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華僑生聯考,真是成了超級大笑話!!!
過去以為有了“外籍”,500分上岸清北,學渣保底985/211。
結果今年的華僑生聯考直接宣告:
家長們別做夢了,低分撿漏時代結束了!
前段時間,華僑生聯考分數正式出爐!
當天就有考生發帖表示,自己634分,不知道去哪里讀書。
這可不是凡爾賽,今年華僑生聯考文史類本科最低錄取線飆升至430分,理工類更是達到了460分,相較去年分別上漲65分和70分。
重點院校的分數線更是達到了510分、560分的高門檻,甚至超過內地高考一本線。
華僑生聯考進入全新的內卷時代,過去能夠穩上985的分數,可能今年連本科都沒有機會了...
01
— Dr小魚 —
分數線暴漲
十年來漲幅最大記錄
2025年聯考本科批次分數線出爐后,幾乎所有批次、所有類別都出現大幅上調,漲幅遠遠超出預期。
普通類本科文史類最低錄取控制線從2024年的365分提高到430分,整整漲了65分,漲幅達17.8%;
理工類則從390分提高到460分,漲了70分,漲幅達到17.9%。
重點院校的高分線漲幅更驚人:理工類高分線由去年510分升至560分;文史類高分線由465分漲至510分。
而作為一向兜底的藝術、體育、預科類分數線,也紛紛大幅上漲。
藝術、體育類文史和理工類的分數線從2024年的265/290分統一漲到330/360分;
預科線提升至410/440分,個別名校如暨南大學更是抬高到文史類490分、理工類540分,幾乎追平普通高考的211錄取門檻。
分數線的突飛猛進,讓不少原本心態輕松的考生措手不及。許多去年能上本科的分數,今年甚至連預科都難進。
更何況高分不等于安全,低分更是舉步維艱。除了分數線飛漲,今年的整體錄取率可能首次跌破53%,創三年新低。
從實際數據來看,僅憑分數很難難判斷勝負,真正決定命運的,是在全體考生中的排位。根據今年的情況,
普通本科線:文史類:430分 ≈ 排在第2,900名左右理工類:460分 ≈ 排在第3,800名左右
重點高分線:文史類:510分 ≈ 排在第1,355名左右理工類:560分 ≈ 排在第1,862名左右
同樣是430分,2024年還能夠穩進本科,到了2025年卻只能算剛剛過線,真正能否被錄取還要看排位。
02
— Dr小魚 —
2025華僑生聯考
低分上名校的紅利結束
錄取分數線漲幅如此之高,其實并不讓人意外。
今年華僑生聯考報名人數達到11,882人,相比2024年的10,320人,增長15.1%,增幅為歷年之最。
更關鍵的是,這一增長幾乎完全由“港籍生”貢獻。
1.“雙非港寶”,全面進入聯考高峰期
據統計,2025年考生中香港身份考生占比高達82.4%(9839人),其中絕大多數是“雙非港寶”。
他們的父母都是內地人,卻在香港出生、擁有香港身份。
這背后正是2006-2012年“赴港產子潮”帶來的直接影響。當時香港實施自由行政策后,不少內地中產及高知家庭選擇赴港生子。
如今,這批孩子正值高中,全面進入聯考主戰場。但是要注意,2025年并不是高峰,而只是“起點”。
根據人口數據,“雙非港寶”出生高峰出現在2011年,意味著接下來的5年內聯考報名人數依然會持續上升,競爭將持續白熱化。
2.香港身份催熱賽道,聯考成為新選項
值得注意的是,未來華僑生報考人數激增的另一個推手,可能是香港推出的高才、優才計劃,吸引大批內地家庭赴港。
2022年起,香港陸續推出一系列吸引人才的身份政策,這些政策大大降低了高知家庭獲取香港身份的門檻。
香港身份再加上聯考制度,這些家庭取得了雙重教育優勢。原本計劃走國際路線、香港DSE或內地高考的學生群體,正在大量轉向華僑生聯考。
2025年的人數激增和高才、優才無關,但真正的爆發式增長將會出現在未來的10年里。
3.招生名額有增加,但僧多粥少
報考人數猛漲,但錄取名額卻沒有大幅增加,使得華僑生聯考這條賽道越來越擁擠。
雖然2025年新增了49所聯考招生院校,但大多數為普通本科或地方高校,對頭部名校的競爭緩解有限。
截至目前,全國39所985高校中,除國防科大外,全部參與了港澳臺聯考招生。
但是這些重點高校的計劃招生人數變化非常小,而考生卻猛漲不止,直接導致錄取率急劇下滑。
據統計2022年985高校錄取率為20.23%;2023年為13.76%;2024年跌至9.82%;按照目前趨勢,2025年可能首次跌破8%。
這意味著,原本依靠身份優勢、以中等分數上985的路徑已經不再現實。
低分高錄的窗口正在迅速關閉,真正具備學術實力和備考投入的學生,才有可能脫穎而出。
03
— Dr小魚 —
華僑生聯考
還值得選擇嗎
2025年華僑生聯考的分數線普遍上漲,不少家長開始擔心:“是不是這條路也卷起來了?還值得走嗎?”
其實答案沒那么絕對,聯考值不值得選,關鍵要看和誰比較。
對于內地的家長來說,高考生和華僑生聯考的難度根本不是一個級別的競爭。
2025年普通高考報名人數:1335萬2025年華僑生聯考報名人數:11939人
兩者之間的差距可不是一星半點,毫無疑問,華僑生聯考的對手要比高考少了1300倍!
而且,考試內容和形式也完全不同。
華僑生聯考的題目,大部分都是基礎知識,70%是初中內容,30%是高中內容,高中部分的難度也只是課本例題的水平,幾乎沒有太復雜的壓軸題。
理科考: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不考生物)文科考:語文、數學、英語、歷史、地理(不考政治)
這就意味著,比起高考,聯考更好準備,壓力也小很多。
從錄取分數來看,在聯考中只要考到文科430分左右,理科460分左右,就可以被本科錄取。
如果沒達到分數線,還有一些大學提供預科課程,等于說退路也安排好了。
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通過華僑生聯考上本科甚至好大學的幾率遠高于高考。
04
— Dr小魚 —
華僑生聯考也在“收緊”
兩手準備才是上策
華僑生聯考的優勢很明顯,但是,我們也要認識到華僑生聯考的賽道也在收窄。2025年起,有兩條新規定特別值得注意:
1.高校在校生不能再參加聯考
也就是說,如果你已經被大學錄取、休學、或者還在大學讀書,就不能“回頭”參加聯考。這堵住了一些“高考+聯考雙保險”的操作空間。
2.海外學歷審核更嚴格
以后,拿國外學歷報考聯考,必須出具中國駐外使領館的認證書,而且必須是“學歷教育”,短期課程不算。這是為了防止有人靠刷身份走捷徑。
這些政策都說明華僑生聯考這條路,也在變得規范化、嚴格化。
靠身份“低分撿漏”的時代正在過去,未來想要獲得這個考試的紅利將會越來越少。
在這個不確定性不斷增加的時代,押注單一路徑的風險越來越高,而多元升學通道的布局,才是理性家庭的最優解。
在政策變化越來越頻繁的今天,只有提前規劃、雙線準備,才能在風向突變時穩住陣腳,才能在教育紅利窗口關上之前穩穩上車。
深圳中考比高考還殘酷,早點規劃,多一個選擇,多一條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