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后衛這個位置,曾經是中國足球難得讓人揚眉吐氣的地方——從賈秀全到李瑋鋒,亞洲對手都得忌憚三分,可現在一看,新生代朱辰杰、蔣圣龍頂上,球迷卻集體搖頭,網上關于“中后衛一代不如一代的爭議,簡直能蓋一座樓,問題到底出在哪,真就是人種、環境、還是青訓理解差了檔次
先說老一輩的底氣,賈秀全1984年能拿亞洲杯MVP和金靴,范志毅、李瑋鋒、杜威、馮瀟霆這些名字,放到亞洲賽場都是狠角色,別說鎮守禁區,連帶頭頂、拼命那股勁都讓人服氣,哪怕水平有起有落,骨子里的強硬和霸氣不輸日韓,球迷習慣了那種“后場一堵墻的安全感,結果現在看國足打18強賽,禁區里慌得一批,后場球盯人、補位、出球都像踩著棉花糖,誰不著急
朱辰杰2000年生,身高1米85,2018年就進國家隊,成了00后首位國腳,理論上這算“天賦型選手,但這幾年看下來,場上表現說白了只能算平平,面對弱隊時還能站住,遇到日韓、澳大利亞這種級別,防守端就各種被爆,拼搶和卡位一旦失誤,畫面甚至有點辣眼睛,關鍵是中后衛講究氣場,得有點“你敢來我就敢鏟的狠勁,朱辰杰偏偏就給人一種“太軟的感覺,場上缺少壓迫感,精神層面不像李瑋鋒那波人,拼到最后一分鐘都不松勁,這也是球迷最難接受的地方——你可以技術一般,但不能氣場掉線
蔣圣龍身高1米93,身體條件擺在那兒,2023年才首次入選國家隊,要說天賦,他比朱辰杰還更吃硬,偶爾還能頂上去打中鋒,算是全能型后衛,問題來了,蔣圣龍在國家隊的定位實在尷尬,蔣光太和朱辰杰不傷,他就是替補,輪到他上,發揮倒是穩過朱辰杰,但比賽經驗和信心都差點意思,東亞杯上對日韓二隊,朱蔣組合被對手拉扯得團團轉,賽后蔣圣龍還自己說“對面節奏太快了,這話說出來,球迷心態多少有點崩
說到底,朱辰杰和蔣圣龍其實都算是國內同齡人里拔尖的苗子,成名也早,問題是成長環境和平臺限制了他們的上限,如果早幾年能去歐洲二流聯賽混一圈,哪怕只是踢替補,身體對抗、比賽節奏、球場閱讀都能提升一大截,現在留在中超,比賽強度和亞洲高水平完全兩碼事,這也直接導致一到洲際比賽就掉鏈子,細節上看,補位慢半拍、盯人丟位、出球猶豫,暴露出系統性短板,網友調侃“還不如拉個外援來踢,其實也不是沒道理
再看整體環境,89一代以后,國內青訓斷檔嚴重,連個靠譜中后衛都培養不出來,張琳芃本來是右后衛,硬是被拉去打中衛,石柯那波更別提,水平直接拉胯,97一代連名字都記不住,這些年中國足球青訓就像個迷宮,兜兜轉轉出不了門,靠著老一批球員續命,等到換代窗口一開,直接空檔期,說是“史上最差一代,其實不夸張
當然,外部環境也有鍋要背,青訓投入、聯賽強度、甚至球員心態,哪個環節掉鏈子,最終都反饋在國家隊后防線上,18強賽上,國足后場慌亂成常態,媒體和球迷的吐槽聲一浪高過一浪,網上各種“擺爛“對噴,說到底還是信心徹底丟了,朱辰杰、蔣圣龍在這種氛圍下踢球,心態能不受影響才怪
面對現實,短時間內指望出現像賈秀全、李瑋鋒那樣的中后衛,可能性真不大,05后那批球員還沒冒頭,朱辰杰、蔣圣龍就算再練兩年,也很難一夜變身,2027亞洲杯、2030世界杯預選賽,后防線大概率還是要靠蔣光太撐場,朱辰杰和蔣圣龍只能輪換,后場穩不穩,已經不是教練布置能解決的問題
寫到這兒,球迷們其實都明白,中后衛這個位置,短板已經不是一星半點,外援再強也救不了根子問題,青訓、聯賽、環境、心態,缺一不可,指望某個球員突然開竅逆天改命,現實嗎,倒不如踏實搞青訓,別再讓后衛成了國足的最大軟肋,等到下一個賈秀全、李瑋鋒出現,球迷怕是都要等到頭發花白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