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58llo42779
肌營養不良是一組以進行性肌無力和肌肉萎縮為特征的遺傳性疾病,主要表現為運動能力減退、步態異常,嚴重者可累及呼吸和心臟功能。西醫治療多以營養支持、康復訓練為主,但難以阻止病情進展。
中醫認為,肌營養不良與脾腎虧虛、氣血不足密切相關,其中脾胃虛弱是常見證型之一。該證型患者多表現為肢體無力、肌肉萎縮,活動后加重,伴面色萎黃、食欲不振、大便溏薄、神疲乏力等,舌淡胖有齒痕,脈細弱。
病例:
患者情況:男性,15歲,進行性雙下肢無力5年余,初期僅表現為跑步易跌倒,近1年癥狀加重,出現爬樓梯困難、蹲起費力。
刻診表現:
脾胃虛弱:食欲減退,食后腹脹,大便溏薄,舌淡胖有齒痕。
氣血不足:面色萎黃,神疲乏力,氣短懶言,肌肉瘦削。
肝腎虧虛:腰膝酸軟,發育遲緩,夜間尿頻。
脈象:細弱無力。
辨證:
患者先天稟賦不足,后天失養,導致脾胃虛弱,氣血生化無源,肌肉筋脈失養,發為痿證。
治則:
健脾益氣,補肝益腎,強筋壯骨。
方藥:
健脾益氣:黃芪、黨參、白術、茯苓(健脾益氣);山藥、蓮子(補脾固精)。
補肝益腎:熟地黃、山茱萸、枸杞子(滋補肝腎);杜仲、續斷(強筋壯骨)。
活血通絡:當歸、雞血藤(養血活血);牛膝、桑寄生(引藥下行)。
調和氣血:炙甘草、大棗(調和諸藥)。
療效:
服藥3個月后,患者食欲改善,體力增強,下肢力量較前提高;堅持調理一段時間后,肌肉萎縮速度明顯減緩,運動功能得到改善,生活質量顯著提升。
案例啟示
- 辨證精準:抓住"脾胃虛弱,氣血不足"病機,重視后天調養。
- 用藥得當:健脾與補腎并重,兼顧活血通絡。
- 綜合調護:配合適度康復訓練,營養支持,鞏固療效。
肌營養不良雖屬疑難病癥,但中醫通過辨證論治,尤其是針對脾胃虛弱型患者,以健脾益氣、補肝益腎為主,常能改善癥狀、延緩病情進展。若您或家人有類似問題,建議盡早就診,在專業中醫師指導下系統調理。
(注:本文僅供參考,文中方藥需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切勿自行套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