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齊魯壹點報道,白宮那間掛著星條旗的會議室里,四十四個日夜的調查終于有了結果。當厚厚的卷宗被推到特朗普面前時,這位向來以強硬著稱的政客,臉色瞬間變得難看。誰也沒料到,這場針對馬斯克及其企業的“圍剿”,最后竟成了對特朗普自身政治困境的無情揭露——原來,馬斯克早就為自己鋪好了后路,而特朗普,正一步步走向懸崖。
特朗普(資料圖)
一、特朗普的麻煩:從信任崩塌到黨內混戰
要說特朗普最近的日子有多難熬,看看那些不斷下滑的民調數字就知道了。但這事兒的根子,不在經濟政策出了岔子,也不是外交上捅了婁子,偏偏是和那個愛潑斯坦案扯上了關系。這案子一曝光,就像在平靜的湖面投下了顆炸彈,直接炸穿了特朗普在選民心中那點“道德權威”的底子。
更要命的是,他們自己人都沒個準主意。司法部長邦迪一會兒說“準備公布客戶名單”,過兩天又改口“根本沒這名單”,這來回一折騰,外人看著都覺得這政府內部怕是亂成一鍋粥了。特朗普自己呢,也沒沉住氣,又是發律師函又是放狠話,那股子急吼吼的樣子,反倒讓人覺得他心里有鬼。
這邊愛潑斯坦的事兒還沒理順,那邊海湖莊園被搜家的余波還在蕩漾。FBI上門搜查前總統的家,這在美國歷史上可是頭一遭。民主黨說這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共和黨罵這是“把司法當武器”,兩邊吵得不可開交。麥卡錫放話說要是共和黨拿回國會控制權,非得好好查查司法部不可。
離中期選舉就差仨月,這本該是兩黨卯足勁拉票的時候,結果因為這檔子事,兩邊更沒心思談政策了,光顧著互相攻擊。有意思的是,這事兒還把共和黨基層的火氣給撩起來了,有57%的共和黨選民說要是現在搞2024初選,還投特朗普。可這樣一來,美國社會的裂痕是越來越大,都快到了沒法好好說話的地步。
特朗普(資料圖)
二、馬斯克的盤算:從伙伴到對手的步步為營
馬斯克的底氣,首先來自他手里的技術王牌。SpaceX在火箭發射市場占了美國商業發射的七成份額,低軌衛星放了五千多顆,就連NASA往返空間站的活兒,都指著他們家。五角大樓在戰場上搞通信、收集情報,離了星鏈也玩不轉。這種技術上的壟斷,就像給馬斯克加了層防護罩,美國政府想換別家,一時半會兒還真找不到能頂上的。
再看那些合同條款,更是把馬斯克的小心思體現得淋漓盡致。想提前終止合同?行啊,先提前60天書面通知,還得拿出“重大違約”的證據,這證據可不是那么好拿的。真要單方面毀約,那違約金也夠美國政府喝一壺的,就拿NASA的載人合同來說,解約金就得超20億美元。更絕的是,合同里還規定,終止合作后五年內,不能用SpaceX的專有技術,這一下就斷了政府想“臨時換馬”的念想。
不光在商業上留了一手,馬斯克在政治上也沒閑著。他搞了個“美國黨”,專盯那些對兩黨都不滿意的中間選民,現在支持率都到15%了,這不明擺著要分流特朗普的選票嘛。國際上,他也沒閑著,跟沙特、阿聯酋這些國家簽了衛星合作協議,就算沒了美國政府的合同,SpaceX還能維持六成以上的產能,日子照樣過。
三、特朗普的制裁困局:動不得,又咽不下這口氣
特朗普想拿政府合同治馬斯克,可真要動起來,麻煩事一籮筐。先說說軍事上的風險,要是真把SpaceX的合同給停了,美軍在俄烏沖突、中東那些地方的衛星通信就得斷,戰術導彈定位精度得降四成,戰場指揮都得受影響。五角大樓自己評估過,想重新搞一套替代系統,至少得三年,這三年里國家安全都得捏把汗。
經濟上的賬就更算不過來了。強行解約?先準備好50多億美元的違約金吧。而且波音那些傳統企業早就等著了,一聽說可能有機會接活兒,直接把報價抬高了六成。這么一算,未來五年航天預算得多花200億美元,這錢從哪兒來?還不是得從納稅人腰包里掏。
政治上的反噬也夠特朗普受的。真要是撕了合同,就得背上“破壞契約精神”的黑鍋,美國的商業信譽都得受影響。共和黨里那些“親商派”已經公開反對了,說這比拜登政府的監管還坑人,搞不好2024年大選,企業的捐款都得跑。
馬斯克也不是吃素的,特朗普這邊一有動作,他立馬就反擊。在社交媒體上把白宮調查的細節往外捅,說特朗普“濫用行政權力”,引得科技界一片聲援,微軟、谷歌這些大公司雖然沒明著站出來,但暗地里都向著馬斯克。
法律上,他請了前司法部反壟斷的頭兒打官司,說美國政府“惡意干預市場競爭”,還跑到國際上去仲裁,想讓WTO制裁美國政府的“單邊解約”,把事兒鬧成了國際商業糾紛。
政治上,他借著“美國黨”搞“技術治國”的噱頭,吸引了不少18-35歲的年輕選民,支持率都到22%了。還偷偷摸摸跟共和黨溫和派接觸,想搞個“反特朗普統一戰線”,動搖他在黨內的地位。
馬斯克(資料圖)
四、最后的結局:是雙輸,還是新的平衡?
白宮調查了44天,最后也沒轍了,特朗普政府只好暫停了解約的事兒,改說要“找更多供應商”。可NASA那邊早就說了,找的那幾家新興航天公司,技術上至少比SpaceX落后5年。這么一看,短期內美國政府還得靠著馬斯克,倆人就這么耗著,誰也奈何不了誰,場面著實有點尷尬。
但這事兒的影響,恐怕遠不止眼前這點。馬斯克這一手“后路布局”,算是開了個先例,私人企業靠著技術壟斷、合同設計、國際布局,就能制約政府了。以后谷歌、亞馬遜這些巨頭,保不齊也會學著這么干,那“超級資本”和“強權政治”之間的較量,怕是要進入新階段了。
而特朗普呢,如果真拿馬斯克沒辦法,那他這“強人政治”的形象可就立不住了,搞不好還會影響2024年大選,選民可能會想:“連個企業家都治不了,還能治理國家?”
說到底,這事兒也暴露了美國體制的不少問題。當關鍵技術都攥在少數企業手里,當資本有了跟政治叫板的能力,原來的“三權分立”怕是越來越難平衡了。要是兩黨在“監管邊界”“技術安全”“資本責任”這些事兒上達不成共識,以后這種麻煩估計還得經常找上門,美國社會的分裂,怕是只會越來越嚴重。
這場特朗普和馬斯克的較量,到底誰輸誰贏,現在還不好說。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在美國這地界,資本和技術跟政治之間的那點事兒,只會越來越復雜,越來越讓人看不懂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