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分為甲、乙、丙、丁、戊五型,屬于我國法定報告的乙類傳染病。其中,甲肝和戊肝發病呈急性病程;乙肝和丙肝則易慢性化,因可能引發肝硬化和肝癌而備受關注。
今年“世界肝炎日”的主題為“社會共治 消除肝炎”,呼吁全社會共同努力參與,控制病毒性肝炎流行,朝著“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衛生危害”的目標邁進。
一、傳播途徑
甲肝和戊肝:主要經消化道傳播,通過食用被病毒污染的食物(水產品、肉制品、果蔬等)或水傳播。
乙肝和丙肝:人體可通過破損的皮膚或黏膜接觸被肝炎病毒感染的血液和體液而感染,以下情況可能造成病毒傳播:
①共用注射器(如吸毒);
②使用非一次性或未嚴格消毒的針具和醫療器械開展侵入性操作(如針灸、拔牙、內鏡檢查、文身、穿耳洞等);
③家庭內密切接觸(如共用剃須刀、牙刷、搓澡巾、指甲刀等);
④無保護性行為;
⑤母嬰傳播(多因在分娩時接觸HBV陽性母親的血液和體液而感染)。
此外,丁肝病毒作為一種缺陷病毒,在乙肝病毒的輔助下才能感染人體引起疾病,其傳播途徑同乙肝。
二、預防措施
甲肝和戊肝:接種甲肝和戊肝疫苗可有效預防甲肝、戊肝感染。同時,日常生活中還應注意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烹飪過程中注意生熟分開,保證肉制品、水產品等徹底煮熟后再食用;不吃生食、不喝生水;飯前便后及時洗手。
乙肝和丙肝:接種乙肝疫苗是預防乙肝最好的辦法;丙肝病毒分型較多且容易變異,目前尚未研發出疫苗,可從阻斷傳播途徑角度進行預防。
三、規范治療
甲肝、戊肝:病程多為自限性,沒有特效藥物,治療以對癥為主,通常預后良好;有基礎性疾病和慢性肝病者感染,易發展為重癥肝炎,應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及時進行治療,以免病情加重。
乙肝:并非所有乙肝感染者都需治療,應根據肝功能水平、病毒載量、肝臟疾病嚴重程度和年齡、家族史等因素綜合評估疾病進展風險,決定是否需啟動治療。
丙肝:已進入“可治愈時代”,多種丙肝直接抗病毒藥物(DAAs)已納入醫保報銷目錄,95%以上的丙肝感染者口服藥物3個月即可得到治愈。
為讓全社會更多了解肝炎預防、診斷與治療的相關知識,上海市衛生健康公益咨詢服務中心特邀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感染病科陳小華教授、徐匯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慢性傳染病管理科段蓉副主任醫師,于7月24日下午通過在線訪談及電話咨詢方式,提供相關咨詢和指導。
陳小華
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
感染病科 主任醫師
段蓉
徐匯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慢性傳染病管理科 副主任醫師
時間:7月24日 13:30-14:30
地址:請點擊“”鏈接進入提問頁面,加入您想了解的問題,屆時將由專家為您解答。
微訪談:@健康上海12320微訪談(新浪微博)
專家坐堂:14:30-15:00,歡迎撥打12320咨詢。
封面及配圖來源:攝圖網
投稿提示
歡迎本市衛生健康工作者投稿,相關科普文章與視頻等經所在科主任審閱后,投稿至單位宣傳部門,經宣傳部門提交“健康上海1232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