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記者 魏哲哲
執行工作是保障當事人勝訴權益的最后一道防線。如何確保債務人按期履行義務,保護好債權人利益?浙江省金華市中級人民法院創新推出的“三張清單”制度起到了很好作用。
一次,胡某在永康市某公司廠房作業時,因發生意外造成腿部截肢,永康市人民法院判決發包方公司、雇主周某、施工方呂某承擔賠償責任。案件進入執行程序后,呂某等人卻一直拖延,拒絕履行義務。
債務人有沒有錢?能不能拿到錢……對于胡某急切關注的問題,永康法院積極開展線上線下財產查控,并及時制作了“財產查控清單”送達雙方當事人。
“發出‘財產查控清單’,一方面督促債務人履行義務,另一方面向申請人列明底數,同步開放財產線索線上反饋渠道,促成申請人與法官在被執行人財產線索方面的信息互通,形成雙向反饋閉環。”執行法官介紹。
“財產查控清單”發送后,該公司與周某24小時內付清款項25萬余元。然而,呂某并不配合。
執行困境能否打破?“財產查控清單”發送后,胡某向法官反饋,“呂某還經營出租挖機生意。”根據這一線索,執行干警通過現場蹲守、明確挖機權屬后,促成呂某承諾以出售挖機所得款項履行賠償義務。
那么,下一步的處置進展如何?對此,法院通過“財產處置清單”及時動態告知財產評估、售賣進展等實時信息,解除申請人的疑慮,減少當事人誤解。最終,胡某順利拿到了呂某應支付的31萬余元賠償款。
“執行工作進展到哪一步了?能不能拿到錢?能拿到多少錢……這是申請執行人迫切想知道的。”金華法院院長葉向陽介紹,為了更好保護債權人權益,近年來,金華法院在執行工作的關鍵節點向當事人及時推送告知信息,通過財產查控、財產處置、案款分配“三張清單”曬明細、亮進度、明去向,推動執行更規范、過程更透明、群眾更信賴。
通過“三張清單”,有效解決了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在提升當事人的參與感中增強對執行的監督,不僅更有效實現債權人權益,還能更好獲得債權人的理解認同。
為了加強外部監督,金華法院還聘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及金融行業工作人員等擔任執行監督員,在重點案件執行、重大活動開展、矛盾糾紛化解等工作中監督執行,在規范落實“三張清單”過程中實時監督、建言獻策。
“通過外部監督,確保‘三張清單’發揮實質性作用,同時以‘三張清單’為抓手,杜絕腐敗發生。”葉向陽介紹,金華法院將“三張清單”落實情況作為案件結案評查標準之一。“三張清單”未制作、未發送、告知內容不全均不得結案,同時嚴格落實投訴必查、超時限查控必查、未履行告知必查,促進執行規范化。
在“三張清單”制度的推動下,截至今年5月底,金華市執行完畢率、首執案件終本率、執行到位率相比2023年改革前分別優化11.72、11.78和17.2個百分點。
《 人民日報 》( 2025年07月24日 19 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