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國家能“蠢”到什么地步?看看瑞典就懂了,這地方三十年前富得流油,人均GDP吊打美國,靠賣軍火躺著數錢,街上安全得能讓孩子隨便撒歡。結果現在滿大街難民扎堆,本地人躲在家里不敢出門——你猜怎么著?全是他們自己“作”出來的。
“我們不應該拒絕難民,他們都是善良的,我們應該接受他們,瑞典是博愛之都,我們要尊重難民的人權,居民也要跟他們生活在一起。”
很難想象瑞典這樣一個北歐模范國家會把自己推向火坑嗎,別人拒絕難民,他說要尊重人權,大肆接納,難民頻頻在瑞典發生惡性事件,他們要提供更多的社會福利給難民,難民打砸搶,瑞典反而放開接納難民的通道。
總之不管難民的數量有多少,瑞典大包大攬全部接手,哪怕是被英國嘲諷“強奸之都”也不改變自己的作風,畢竟如迪安自認為他社會福利好,就應當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要當人類之光,可誰能想到卻成了如今這樣人人畏懼的地方。
倘若時間回到20年前,不知道瑞典是否會接納難民,但現在瑞典鐵定是悔不當初,后悔在別人拒絕接納難民的時候,他當出頭鳥,非要展示一波自己的愛心。
遙想30年前的瑞典,可以稱得上是人間天堂,人人都想有一個瑞典戶口,將人人平等、男女平等貫徹到了極致,要說哪個國家更靠近理想之國,瑞典絕對有一份。
瑞典奉行絕對的自主,不接受別人對他的干涉,也不會主動干涉別的國家,對北約沒有絲毫興趣,甚至連二戰都很少波及瑞典,跟美國一樣兩頭押寶,剛開戰就對德國英國說,你們打仗,我不打,但是也別想來欺負我,我的軍隊投資不比你們差多少。
瑞典是典型的誰贏他們幫誰,誰占據優勢他們幫誰,但始終不參與任何戰爭,擴建軍隊也只是為了自保,當然人家也有輝煌的歷史,反法戰爭抵御拿破侖,瑞典是主力國家,二戰結束后,瑞典又是收購又是合并,拉了不少工業設備。
二戰結束后,因為自身沒有受到太大波及,軍事力量保持的相對比較穩定,也沒有人敢招惹,讓他有了一段飛速發展的機會,也不用因為北約受到美國的制裁。
有了軍事上的支持,吃到二戰結束的紅利,經濟上的加持,瑞典的社會福利也加持到了極致,產假以年做單位,生個孩子一年半產假不成問題,生下來就給孩子送錢,甚至是在瑞典定居的外國人,只要居住超過一段時間,瑞典也給送錢,教育幾乎免費。
從方方面面把瑞典打造成“理想國”,哪怕是在家當宅男,光憑社會福利就能領到領到不少的錢,這樣的風土人情,再加上教育風格,讓瑞典吸納了不少有錢人的到來。
也許是常年的高福利生活讓生活在蜜糖罐里的瑞典膨脹了,在難民大舉入侵歐洲的時候,瑞典喊出了保障人權的口號,宣揚自己的人文主義,大家都明白瑞典想在樹立名聲。
瑞典也是錢多的沒地方花了,對難民仿佛是對待上帝一樣,光是給難民的暫住地比國內大部分酒店都要豪華,給難民的社會福利,讓不少歐洲國家都為之羨慕,手把手教難民如何在瑞典生存下來。
要說幫助難民也沒什么,但問題在于,瑞典善心發作,其他的國家都是嚴格審查,嚴禁嚴出,瑞典可倒好,審查極其松散,根本不在意這些難民的背景、性格,在難民數量少的時候還好,等到難民數量越來越多,矛盾就集中爆發了。
瑞典對難民好,但難民可不接受瑞典的好意,各種民事、刑事案件一個接一個的來,縱火案差不多一天一起,搞得本地人都接受不了,怨聲載道,原本和睦的國家被難民搞得一團糟,偏偏瑞典為了人權考慮,又不敢對這些難民大肆遣返。
源源不斷的難民扎根,瑞典的情況更加糟糕,超出了瑞典自我調解的范圍,曾經的福利之都變成“強奸之都,甚至都用不了一代人,但要恢復曾經的人間天堂,恐怕50年都不夠。
信息來源:16萬難民涌入后 這個高福利國家出現危機——參考消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