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的話】
當太湖的晨霧漫過黿頭渚的石階時,清名橋下的古運河正流淌著千年歲月。無錫,這座被江南煙雨浸潤的城,藏著太多需要俯身細品的故事。我們想以筆墨為舟,載你駛入無錫的肌理深處。
且去讀那些沉默的建筑,每一塊磚石都在低語,訴說著這座城從漁港到商埠,從桑蠶之鄉到創新高地的蛻變。
再去讀那些鮮活的地名,當我們在地圖上指尖劃過一個個名字,觸到的不僅是地理坐標,更是一串被時光打磨得溫潤的文化密碼。
更要讀那些帶著煙火氣的傳承,舌尖與指尖的技藝,恰是無錫人最生動的生活哲學。
我們將循著“錫有名品”的醇香,踏著“錫有名景”的詩行,在非遺工坊里看匠心流轉,在老街深巷里尋歲月痕跡。
即日起,無錫發布特別開設“深讀無錫” 專欄,旨在通過深入的報道、生動的講述,帶領讀者走進無錫的每一個角落,探尋這座城市的人文魅力與發展活力。在接下來的時間里,讓我們一同 “深讀無錫”,解鎖城市的更多精彩,感受無錫的獨特魅力。
今日推出
最憶是無錫之伯瀆橋頭尋“吳事”
三千多年前
泰伯奔吳
開鑿出中國第一條運河
一、千年傳承——文化基因
千年以前,泰伯南奔
將謙退、廉正、務實、無私的處世準則
刻進了當地人的文化基因中
將持久安穩的農桑技術
傳播到了尚未開發的吳地蠻荒中
將發展為民、與民便利的執政方針
落實在了運河水道的開鑿中
千年以來,基因不改
在一代又一代無錫人的
艱苦創業、辛苦經營中
愈發清晰、深刻
其中最鮮明的“讓德”
更是成為一種文化基因和文化自覺
深深植根于無錫的文脈之中
成為無錫廉潔文化的鮮明特征
二、商貿興盛——宜業傳統
“下塘十里盡燒窯”
這是對伯瀆橋下
無錫商業興盛的生動描繪
無數商旅來來往往
踏遍了伯瀆橋的每一塊磚
北堍的南下塘布
莊、米行、錢莊鱗次櫛比
南堍的大窯窯火熊熊
出產的 “金磚” 沿運河直抵京城
鋪就紫禁城的輝煌
如今
現代航運的發展
并未磋磨伯瀆橋的營建初心
成為無錫人宜業傳統的最真實注腳
橋面的每一塊磚頭
鐫刻著明清漕運的傳奇故事
也銘記著實業救國的熱血記憶
三、運河之眼——時代脈搏
乙巳蛇年
除夕夜的伯瀆橋畔燈火通明
這里是2025年央視總臺春晚
無錫取景地之一
它所承載的文化內涵在時代脈搏中
迸發出新的歷史價值
它見證了運河申遺成功后
無錫對文化遺產的精心呵護
也親歷了古運河景區
從貨運碼頭到文旅地標轉型
“運河之眼”凝望著千年的吳文化基因
記錄著江南水鄉
從農耕文明到工商繁華的變遷
站在伯瀆橋頭
腳下的青磚拱橋仿佛是
時光編織的經緯
一頭牽著三千年前
泰伯鑿河的青銅鑿痕
一頭連著當代運河畔的市井煙火
站在伯瀆橋頭
水流千年,橋連古今
那些刻在磚石里的吳事
正隨著運河的波光
流向更遠的未來
來源:無錫博報“最憶是無錫”項目團隊、無錫發布、無錫廣電
文字:王昕瑞(實習)、王雪靜
封面圖:張靜
編輯:李倩
校對:嚴琳
責編:楊珍
點贊+轉發
分享小伙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