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岳陽日報報道,近日,《岳陽開放大學與岳陽市燒烤協會產業共建戰略協議》簽約儀式舉行,宣布共建全國首個聚焦燒烤產業的產教融合實體平臺“岳陽燒烤研究院”和“岳陽燒烤產業學院”。據介紹,“岳陽燒烤產業學院”將面向社會培訓燒烤人才,面向從業人員開展學歷提升,提高技術素質和創新能力;面向初中畢業失學學生開辦“岳陽燒烤”專業,做強做大岳陽燒烤中職教育。
此消息一出,輿論嘩然,有人質疑“大學研究燒烤太‘掉價’”,有人嘲諷“職業中專學燒烤不如街頭拜師”,甚至批評“浪費資金”。然而,細究之下,這些爭議多少有些“何不食肉糜”的傲慢,燒烤產業學院的成立,不僅不是嘩眾取寵,反而是職業教育對接市場需求的一次務實創新,值得肯定而非嘲諷。
岳陽燒烤作為南派燒烤的代表,年產值超20億元,帶動5萬從業人員,擁有2000多家門店,然而,這一行業長期面臨三大痛點:標準化不足、人才斷層、管理粗放。從業者平均學歷多為初中畢業,素質參差不齊,部分門店甚至因食品安全問題屢遭投訴。
燒烤產業學院的設立,正是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它并非單純教人“烤串”,而是圍繞整個產業鏈展開,制定《岳陽燒烤行業標準》,編寫《岳陽燒烤工藝學》《岳陽燒烤經營管理》等教材,培養既懂技術又懂管理的復合型人才。這種系統化的職業教育,恰恰是街頭拜師無法提供的。
爭議的核心,其實是對職業教育的刻板印象,在許多人眼中,大學應該研究“高精尖”課題,而燒烤這類“市井手藝”不配登堂入室。然而,職業教育的本質是培養就業技能,而非學術研究。正如潛江龍蝦學院、柳州螺螄粉產業學院的成功案例所示,職業教育與地方特色產業結合,不僅能提升行業水平,還能為年輕人提供實實在在的就業機會。
燒烤產業學院的招生對象主要是初中畢業生和社會從業者,課程設置中實踐占比超50%,甚至100%實操。這意味著,它并非在“浪費教育資源”,而是在為被傳統教育體系淘汰的群體開辟新出路。正如一位從業者所言:“烤了10年的燒烤,客人叫我師傅,城管叫我盲流。一本國家認可的資格證,就是我們的尊嚴。”
部分人認為,燒烤的精髓在于“經驗”,學校教不出好手藝。但現實是,缺乏科學訓練的從業者往往僅憑感覺操作,導致食品安全隱患頻發。例如,炭烤溫度控制不當可能產生致癌物,而卡式爐使用不規范甚至可能引發爆炸。
燒烤產業學院的課程不僅教授烤制技術,還涵蓋食品安全、營養學、門店運營、自媒體營銷等現代餐飲必備知識。這種系統化培訓,能讓從業者從“憑經驗干活”升級為“科學化操作”,從而提升行業整體水平。正如一位燒烤店主所說:“統一技術標準、衛生規范和服務流程,對餐飲業是好事。”
燒烤產業學院引發的爭議,本質上反映了社會對職業教育的長期輕視,人們可以接受大學開設葡萄酒品鑒、高爾夫管理等“小眾專業”,卻對燒烤這樣的民生行業嗤之以鼻。這種偏見,恰恰是職業教育發展的一大障礙。
事實上,職業教育的價值不在于名號是否“高大上”,而在于能否真正解決就業、推動產業升級。潛江龍蝦學院的畢業生首年平均工資達7000元,就業率近100%,這樣的成果,難道不比空談“學術價值”更有意義?
燒烤產業學院的成立,是一次值得鼓勵的探索。它讓職業教育真正回歸“就業導向”,為底層勞動者提供了提升技能、獲得認可的通道。與其糾結“研究院”的名號是否合適,不如關注它能否培養出市場需要的人才。
正如一位燒烤老師傅的感慨:“我烤了30年串,總覺得自己低人一等。現在國家說這是‘料理師’,我的孩子終于敢告訴同學,爸爸是做什么的了。” 職業無貴賤,技能有尊嚴。燒烤產業學院的意義,或許正在于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