他來中國尋求哪些支持?能拿什么來交換呢?
一是,穩住中俄石油貿易。2024年,俄羅斯對華出口石油超過1億噸,占俄油出口總量的20%。中國不僅是俄油的最大進口國,也是俄羅斯經濟的壓艙石了。可西方仍舊不打算放過俄羅斯,而是想要進一步強化對俄制裁。特朗普就多次揚言,要對俄油征收二級關稅。也就是說,任何進口俄油的第三方國家,都將面臨美國的關稅制裁。一旦美國啟動這個二級制裁,那歐盟也必然跟進。
這個二級制裁看起來是針對俄羅斯的,但實際上卻是針對中印的。因為中印恰好就是俄油的前兩大進口國。其中,印度40%的石油都來自于俄羅斯。面對美國的二級制裁威脅,印度幾乎無牌可打。為什么?因為印度既沒有稀土產業鏈,也沒有龐大的制造業。美國對印度市場的依賴度極小。為了防范潛在的風險,印度也是做好了隨時拋棄俄油的準備。一旦二級制裁啟動,印度將立即放棄俄油,轉向加拿大、巴西、圭亞那等產油國。
印度的石油進口名單,也從27個國家,迅速拓展到了39個國家。面對印度隨時可能的背刺,俄油對中國市場的依賴度就更大了!穩住中俄石油貿易,就成了普京的頭等大事!
二是,加速推進中俄天然氣二號線的開工。光靠石油出口,已經很難滿足俄羅斯的經濟需求了。因為俄烏戰爭持續深入,西方制裁越來越緊,俄羅斯財政壓力越來越大。俄油對華出口超過1億噸,已經逼近極限值了。就算俄羅斯想擴大出口量,中國也吃不下了。但天然氣就不同了,它是清潔能源,中國愿意擴大天然氣進口,以取代石油。那為什么中國天然氣管道二號線遲遲沒有開工呢?第一大原因就是價格沒談攏。
可現在,形勢不等人,普京不能再拖下去了。他必須加速敲定中俄天然氣二號線。至于線路選擇?也有了三套方案。一是,走阿爾泰山,直接進入中國新疆,連通“西氣東輸”工程。這條線路雖然短,但施工難度大,需要克服高山阻隔,惡劣氣候等,并不是最優選。二是,穿越蒙古國,構建“中蒙俄”三國天然氣聯盟。好處是,路線短,地勢平坦,投資成本低,但壞處是,蒙古國要收一道過路費,還存在被第三方卡脖子,斷供的風險。三是,繞過蒙古國,直接從東北入境,成本可控,也無需經過第三國,是最優的方案。
但最終選哪個方案?還得中俄共同敲定。
第三是,礦產股權合作,這非常關鍵!中俄能源貿易規模已經非常大了,但中國卻遲遲沒有打入俄羅斯礦產的股權合作。在庫頁島油氣項目中,美國、日本以及印度都持有股份,唯獨中國公司沒有持股。這是非常不合理的。因為中國是俄油、俄氣的最大買家,卻沒有實現上游油氣開發的股權捆綁。那中國憑什么長期大量進口俄油?只有股權捆綁,才能帶來長期合作。比如伊拉克最大的油氣田開發權,就交給了中國公司。在有股權優勢的情況下,中國自然選擇大規模進口伊拉克石油。
如今,俄羅斯油氣田也到了該對中國開放股權合作的時候了。比如,雙方成立合資公司,各自持股50%,聯合開發北極油氣田等。畢竟,俄羅斯至今還在“俄越石油公司”中,持股50%。而這個“俄越石油公司”,主要就是開發南海油田。
可以說,現在就是中國向北開拓,爭取拿下俄油開發權的一個歷史性機遇。這個機遇,我們能否把握住?就看普京的誠意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