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無人機技術在現代戰場的快速崛起,美國正加速構建先進無人機防御體系。五角大樓近期宣布組建跨軍種聯合特遣部隊,由陸軍主導整合各軍種資源,旨在短期內快速部署反無人機系統,并為長期發展預留靈活空間。這一舉措不僅是對俄烏戰場無人機作戰經驗的回應,更是對美軍在中東遭遇的現實威脅的直接應對。
2024年1月,約旦與敘利亞邊境的無人機襲擊造成3名美軍死亡,紅海海域美軍艦艇頻繁遭也門胡塞組織無人機襲擾,此類事件凸顯了無人機威脅的緊迫性。美軍當前的防御手段卻陷入“成本陷阱”:攔截一架2000美元的無人機,可能動用200萬美元的“標準”-2導彈或400萬美元的“愛國者”導彈,即便采用低成本措施,海軍單次攔截平均花費仍高達10萬美元。這種經濟失衡嚴重削弱了美軍的持續作戰能力。
為破解困局,美軍將成本控制作為核心目標,計劃先將單次攔截成本降至數萬美元,再通過技術迭代和流程優化進一步壓縮開支。國際上已出現的低成本方案提供了借鑒:法國阿爾馬唐公司的高速攔截無人機依靠動能撞擊毀傷目標,省去彈頭和引信的復雜設計;英國測試的射頻定向能武器,單次攔截能源成本僅12.5美元,作戰半徑達1公里,為美軍提供了“低成本、高效率”的參考樣本。
美國陸軍副參謀長詹姆斯?明格斯上將將無人機威脅比作21世紀初的簡易爆炸裝置危機,強調需建立類似聯合簡易爆炸裝置打擊組織的協同機制。他特別指出,無人機技術發展速度遠超國會預算周期,呼吁建立跨軍種、跨機構的靈活組織,突破黨派壁壘,獲得從需求到采購的全流程快速行動權限。這種敏捷性正是應對無人機快速迭代的關鍵,傳統作戰飛機數十年的研發周期,已完全不適用于日新月異的無人機防御領域。
根據國防部長赫格塞思簽署的《釋放美國無人機優勢》備忘錄,美軍的目標不僅是匹配俄烏戰場的無人機水平,更要實現超越。這意味著反無人機系統不能陷入“投入過多而難以升級”的困境,必須保持技術路徑的靈活性。目前各軍種已明確參與新計劃,但最終成效仍取決于國會的資金支持力度,以及能否在快速響應與成本控制之間找到平衡點。在無人機攻防競賽愈演愈烈的當下,美軍這套新防御體系的構建,將深刻影響未來戰場規則與軍事力量平衡。
中國在反無人機裝備領域的發展已處于世界先進水平,技術體系日益成熟。如反隱身雷達技術,可實現對低慢小目標的有效識別和捕捉。特別是“狩獵者”激光系統,攔截距離達到4000米,可將無人機瞬間燒穿,而每次發射耗電只有10-30元,這種既精確又節省的反無人機裝備,必定在未來戰場上大有作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