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一到,大學生們揣著“既能賺錢又能發光”的美夢扎進家教圈,結果三天就被現實按在地上摩擦。有個學師范的朋友吐槽:“原以為是去當人類靈魂工程師,沒想到是來做熊孩子情緒垃圾桶的。”
低年級小孩主打一個“熱暴力”,你在黑板上寫“1+1=2”,他能在作業本上畫奧特曼打怪獸,橡皮擦能扔出流星錘的弧度,課本里夾著半包辣條。有次我親眼見個女生教乘法表,教到“三七二十一”時,那小祖宗突然站起來敬禮:“報告老師,我想拉粑粑!”等她從廁所回來,發現孩子把練習冊折成了紙飛機,正往空調出風口里塞。
高年級更絕,玩的是“冷暴力”。你唾沫橫飛講函數,他戴著耳機點頭,摘下來問“老師你剛才說啥?”最狠的是個高二男生,全程盯著手機,你以為他在打游戲,湊近一看——人家在刷考研政治,還淡定地說:“這題你不一定會。”
最魔幻的是家長。你氣到想辭職,他們端著切好的西瓜出來:“老師辛苦了,孩子就這樣,我們都習慣了。”你說這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他們嘆口氣:“隨他爸,當年上課凈看窗外。”更絕的是有個媽媽直接攤牌:“其實我們也不是非要他學多好,主要是找個人看著他,別在家拆家。”合著這錢不是請老師,是請了個“人形防拆報警器”。
有次我給個三年級小孩講作文,題目是《我的爸爸》,他提筆就寫:“我爸爸每天抱著手機,媽媽說他上輩子是個充電器。”我正想夸他比喻生動,他媽突然從廚房探出頭:“別聽他胡說,他爸那是在忙工作!”轉頭又對我擠眼睛:“老師你別當真,童言無忌。”
現在大學生家教圈流行一句話:“沒被孩子氣到飆眼淚的,不算完整的暑假。”有個學心理的姑娘發明了“深呼吸三步法”:孩子拆筆時默念“他是祖國花朵”,撕作業時告訴自己“有錢賺有錢賺”,家長說“孩子還小”時,就在心里唱《莫生氣》。
說到底,這哪是做家教,分明是提前體驗當爹當媽。不過也有好處,有個男生教了半個月后,居然治好了多年的低血壓——每次上課前測血壓,比健身房舉鐵后還高。看來這錢賺的,不僅是課時費,還有“情緒抗壓能力增值服務費”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