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之前,辛苦您點擊一下“關(guān)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伊朗萬萬沒想到,特朗普繞了一大圈回來,最后又放話隨時要“炸”他們。
可讓人意外的是,伊朗的四大盟友這次卻集體沉默,誰也沒站出來撐腰。偏偏在這節(jié)骨眼上,中俄卻像是“意氣用事”般突然插手。
誰能想到,中東棋局會如此反常。伊朗看就要與美國、以色列再次對峙,然而,那些曾為它流血的“鐵桿盟友”們,這次卻集體選擇沉默。
就在外界普遍認為伊朗處境艱難之時,中國和俄羅斯的代表,卻在7月22日悄然抵達德黑蘭,與伊朗舉行了專門針對核協(xié)議的三方閉門會談。
上一輪沖突的引起的輿論還沒消停,美國和以色列就又發(fā)話了:軍事打擊只是個開始,不是結(jié)束。只要伊朗敢在核武器的路上踩油門,后續(xù)的打擊隨時會到。
五角大樓的報告非常現(xiàn)實,說之前的空襲只讓伊朗的核設施晚了幾個月開工,遠談不上癱瘓。
這評估,反倒像是給了伊朗一顆定心丸。德黑蘭的高官們立刻隔空放話,核研究是民族自尊心,絕不看美國和以色列的臉色。外交部長更是直言,鈾濃縮這事兒,我們一天也沒停過。
這等于直接把火拱到了白宮門口。華盛頓的回應又快又狠,先是在社交媒體上暗示:“既然沒炸爛,那我們不介意再來一次。”緊接著,財政部的大棒也揮舞起來,警告中國要是再買伊朗石油,就等著被征收100%的懲罰性關(guān)稅。
這一套連招下來,比起特朗普都有過之而無不及,擺明了要往死里摁。
但詭異的是,被逼到墻角的伊朗,卻展現(xiàn)出一副讓人捉摸不透的身段。伊朗總統(tǒng)佩澤希齊揚一邊自曝曾被以色列暗殺、腿部落下殘疾,一邊又松口說,核武器問題“可以談”。
他不僅想跟美國談,還主動把橄欖枝伸向了歐洲,跟英法德的談判桌都已經(jīng)搭好,就定在本月25號。
這葫蘆里到底賣的什么藥?這其實是伊朗的改革派一直的念想:就是用核能力這張牌,去撬動西方的經(jīng)濟制裁。哪怕過去被制裁了很多次,交了無數(shù)“學費”,但為了國內(nèi)經(jīng)濟能喘口氣,這份期待始終沒死。
這次局勢再次升級,最反常的,就是伊朗那些“抵抗之弧”盟友們的集體沉默。
胡塞武裝、黎巴嫩真主黨、哈馬斯、伊拉克民兵……這些過去活躍在中東頭條的組織,哪個不是伊朗的鐵桿?以往伊核問題一有風吹草動,他們早就搖旗吶喊,甚至真刀真槍地上了。
可這次,大家都像約好了一樣,成了悶葫蘆。
原因不難猜,兩個字:失望。上回美伊眼看就要擦槍走火,結(jié)果伊朗的報復行動卻被盟友們評價為“做樣子”。伊朗提前通知美方,速戰(zhàn)速決,更像是一場心照不宣的表演賽。
這讓那些替伊朗吸引火力、真金白銀付出代價的兄弟們怎么想?我們在這邊拋頭顱灑熱血,你那邊卻點到為止?這種“不夠硬氣”的操作,著實寒了心。
更現(xiàn)實的是,伊朗的“表演”剛落幕,以色列的報復性轟炸就立刻跟上,精準地砸向了那些聲援過伊朗的真主黨和哈馬斯據(jù)點。
血淋淋的教訓讓大家明白,替大哥出頭的成本太高了。
長年的沖突,也讓這些抵抗力量累了,打不動了。經(jīng)濟凋敝,人員銳減,未來的援助還是個未知數(shù)。當疲憊和失望壓倒了忠誠,沉默,就成了最無奈也最理性的選擇。
就在美國以色列威脅伊朗,伊朗孤寂無援準備奔赴歐洲談判桌的前幾天,一個誰都沒想到的大事發(fā)生了。
7月22日,中國和俄羅斯的代表,悄然抵達德黑蘭,與伊朗舉行了三方閉門會談。
議題很明確:專門聊核協(xié)議。
這個時間點,選得實在太微妙了。一邊是美國“不排除轟炸”的最高威脅,另一邊是財長對中俄伊石油貿(mào)易的制裁警告。此時去德黑蘭,無疑是頂著風險去的。
中俄顯然想得很明白。如果此刻選擇缺席,就等于把伊朗核問題的全部話語權(quán),拱手讓給了西方。
到時候,美歐坐地起價,談出個什么結(jié)果,很可能把中俄的利益也一并“賣”了。與其被動接受,不如主動入局。
中俄此行,絕對不是簡單的“意氣用事”。背后是赤裸裸的現(xiàn)實利益。
作為伊朗核協(xié)議的原始締約方,作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俄天然就有資格和責任坐在談判桌上。這不光是權(quán),更是義務。
對中國來說,中東的穩(wěn)定,直接關(guān)系到能源的飯碗和“一帶一路”的布局。和伊朗盤根錯節(jié)的經(jīng)貿(mào)關(guān)系,更不可能說斷就斷。這片地方要是亂了,中國的海外利益就要跟著遭殃。
對俄羅斯而言,邏輯同樣清晰。它和伊朗在敘利亞是并肩作戰(zhàn)的盟友,更不希望看到美國在中東一家獨大,徹底擠壓自己的戰(zhàn)略空間。參與多邊談判,是刷存在感、保住地盤的最有效方式。
所以說,這趟德黑蘭之行,與其說是為伊朗“兩肋插刀”,不如說是為守住自己牌桌上的位置。
伊朗在軍事上或許讓盟友失望了,但它手里攥著核技術(shù)、攪動地區(qū)局勢的這張牌,依然分量十足。對德黑蘭來說,在“兄弟”靠不住的時候,尋求中俄這兩個重量級玩家的支持,無疑是最務實的選擇。
中國和俄羅斯的加入,讓如今的伊朗核問題,從美伊之間的“二人轉(zhuǎn)”,變成了一場多方參與的“權(quán)力的游戲”。
美國想用極限施壓一錘定音。伊朗則在鋼絲上跳舞,一邊強硬對峙,一邊尋找妥協(xié)的出口。曾經(jīng)的地區(qū)盟友們,則在失望和疲憊中選擇了觀望。
華盛頓的蠻力確實可怕,但國際政治從來不是靠誰的拳頭硬就能解決所有問題。
最終,還得回到談判桌上,在爭吵、妥協(xié)與交換中找到那個微妙的平衡點。
德黑蘭這場三方會談,究竟會如何改變牌局的走向,沒人能預知。
但它清晰地宣告了一件事:中東這盤棋,正在以一種誰都沒想到的方式,重新洗牌。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